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這樣的日本料理,才能體會到儀式感

唯有這樣的日本料理,才能體會到儀式感

【八寸】

精緻的日式料理,前菜喚作“八寸”,意思是盤子的對角線長八寸,這是剛剛好的長度,盤子里正好能錯落地裝下五到七個小菜,每個都是一口吃掉的份量。

“寸”這個計量單位,在我們國家基本上已經不用了,只存在於一些成語和俗語中。不過,懷舊又固執的日本人,依舊在使用,這也是對傳統的一種致敬。時代在進步,以前的文化,丟掉一些,未必是壞事,但是消逝的東西,屢屢在異邦得以尋回,那就有點難堪了。

圖中,最上面的是海膽溏心蛋,最下面的是磯煮紅螺,當中一排,從左到右分別是:鰻魚蓮根、明太子墨魚卷、子持昆布、紅酒胡麻番茄和煙燻乾貝拌涼菠。

唯有這樣的日本料理,才能體會到儀式感

【清酒啫喱生蠔】

在一些西餐廳裡面,我也遇到過在生蠔上面覆一層啫喱的做法,那些啫喱多數是用白葡萄酒或者香檳做成的。而眼前的這道日料生蠔上,啫喱是用清酒做成的,可以說是很日本化了。

從技術層面上來說,清酒啫喱其實比白葡萄酒啫喱、香檳啫喱更搭配生蠔,因為清酒的香甜度和清新的果香,更能映襯生蠔的鮮味。而好的白葡萄酒和香檳,會缺乏甜度,而且果香過於濃郁,並且混合了其它香氣,搶過了生蠔的風頭。

唯有這樣的日本料理,才能體會到儀式感

【刺身六種】

上好的刺身,在製作的過程中,會根據不同的食材進行剞刀。用刀劃過的刺身,在口感上會發生奇妙的變化,並且更容易掛住醬油。而技藝出眾的廚師,會根據不同的食材,來決定下刀的數量和深淺。

厚切的三文魚下刀不多,多為縱橫狀刀口,刀口會比較深,讓適量的醬油來提升鮮度。

秋刀魚、鯖魚本身鮮度比較高,對於醬油的依賴,只需要一點點,所以沿同一方向寥寥幾刀即可,刀口不用很深。

北極貝、鳥貝這樣的貝類食材,外面比較難掛上醬油,一般對剖,露出內部容易掛住醬油的部位。北極貝會完全剖開,而鳥貝則不會剖到底。

槍烏賊表面光滑,極難掛醬油,而且口感偏硬,需要密集下刀,但是刀口都很淺。剞刀後的槍烏賊,口感會發生神奇的變化,由硬變為黏韌。

而金槍魚大腹、大竹莢魚、牡丹蝦、帆立貝等頂級刺身,本身口感就綿密,並且容易掛醬油,就不用剞刀了。但整隻的帆立貝太大,還是會被切為兩到三塊。

唯有這樣的日本料理,才能體會到儀式感

【海膽雲丹燒】

海膽本身的鮮味,就具有很鮮明的個性了,經常被用來提升其它食材的味道。最經典的做法,是將食物做到近乎全熟的時候,將海膽覆蓋在上面,用噴槍加溫,海膽融化後,滲入食物中,這種做法被稱為“雲丹燒”。

但是在這道菜裡,海膽幾乎獨挑大樑,覆蓋在海膽上面的,則是雞蛋黃,這也算是一種很有趣的烹飪玩法了。噴槍過後,蛋黃遇高溫變為點點黑色,像極了蛋撻的樣子,並且香氣加重、口感更醇厚。

唯有這樣的日本料理,才能體會到儀式感

【鮑魚南瓜】

鮑魚在烹飪的過程中,需要醬汁或者湯汁來給予味道,所以中餐裡有專門的“鮑汁”,用老雞、雞腳、豬手等燉煮而成,以老抽、蠔油、冰糖等調味。而日料裡,也有專門針對鮑魚這類食材的湯汁,稠度不如鮑汁,鮮味卻比較豐富,多用到海味。

不過純粹的湯汁煮鮑魚,會顯得單調,需要搭配些別的東西。於是,南瓜這種既具有本身風味,又能吸收其它味道的東西,就成了最佳配角。

最近去一家溫州餐廳吃飯,點了兩隻蝤蠓,本來想用酒蒸的做法,但是店家極力推薦南瓜燒得做法,就試了一下。果然,墊在下面的南瓜吸足了蝤蠓的味道,在餐桌上很搶手,蝤蠓還沒來得及吃完,南瓜就已經被外國友人搶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