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表》只推荐了一个武将,身份神秘,三国演义都没写他

提到《出师表》,相信很多人会“倒吸一口凉气”吧,初中背的时候,那叫一个头大。

虽然不好背,但细细品过其中的深情后,它就深深烙在了自己的脑子里,直到现在很多句子,我都还能张口就来。

诸葛亮《出师表》只推荐了一个武将,身份神秘,三国演义都没写他

《出师表》全篇764个字,丞相就像个“保姆”,字字都透着对刘禅的不放心,生怕他走了“歪路”,辜负了先帝的嘱托。

为此,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推荐了4位人才,来辅佐刘禅。能得到丞相他老人家的垂青,想来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物。

不过,从后来的结果看,好像并非如此。

诸葛亮《出师表》只推荐了一个武将,身份神秘,三国演义都没写他

这四个人,都是荆州系,诸葛亮的亲信,其中三个是文官:郭攸之、费祎、董允。这三人日后都成了蜀汉重臣,费祎、董允更是与诸葛亮、蒋琬一起,被称为“蜀汉四相”。

可以说,诸葛亮举荐的这三人是得当的,的确是起到了巩固政权、匡正刘禅的作用。尤其是董允,让刘禅、黄皓怕了一辈子。

但是,诸葛亮举荐的那一个武将:向宠。却鲜有功绩,以致《三国演义》都没有提及过。这是为什么呢?

诸葛亮《出师表》只推荐了一个武将,身份神秘,三国演义都没写他

其实,不止小说,就连正史里,关于向宠的记载也是寥寥数笔,而且《三国志》里,向宠没有单独的传,他的传是附在他叔叔向朗的传里的。

这就怪了,难道诸葛亮又“看走眼”了?看看诸葛亮对他的评价,也不应该是这“待遇”吧?

《出师表》里,诸葛亮对向宠的评价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看看这评价可是不低了,“性行淑均”是人品好,“晓畅军事”是能力强,“先帝称之能”是资历老,“众意举为督”是人气高

诸葛亮《出师表》只推荐了一个武将,身份神秘,三国演义都没写他

这样的人才,诸葛亮安排的职位是中领军,就是禁军大统领,这个位置可是相当重要,他是离皇帝最近的军人,说白了就是掌握皇帝生死的人。

要不是信得过的人,肯定不会安排他,所以向宠是深得诸葛亮信任的。

不过,也正是这个职位,让向宠存在感不强。

中领军,负责护卫宫廷,虽然地位重要,品级不低,但是隐秘性过强,毕竟是宫墙护卫,最忌讳的就是“出事”,安稳妥帖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个职位的将军,肯定不如上阵杀敌的将军容易出名。况且,首都是蜀汉最安全的地方,又没有敌军经常打过来,也没有什么建功成名的机会,能让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个人觉得,这样的官职,史书上没有记载,恰恰才说明,他的工作干得出色。

诸葛亮《出师表》只推荐了一个武将,身份神秘,三国演义都没写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向宠活得年头太短了。

他的叔叔向朗是死于247年,早在七年前,也就是240年,向宠就去世了。可见,他寿命是有多短了。

而他的死因,根据《三国志》记载,延熙三年(240年),诸葛亮去世六年后,向宠率军前往汉嘉,去平定蛮夷的叛乱却惨遭杀害。

汉嘉大概位于现在的四川雅安附近,距离成都非常近,根据当时情况来看,蜀汉的部队,只有首都最高军事长官向宠离得近,所以他上了战场,但是很可惜……

诸葛亮《出师表》只推荐了一个武将,身份神秘,三国演义都没写他

这么看来,诸葛亮是真看走眼了,夸得这么厉害的向宠,一次蛮夷叛乱就“挂”了。

其实,这也不能这么武断,关于向宠被杀的原因,史书并无具体记载,而且诸葛亮说他军事能力强,也并非是无的放矢

史书记载,刘备夷陵大败后,只有向宠的部队保存得最完整,这说明他领军还是很有一套的。

另外,自从刘禅即位后,向宠便被封侯,从此一直掌管宫中宿卫,任职首都最高军事长官,单从这点,就足以看出其能力是很强的。

当然,这样的人在蜀汉肯定是不缺存在感的,只是《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小说,对主线没有大影响的人,注定是要被删减的。关于这一点,除了向宠,其实还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