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第一炉香》:人如浮尘,爱如灰烬

01透过朦胧的那缕青烟,窥见旧时的岁月

请你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张爱玲《第一炉香》:人如浮尘,爱如灰烬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葛薇龙,一个孤身从上海来的女中学生,香港战乱,她的父亲无力再供她读书,她不得不违拗父亲的意愿,向富孀的姑妈梁太太求助。

“屋顶上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玻璃窗也是绿的,配上鸡油黄嵌一道红的边框。”不但色彩上给人感觉不真实,处处都是对照。短短的几个字,似乎也预示着还未谙熟世事的她踏入这个豪宅的同时,未来的沉沦。

张爱玲《第一炉香》:人如浮尘,爱如灰烬

梁太太已经与薇龙的父亲决裂,她显然知道薇龙此来是为了钱,但是还是把她留下来,但,从此也开始“一家子骨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盘算。

初来乍到的薇龙,单纯爱美,她把衣橱里,梁太太为她准备的各色金翠辉煌的衣服关了门偷偷试了一遍,或许是少女的好奇心。但也可以预见她未来必定会一步步受制于梁太太,满满地走进她设好的局。

果不其然,梁太太开始利用她,在一次次的交际请客中,收罗各色年轻男人。当司徒协将那只三寸来阔的金手镯套在她手腕上的那刻起,就已经将自己的欲念也禁锢在自甘堕落的牢笼里。

张爱玲《第一炉香》:人如浮尘,爱如灰烬

更不幸的,她还忍不住爱上了乔琪乔,一个自称“没有婚姻自主权,没有钱,享惯了福,天生是个招驸马的材料”的纨绔混子。可怜她此时心里还想着“要离开这儿,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他。”

她以为的爱,不过是眼前金碧辉煌的幌子,就像一缕沉香,虽然华贵,却终是一缕青烟,嫁给乔琪乔后,她就彻底把自己交代了。今后的生活就是“不是替乔琪乔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

花开时,就立刻谢了,留下的只是冰冷和黑暗。

张爱玲《第一炉香》:人如浮尘,爱如灰烬

02当习惯了依附,就已经失去了生活的选择权

《第一香炉》里,梁太太年轻时还在家做小姐的时候,力排众议,嫁给了年逾耳顺的富人,专候着他死,可惜死得稍晚了点,于是她需要爱,需要许多年轻人来填补。

薇龙来到梁太太家后,过惯了好日子,就忘了自己来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学成后当个老师之类,寻一个可以谋生的职业。而是改了心性,一心想融入这个无底洞的上流社会,嫁给一个富人。

当一个人,尤其是女人,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做人的底气和勇气,自愿沦为他人的附属品,没有独立的能力的时候,就失去了在一个社会里立足的根本,也失去了人格的独立。

张爱玲《第一炉香》:人如浮尘,爱如灰烬

或许当薇龙踏入梁家门槛时候,她心理怀着一丝侥幸心理,自信自己会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那个人,殊不知,泥潭踏进去一只脚,根本没有人可以拉一把,另一只脚悬在半空是支撑不了多久的。

最终只能是越陷越深,躺在泥潭里,连起码的挣扎都无济于事,只能劝说自己在这里沉沦。

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女人依赖于男人,依赖于婚姻,是社俗,是所有普通人的心思。

可是试想,如果薇龙能够抵住诱惑,真正的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或许有一天,她可以拿着微薄的收入来养活自己,寻一个“不会让她躲在黑暗里哭泣”的人,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一株“菟丝花”,无法独立,只能缠绕。

张爱玲《第一炉香》:人如浮尘,爱如灰烬

03人如浮尘,爱如灰烬

《第一香炉》是张爱玲的成名作,凭着这部作品,她闯入文坛,迎来了艳惊四座。

此时的张爱玲22岁,父母已然离婚多年。出身名门的张爱玲并没有一直享受着贵族的待遇,她的父亲腐朽堕落,与她的母亲离婚后,逐渐走向没落。所幸她的母亲是一个有着“新思想”的新女性,她有幸在母亲的帮助下完成梦想。

年少的她一人南下,提着母亲当年的旧皮箱,到一个陌生之地,直到1942年,香港沦陷,张爱玲三年的大学生活戛然而止,她只能收拾行装离开香港,回到上海,由此她之前窥探了香港世态触动,写出了这部开头就让人惊叹的作品。

张爱玲《第一炉香》:人如浮尘,爱如灰烬

回顾她的作品,似乎所有笔下的爱都是不圆满的。正如她飘摇的一生,父母的不圆满,继母的苛刻,她的一生都带着童年受伤的影子,让人感叹她的凄凉,又羡慕她的幸福,她是自由自在的,活得如此真实。

浮生若梦,人如浮尘。生活在乱世,能够平平安安,已然满足,能够有所作为,就已圆满。人生苦短,能够好好活着就是对生命最好的报酬,即便卑微,平淡,但她俨然又活出了一份尊严,一份希望。

透过她的文字,看到她的清醒,通透,却始终没有让人感受到人间温暖的一生。

所谓爱如灰烬,或许少时的阴影需要人用一生来救赎和治愈,她用清冷的文字,向我们阐述着人情冷暖,也让我们看到最真实的人类内心世界。#情感#

张爱玲《第一炉香》:人如浮尘,爱如灰烬

用文字养心,用诗书养魂!感谢您的关注!——坦然的狐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