不慣五“氣”,不交五“友”,讓孩子少走彎路

對於教育孩子這件事,做父母的不得不多動腦筋,多想良方,仔細再仔細,尤其是在孩子“三觀”形成之初,家長的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千萬莫鬆懈!教育孩子要趁早,即在孩子性格形成之時;教育孩子要抓小,即從孩子生活的小事開始。

不慣五“氣”,不交五“友”,讓孩子少走彎路

一、對孩子不慣五"氣”

1、不慣“脾氣”

孩子鬧脾氣,最常見的表達方式就是哭。打罵只會讓孩子哭得更起勁;急趕著哄只會讓孩子養成以哭來達到目的的習慣。無論採取哪種方法,對孩子的成長都有害無益。

面對孩子的小脾氣,父母不能"慣”,不妨採取4步走:

讓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

建立肢體接觸,如擁抱、握手等,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說說"發脾氣"這件事,給孩子講講道理,告訴孩子發脾氣的危害;

引導孩子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並和孩子約法三章。當孩子知道該如何表達需求時,就不會一味地靠發脾氣來爭取了。

不慣五“氣”,不交五“友”,讓孩子少走彎路

2、不慣"嬌氣”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生活幸福,無憂無慮,然而,溺愛會"坑"孩子一生。

嬌生慣養的孩子,一旦離開家長庇護的大樹,就經不起一點風雨。

要想讓孩子日後能獨立面對生活,一定要及早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從小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3、不慣"怨氣”

怨氣不僅會傷害自己,還會傷害到身邊的人。

如果發現孩子總是喜歡抱怨,動不動就發怒,怨氣重重,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這些行為,孩子總是以父母為榜樣的。

父母要及時幫助孩子調整情緒,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態。

不慣五“氣”,不交五“友”,讓孩子少走彎路

4、不慣"悶氣”

性格內向的孩子,不善於表達情緒,生氣了,也不會說出口,多半是生悶氣,但悶氣最是傷身。

家長要多些耐心和孩子溝通,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多傾聽,多鼓勵,及時給孩子提供幫助,做他們的堅實後盾。

5、不慣“小氣”

分享是一種美德,也是人與人和諧交往的基礎,這也正是我們希望孩子能樂於分享的原因之一。

當孩子不願意分享時,讚賞和鼓勵是促進孩子進步最有效的方法,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美好和喜悅,他們才會更加願意去主動分享。

不慣五“氣”,不交五“友”,讓孩子少走彎路

二、讓孩子不交五"友”

伊索有一句名言:“對一個尚未成熟的少年來講,壞的夥伴比好的老師起的作用要大得多。“可見朋友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孩子的心智發展不成熟,又欠缺社會經驗,家長有責任教給孩子交往的原則和方法。

1、不交"吊兒郎當"的朋友

養成壞習慣總比好習慣容易得多。

孩子如果和吊兒郎當的人交了朋友,無故曠課,夜不歸家、抽菸、酗酒、打架罵街都有可能發生。

如果發現孩子身邊有這類朋友,一定要及時主動介入,幫助孩子提高辨別能力,讓他們遠離"毒”朋友。

不慣五“氣”,不交五“友”,讓孩子少走彎路

2、不交“怨天尤人”的朋友

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地怨天怨地,責怪別人,卻從不找自身的原因,這樣的人難有大成就。

整天抱怨,不僅會讓自己越來越不順,也會影響到身邊人的情緒,傳播負能量。

而選擇與積極樂觀的人結伴,自己也能受到鼓舞,開闊心胸。

3、不交“撒謊成性”的朋友

習慣了撒謊的人,你很難知道他說的哪句話是真,哪句話是假,甚至被騙了你還不知道,想要他真心對你,太難了。為了將傷害降到最低,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不要跟這種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人交朋友。

不慣五“氣”,不交五“友”,讓孩子少走彎路

4、不交“言而無信”的朋友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朋友貴在真誠,只有誠信,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

言而無信的朋友不可交!

告訴孩子:做人,永遠不要透支信用。一旦透支了信用,就失信於人,用再多的錢也換不回,費再多的力也難再建立。

5、不交"搬弄是非"的朋友

有個俗語,叫長嘴舌,形容的就是這種喜歡搬弄是非的人。

他們很自私,心裡更藏不住東西,哪怕道聽途說的事情,也會添油加醋一番到處傳說。

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就像攜帶著一牧隱形炸彈,隨時有可能爆炸,這種人,最多點頭之交,不能深交。

不慣五“氣”,不交五“友”,讓孩子少走彎路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家長要把教育孩子這本經念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