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遍“南荒灘”,“兩山”惠錦延


前兩天聽了一場報告,“南荒灘”三個字再一次撥動了我的心絃。不熟悉的人,看到這三個字,會想到什麼?孫悟空騰雲奔赴的南天門,荊莽叢生的北大荒,還是沙粗石礫的戈壁灘?南荒灘就是這樣一個集合體,連野草生存也艱辛。它的地表面是浮塵,下面幾十米都是沙石混雜,板結堅硬處堪比混凝土。風起,塵煙滾滾;雨下,泥濘遍地,而且大雨流,小雨滲,絕不保墒。

它在哪?有多大?就在北京西北延慶的康莊地區,離北京城真的不算遠。上世紀80年代末其沙化面積就超過27.6萬畝。這裡是個大風口,當地有民謠說,“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今日風沙起,明天到北京”。當年,刮的往往不是沙塵,而是平沙茫茫黃入天的沙塵暴。

綠遍“南荒灘”,“兩山”惠錦延

風沙這麼大,環境這麼惡劣,為什麼不治理呢?其實,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延慶政府就曾組織造林大會戰,由於缺水少土、風大幹旱等原因,均已失敗而告終。之後還有許多造林工程,但直到1994年啟動的南荒灘造林大會,才逐漸縛住沙龍,形成綠的底色。

這個底色來得十分不易。除了專職綠化人員,當時的軍、農、學、工齊上陣,都參與到植樹活動中。

記得,1996和1997兩年,學校組織我們學生去康莊地區植樹。說是植樹,但我們只是挖樹坑,連樹苗的影都沒見。老師說,這個樹要種下去,還得好幾道工序:要去別處運回好的土壤;要在樹坑底部鋪防滲的塑料布,再把好土填進去;栽種之後還要引水澆灌;灌溉後,還要在樹坑上鋪塑料布,防止快速風乾……總之,後續還有很多工作要幹!說起來簡單,但這是多少年、多少人摸索、研究、實驗,才得出的能保成活率的方案。

挖樹坑也不容易。土硬沙石多,一鍬下去也就一寸深。還有人專門測量,一米見方才算合格,毫不通融。合作吧,男先用鎬把地刨松,女生再用鍬把土剷出,反覆輪換。灰頭土臉手磨血泡都不算什麼,最難受的是沒到中午就餓的不行!好在學校給送來大肉龍,很多女生都吃兩三個。

而今,南荒灘風沙匿跡,綠遍山原。這裡建起了萬畝郊野森林公園,托起了有機蔬菜基地北菜園,迎接了世園會,還將迎接冬奧會……綠富同行,南荒灘給延慶繪就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錦繡畫卷。而從塞北到江南,中國有多少個“南荒灘”在變遷!

綠遍“南荒灘”,“兩山”惠錦延

和平時代,普通生活,我常在想,我們的長征精神在哪裡?女排精神在哪裡?航天精神在哪裡?我看到了,在南荒灘幾十年治沙植樹的不忘初心裡!在南荒灘迎難而上的艱苦奮鬥裡!在南荒灘不懼挫折、勇於探索的科學治理裡!更在人們家國同心、樂業宜居的笑臉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