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人,总是病态般的追逐优越感

心理学: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人,总是病态般的追逐优越感

内心不认同所处环境的人,总是病态般的追求优越感。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对所处环境不适应,甚至是排斥,但是又无法摆脱当前环境时,就会病态般的追求优越感。有些人总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好像身边所有的人都配不上自己一样。但是他们又始终无法离开当前所处的环境,所以潜意识里渐渐疏离当前的环境。超越自我所处的境遇,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如果个体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客观实力,就会对所处环境产生排斥心理,好像自己并不属于这里,但是事实上他又没有能力离开这里。

心理学: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人,总是病态般的追逐优越感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成长需要

追求卓越本身没有错

个体想要超越身边所有人、想要超越所处环境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追求自我的超越是成长需要。正是因为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限,所以更加渴望不断的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对于青少年时期的个体而言,对自我还没有客观而全面的认知,所以这个阶段的超越目标不是自我而是他人。也就是说个体不是以超越自我为目的,而是以超越他人为目的。青少年不明白我是谁,但是明白只要我超越了所有人,那么我就可以脱颖而出。

心理学: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人,总是病态般的追逐优越感

舍本逐末是造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不管是超越他人还是超越自我,本质应该是自我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心理上的优越感。你觉得比别人强,你应该在客观现实中具备超越他人的实力,而不是在心里面觉得别人不如自己。无论你怎样美化自己,你的优越感都不会变成现实的差距。从心里面不愿承认别人优秀,不愿意接纳自己所处的环境,就会越来越排斥、疏远所处环境,就会病态般的追求优越感。因为个体不再是追求自我能力的提升,而是追求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一种虚无的优越感。

心理学: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人,总是病态般的追逐优越感

为什么会与环境格格不入?

起初想要融入环境,但是遭到排斥

融入环境、适应环境不仅是人类,而且也是所有动物的本能。起初个体想要融入环境,但是遭到排斥之后,个体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变得不那么想要融入环境,甚至想要摆脱环境。追溯到个体童年时期,想要融入父母的生活之中,可是父母觉得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然后将孩子排斥在外。有些人的童年,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一样,长大后也很难融入环境,就是这个原因。他们原本想要融入环境,但是经过再三努力之后,产生了逆反心理,越来越排斥所处的环境。

心理学: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人,总是病态般的追逐优越感

个体感受不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个体对于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追求也是本能,只不过个体的需求未得到满足,于是产生了排斥、疏远甚至攻击行为。有些人抱怨身边的朋友的缺点,自己多么优秀,所以融入不了他们。如果你真的优秀的话,一定会遇到更加优秀的朋友。你之所有没有遇到,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问题。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所有真实需求都要依赖于社交,没有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而满足所有需求的。你没有认同身边的朋友,没有接纳所处的环境,自然也不会被朋友们认同,也不会被环境所接纳,而你只能病态般的追求优越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觉得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本质上是对理想的追求。可是如果个体太过于浮躁,不能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往上走,就会内在的心理矛盾。在个体潜意识里,身边应该都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是现实中人们总是执着于生活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事情。这种内在矛盾,造成个体觉得自己好像比别人更加高尚,更有优越感似的。其实是因为个体不能融入到所处环境之中,造成的心理补偿作用。

心理学: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人,总是病态般的追逐优越感

如何消除病态的优越感?

随遇而安

学会随遇而安,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之中,一定要接纳环境中所有的人和事,接纳所有的生活习惯。人要懂得变通,而不是给自己找别扭。如果你不能适应环境,那么难受的是你自己,对别人一点影响都没有。让自己在某个环境之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并且尝试突破自我。而不是逃避、排斥、拒绝所处的环境,更不是让自己疏远他人。就像是支教老师一样,无论环境多么恶劣,要学会随遇而安,要将自己扎根在这里。

心理学: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人,总是病态般的追逐优越感

要意识到应该尊重别人

学识有高有低,认知有深有浅,格局有大有小,但是都应该学会尊重别人。无论你的学识有多高、你的认知有多深,你的格局有多大,你都应该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事实上,病态般的追逐优越感的人学识也没有多高,认知也没有多深,格局也没有多大。他们所谓的生不逢时,生不逢地,本质上是对自己一无所成的掩饰。只要放低姿态,踏踏实实的努力,在哪里都会赢得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总而言之,作为拥有强大适应力的人,不应该让自己产生对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更不应该产生对他人、对环境的优越感。

作者:九霄云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