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汙染源“家底”,守護好綠水青山

6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摸清汙染源“家底”,守護好綠水青山!

京津翼地區汙染嚴重,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雨水減少是主因。我們都知道,雨水的形成主要是由於水陸溫差造成的,這種溫差使海洋的暖溼氣流,流到陸地上,在陸地上加溫升高到高空後,由於溫度降低,水氣凝結在細小的塵埃上,變成雨滴,降落地下。所以雨水不但可以淨化空氣,而且還由於地面溼潤,從而防止揚塵的生成。

而雨水減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三峽大壩!既然雨水的形成是由於水與陸地的溫差造成的,海面的溫度低,陸地的溫度高,海面的空氣就會向陸地流動,從而帶來大量水分。那麼長江之水來源於冰川,溫度同樣很低,同樣的道理也會向陸地流動。並且在三峽以上地區,基本都是溝谷地區,這種冰川之水帶來的寒氣無法向兩岸擴散,出了三峽不遠就到了平原地帶,這種從冰川而來的寒氣會迅速向兩岸擴散,雖然由於受到河流面積的限制,沒有大量水分,影響範圍不會太大,但是足可以形成一堵牆,阻擋海洋流向陸地的暖溼空氣南下。更重要的是,長江之水帶來的冷氣沒有順江而下,而是在三峽大壩上游迅速提高,當達到一定的高度時,這股高密度的氣流必將流向三峽兩岸地勢較低的一側,或者從兩岸的某一豁口流出,如果是流向北部,這股氣流必將順著地勢向低處京津冀一帶流動,從而與海洋流過來的暖溼氣流對撞,並擠壓從海洋流過來的氣流,使海洋流過來的高水分氣流,流向東北部和長江以南地區,使長江以南以及東北地區降水量增大,使京津翼及其它受影響地區降水量大量減少,並隨著距離的增加以及地形變緩,這種影響可能減小。也就是說,以冷氣從長江流出地向南直到京津翼地區影響最大,越向南影響越小。雖然我沒有去過三峽,不知道三峽兩岸哪一端的山勢低,或者哪一端有豁口,但是從多年來京津翼地區的氣候來看,這種氣流應當流向了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