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一條道路的最好方式,就是走完它。一切都是如此。
有些所謂的天賦,就是你比別人多了一份執著!
閱讀不會自動擴大我們的認知水平,需要我們在閱讀中消化,思考,沉澱,最終結合實際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我們也不會因為換一座城或者換一個人自身水平得到質的提升,我們需要靜下來或者跳出去,喧鬧會讓人更浮躁,看不清只緣身在其中,當你真正靜下來,你會看清一切,當你真正跳出來,你會發現人的侷限,包括自己的幼稚。
曾經我們討厭焦慮,恐懼分離,因為我們本質上沒有真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走不出困局。
人的成長都是階段性的,每個階段的需求不同,我們對外求索和對內要求也會不同。
第一次閱讀《36歲,人生過半》,代入感不強,後來慢慢體悟,覺得寫的很實際美好。
36歲之後,我們都將面臨人生新一輪的挑戰。從大學畢業到工作,結婚生子,很多人都在36歲之前完成了。不管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選擇,至少前半生都在穩定中前行。
而穩定下來的節奏,卻無法給人帶來更大的動力前行。尤其是被動接受的人生,更是焦慮重重。
很多人會在某個黑暗來臨的時刻或者旅遊的某個瞬間,或者一場追悼會,抽一支菸,悶一口酒,突然醒悟,感覺人生彷彿是借來的,原來自己一直都不在自身軌道上運行。
用文藝的說法是“中年叛逆”,其實,本質上是你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當你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你的原有內在系統會被質疑,鬆動。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真正恐懼的不是衰老與孤獨,而是不敢面對丟失許久歷經滄桑的自己。
改變現狀,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是實力。不改變的活著,而心卻已不是從前,無法心安理得的任由它隨波逐流。
焦慮不安便會產生,甚至懦弱,敏感的心時不時的騷擾自己。
很多人會告訴你,安於現狀是最好的選擇,折騰都是白費力氣。
而這個時候,你的選擇取決於你的能力與實力。
就像游泳一樣,會游泳和不會游泳的人,下到同一個泳池,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水深的安全區域。
盲目的冒險毫無意義,而有實力的冒險則是又一次的創新。
所以,安分守己還是勇於探索則是不同人基於自身情況作出的最優選擇而已。
只是到了一定年齡,我們不在一味的向外索取與尋找,而是向內探索與發現。
有些人依然停留在“面子工程”,婚姻即便千瘡百孔,也要依舊維持,人前秀恩愛,人後是鄰居,因為事業需要婚姻作為門面,社會發展上更需要家庭的功能。
婚姻能夠維持是有多重因素,活成多重面孔也無可厚非,但自欺欺人的活法,卻不是可取的。承認人生中的不堪,不是代表著失敗。婚姻我們會選錯人,工作我們會入錯行,同樣,孩子也有可能沒有按照預期成為世俗意義上的人才,那又怎樣呢?
真實的人生才更精彩。
如若此生從頭再來,你的認知能力和格局水平沒有發生變化,你依然還會這樣選擇,因為那個時期的你,覺得所有的選擇都是正確且美好的。
30➕➕➕歲,40➕歲,甚至50➕歲以後,你會突然覺得一切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當初年輕的自己,並不是特別瞭解自己潛在的需求與想法。
意識產生後,你可以改變,也可以選擇一如既往。沒有對錯,沒有好壞,只是你願意與否。
很多人會覺得中年失婚是一種失敗,失業更是不可饒恕。其實,所謂的失敗更多的是過不了自己心裡的那道坎。
一無所有,你也只是回到了最初而已。只是人在擁有之後,無法再接受失去一切的感受。
老無所依,老無所養,孤獨終老,多可怕呀!真正可怕的是,你還沒有經歷,你已經被一些社會現象與自己的想象嚇趴了。
記得魯豫採訪朴樹,問他害怕衰老嗎?他回答,他更害怕失去勇氣。
是的,我們普通人更需要勇氣。總覺得不惑之年之後,自己就走向了衰落。
人真正的衰老,其實,都是瞬間發生的,某一個時刻,你突然鬆懈了,放棄自己,放棄自我成長,那麼衰老才真正開始。
所以,中年叛逆的人,都是勇敢的。至少,她敢於直面自己的人生,敢於正視自己的內心,敢於和不喜歡的人和事說再見,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限量版的一生,如何度過,在於你的選擇。
你的選擇,最終也是你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