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欧洲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被蹂躏”才会让人记忆深刻?

说起“匈奴”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肯定很熟悉,这个游牧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几乎和我们同时出现,到了秦汉之际,中原和匈奴之间的战争进行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结果则是以西汉的胜利而告终,匈奴因此被压迫迁徙,从此消灭在中国的历史记录中。

被欧洲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被蹂躏”才会让人记忆深刻?

因此很多人认为后来横行欧洲的匈奴就是从东方迁徙过来的,虽然这种说法仍然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但好像也是那么回事,不过中间确实有几个世纪的断层。其实到今天,出现在西方的匈人来历一直是一个谜。

“匈人”和“匈奴”的区别,其实这两个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上帝之鞭”阿提拉就是匈人的首领。西方的“匈人”和东方的匈奴归根结底就是对游牧民族的统称。而阿提拉(406年—453年)无疑让整个欧洲和西方都永远记住了他。

不过在西方文化中,阿提拉的形象几乎和西方人无异,很多人认为阿提拉和匈奴没有关系也是因为这一点,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印象。《出使匈奴王廷记》中曾记载,阿提拉身材矮小但是健壮,面部扁平且眼睛很小,同时胡子还很稀疏,这怎么看都跟西方人的长相没有太大关系,而更像是东方人的长相。

被欧洲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被蹂躏”才会让人记忆深刻?

也许,是因为西方人的自尊心作怪,不想去承认这位让欧洲颤抖的征服者是一个东方小矮子。关于阿提拉此人的诞生,史料中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只知道他大约出生在公元406年,在他之前匈奴就已经和欧洲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在公元418年,匈奴和西罗马帝国达成短暂和解时,阿提拉就是送往罗马宫廷的人质之一,匈奴人也得到了罗马的人质“埃提乌斯”。巧合的是,阿提拉和埃提乌斯在之后分别是两方的领军人物。至于阿提拉后来是如何离开罗马的,史料中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法。

448年至450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

被欧洲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被蹂躏”才会让人记忆深刻?

阿提拉作为古代欧亚大陆匈人的领袖和皇帝,欧洲人称之为“上帝之鞭”。他曾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的奥尔良地区,最后终于在沙隆之战被停止向西进军。

不过后来阿提拉却攻向意大利,并于公元452年把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攻陷,赶走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一度名存实亡。全欧洲能给匈奴王阿提拉起一个“上帝之鞭”的这样的称号,无非是想让后人记住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征服者。

但很多人认为这个所谓的末日制造者,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才能。虽然曾多次与处于衰落中的罗马军队交战,并在帝国的东部和西部都发起过军事行动。阿提拉的大部分作战,都停留在劫掠水平。他获胜的基础,是罗马帝国自身的社会解体与地方控制力崩溃。

被欧洲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被蹂躏”才会让人记忆深刻?

但即便是面对这样的罗马,阿提拉之前的匈人都表现的比较恭顺和克制。在与罗马帝国的早期接触中,他们往往以同盟者姿态出现,帮助罗马军队攻击边境上的日耳曼部落。这也是罗马人早期并不太在意匈人,而后者可以迅速利用乱局崛起的战略原因。

阿提拉所属的“匈人”部落,虽然给了欧洲历史中一段非常惨痛的回忆,但其实并没有经历太长的壮大发展期。相比夹在他们与罗马人之间的日耳曼分支:哥特人,匈人所拥有的准备时间还是太少。

哥特人在民族大迁徙前已经有了很长时间准备,匈人则在更多时候显得高高在上,治下的所有部落,都很难参与到匈人的核心统治集团,这也为以后的迅速没落埋下了隐患。当哥特人可以在族群分散后,各自拉其他势力重组新集团,而匈人只能维持一个暂时体面的最高小群体。

被欧洲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被蹂躏”才会让人记忆深刻?

因此,阿提拉虽然不断发动劫掠来给部众获得战利品,却无法承受起一次重大的挫折。而且阿提拉为了稳固内政不断开启的这些外战,也给自己树立了一群尚有余力的对手。西罗马帝国后来在名将埃提乌斯的策动下,成功的将西哥特人、勃垦第人、萨克森人和萨马蒂亚人都拉入自己的阵营。

最终,随着“匈人”大军的溃败,阿提拉的“匈人”帝国也就进入了灭亡前的倒计时。即使后来当他决心报复时,自己的威望和实力都已经大不如前。后来东西罗马帝国,则各派出一支军队北上,直接进攻了阿提拉在匈牙利地区的基地,作为核心集团的“匈人”部落在这次突袭中遭受重创。

被欧洲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被蹂躏”才会让人记忆深刻?

而至于阿提拉的死,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他在他新婚迎娶一个哥德或勃艮第裔的少女时,被暗杀而死。第二种说法是新婚时突发疾病而死,反正都和女人有关!有一段详细描述:在婚宴后,阿提拉在睡梦中鼻腔血管破裂,血液倒流引致窒息而死,这血管破裂可能是由于阿提拉饮酒过多而引起,在一些电影中描述是因为喝了毒药引起。

他的侍从们在发现他的死讯后,以剪下自己一撮头发,用剑在脸上刺伤口来哀悼他。“最伟大的战士是不应以女性的哀号和泪水,而是以战士的鲜血来哀悼的”。在葬礼上,匈人骑士们排着队形,围绕着存放阿提拉遗体的大型丝绸天幕转圈,向这位他们“最伟大的领袖”唱着丧歌。

被欧洲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被蹂躏”才会让人记忆深刻?

仪式结束后,匈人们按照传统在阿提拉下葬的坟前饮酒作乐,他的遗体分别被放在三个由金,银,铁所制成的棺木中,连同战利品和那些负责挖坟墓后被杀的俘虏一起埋葬。而在阿提拉死后,“匈人”的霸权就变得岌岌可危。

不久随着东哥特人的反叛,“匈人”失去了麾下最重要的人力来源。残存的匈人不是被消灭,就是躲入罗马帝国内委屈求全寻求庇护,他们的后代继续顽强生存了一个世纪,并帮助拜占庭军队参与了多次战争。随着下一波蛮族的入侵,“匈人”最终被彻底埋没在世界历史长河中。

码字不易,走过路过给个关注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