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1500多年前,在歐亞大陸上,有一個由許多遊牧民族共同組成的匈人帝國。他們出了一個著名的領袖,曾經率領軍隊多次入侵巴爾幹半島、法國高盧,甚至意大利等地區,一度還攻陷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

史學家給他一個聽起來有點變態的外號,叫做“上帝之鞭”。

這個人,就是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一一阿提拉。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阿提拉出身背景

說起阿提拉,很多人應該都會聯想到電影《博物館驚魂夜》裡面那個長的虎背熊腰,渾身動物皮草,講話有如莾張飛的角色吧。

這個完全符合我們對於古代遊牧民族的刻板印象。事實上,阿提拉出生的匈人帝國,生活環境還真的不太好。你要說大部分的人民,是用最低水準的物質條件在過日子,也並不為過。

這也造就他們在作戰上,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召集大量軍隊的特性。但是,阿提拉不是一般的平民老百姓,他其實是有背景的。

一般推測他出生於公元406年,當時的匈人帝國高層決策,是採取類似議會共治的概念,並沒有一個真正中央集權的君主。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而阿提拉的爸爸蒙杜克,也是議會的成員,不過權力大部分還是在他的阿伯叔叔那邊。聽起來很像是貴族,不過人家常講“可憐生在帝王家”,阿提拉貴族出身,也難逃命運魔爪的擺佈。

他年輕的時候,就被派去西羅馬帝國擔任“交換留學生”。大家不要太羨慕,換一種說法,就是人質交換。

想當初秦始皇小時候,也跟爸爸一起在趙國留學呢。阿提拉的留學生涯長達十多年,不難想象,他身處西羅馬帝國那個和家鄉截然不同的文化環境中,接收到各種知識,深入瞭解羅馬人的政治與外交思想,或多或少會影響到他日後的統治。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掌管匈人帝國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到了公元434年,阿提拉學成歸國。

因為原本統治匈人帝國的叔叔伯伯相繼過世,阿提拉準備回去繼位,和他的弟弟貝里達共同治理國家。

初試啼聲的阿提拉,首先就拿旁邊鄰居東羅馬帝國練練手,他要求討回一些背叛匈人帝國的部落。

這是因為匈人帝國在阿提拉掌權之前的結構,相對鬆散,不止沒有中央集權,大家對於帝國本身也未必有很強的認同感,比較像是想要找個強大的保護傘,才聚集在一塊。

而這些狀況,也都是他繼位後要面對的挑戰。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阿提拉的書沒有白讀,他巧妙利用軍隊威脅及外交手段,雙管齊下進軍巴爾幹半島,跟東羅馬帝國締結了外交約定。

不僅討回了那些脫離帝國的部落,還要求東羅馬逐年繳納貢金,開放市場和遊牧部落貿易。

拿錢換取和平不是什麼新鮮事,中國歷史上的宋朝就是專家。不過匈人帝國要求的金額,隨著時間逐年增加,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一度就不爽了,想要毀約不繳錢。

阿提拉再次帶兵入侵巴爾幹,長驅直入包圍了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

這次入侵行動,雖然消滅了大部分野戰部隊,也攻佔不少城市,但阿提拉軍隊缺乏先進的攻城武器,面對君士坦丁堡厚實的城牆,一時難以攻克。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而東羅馬帝國這邊,也不願忍受長期坐困愁城,最後雙方還是達成了協議,用更高額的金錢賠償,換取境內的和平。

沒錯,如果有錢不能解決的事情,那你就試試用更多的錢,這是東羅馬皇帝教我們的道理。

匈人帝國對外攻擊不斷,其實對內同樣也不平靜,他們發生兄弟鬩牆的鬥爭,阿提拉殺了弟弟貝里達,搖身成為這個龐大遊牧帝國內的唯一領袖。

天上掉下來的婚約

公元450年時,阿提拉已經將目光放到了西歐,那邊有兩大主要勢力:

一個是以日耳曼蠻族為主體的西哥特王國;另一個則是西羅馬帝國。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阿提拉算半個文明人,照慣例先試試文明的手段,他向曾經求學的西羅馬帝國伸出橄欖枝,希望有同盟的機會。

神奇的事發生了,西羅馬皇帝還沒有答覆,阿提拉卻先收到皇帝的姐姐寄來的信,拆開一看,信上寫著:你願意當一輩子守護我的那個人嗎?

抖一抖信封,還掉出一枚戒指。

面對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阿提拉遲疑了。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歷史上確實有過這段故事,但學者專家們推測,這位公主主動示好有幾種可能:

第一,當時她正處於政治鬥爭風暴中,狀況不利,只好尋求外援;

第二,這個公主原本被安排一樁政治婚姻,但是她不願意任人擺佈,所以企圖扭轉命運。

不管是哪一種可能,這個邀約都不單純。我們讀過書的阿提拉沒有輕易上當,他冷靜的作出了回覆:

美麗的公主,我願意保護你的生命,不過我希望你能夠用半個羅馬帝國的統治權作為嫁妝。

這個戲劇化的提親行動,終究還是被西羅馬國王知道了,他勃然大怒:我的姐姐怎麼可以嫁給一個野蠻人!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斷然否決了這個邀約,認為婚約自始無效。

阿提拉得知消息之後,嘴角浮現一抹微笑,他取得進軍西歐的藉口了:不結婚,就出徵

沙隆會戰

於是阿提拉便下令,從帝國統治下的東哥特、薩克森等部落徵召兵力,自己親自率領騎兵隊,組成一支數萬人的匈人大軍,朝西羅馬帝國出兵了。

阿提拉帶領的軍隊,士氣高昂,一路殺到了高盧地區,在今天的法國境內大肆掠奪。

而西羅馬帝國不願坐以待斃,也任命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名將一一埃提烏斯,擔任指揮官,領兵抗敵。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這位埃及烏斯也值得一提,因為他和阿提拉算是老朋友了。一樣都有留學背景,只是求學地點不一樣,他是在匈人帝國當過人質。因此,對於這個遊牧帝國的文化有一定程度瞭解。

埃提烏斯接掌兵符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發動外交作戰。他知道匈人帝國對於旗下各部落的掌控,是鬆散的,也有很多部落不願意臣服。

所以,埃提烏斯號召那些不服從阿提拉的人,組成了反匈人聯盟

其中最有名也最大咖的就是西哥特人。原本西哥特跟西羅馬是敵對關係,但現在為了要對抗上帝之鞭,雙方竟然站到了同一個陣線上。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於是,阿提拉在高盧殺殺殺的同時,埃提烏斯就用空間換取時間,集結了一波人數不輸給阿提拉的反匈人聯軍北上。

雙方在沙隆這個地方,正面對決了。

兩邊陣型一字排開,阿提拉選擇將最精銳的匈人騎兵放在中間,其他像是東哥特等部落聯軍,則放在兩側,他打算走一箇中央突破,然後再和盟軍一起包圍敵人側翼的戰術。

反觀埃提烏斯這邊,奇怪了,他沒有把最精良的羅馬軍團或者勇猛的西哥特人,放在中軍對抗阿提拉,他放的是比較弱的亞蘭人軍隊。至於羅馬軍則擺在左翼,西哥特擺右翼。

他打的如意算盤是,搶先擊退匈人帝國的側翼,再反包圍中央的阿提拉。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戰鬥的號角響起,阿提拉果然不負勇武之名,匈人騎兵的鐵騎,摧枯拉朽般刺穿了紙糊的亞蘭人中軍,瞬間把羅馬與西哥特的大軍,分隔成兩半。

羅馬人在左邊和匈人打的難捨難分;而西哥特人則在右邊,同時面臨阿提拉與東哥特人的包夾,戰況之激烈,連西哥特的國王,迪奧裡多克都站上前線,要讓對方看看誰才是哥特人的驕傲。

戰場上弓矢與標槍齊飛,士兵的鮮血共泥沙一色,西哥特的蠻族勇士們咬牙苦撐著。在左路羅馬、中路亞蘭兩路友軍都不給力的情況下,他們硬生生把戰線頂了回去。

不幸的是,西哥特國王也在這波衝鋒中,遭標槍擲中當場戰死,但他們付出的巨大犧牲有了回報。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他們成功拖住阿提拉的兇猛進攻,而羅馬人終於在左翼戰線也取得優勢!總指揮官埃提烏斯,眼看這個左羅馬、右哥特的必勝牌組已經湊齊,大喝一聲:“阿提拉,輪到我出牌了!”

剎那間,反包圍陣型完成,阿提拉是個沙場老將,心中知道多留無益,長嘆一聲,當機立斷調轉馬頭撤軍了。

這場沙隆會戰,最後就在遍地傷亡的屍體中,由西羅馬帝國組成的聯軍,取得慘痛的一勝,也讓他們的指揮官埃提烏斯爬上軍事成就的頂峰。

匈奴王的結局

沙隆會戰結束過後幾年,阿提拉遵守自己的諾言,重新豎起解救美麗公主的大旗,進軍西羅馬。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而這次他學乖了,避開有剽悍西哥特人的高盧地區。直接從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本土,攻下包括米蘭在內等多座重要城市,瀕臨羅馬城下。

然而就在軍隊躍躍欲試,準備攻城的時候,阿提拉接見了當時的教宗以及多位羅馬高官組成的外交使節團,最後同意對方的和平條約,決定撤兵回國。

這180度的轉變,讓後世眾說紛紜,教皇這邊的官方說法是,他們用道德和上帝的神蹟,勸退了異教徒阿提拉。

但更多歷史學家相信,意大利當時飽受饑荒、瘟疫所苦,匈人軍隊不但沒有辦法就地掠奪補給;還得擔心大後方另一邊的東羅馬帝國蠢蠢欲動。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阿提拉認識到,就算自己真的和公主結婚,也只不過是得到一個破落帝國的統治權。就這樣,阿提拉放棄了與西羅馬的婚約,回到自己的皇宮中,另外娶了一名日耳曼女子為妻。

但是,他卻在新婚之夜不幸猝逝,再也沒有醒過來。

儘管有許多間諜暗殺陰謀論,但我個人比較能接受的說法是,阿提拉是因為個人的健康因素,在睡夢中鼻腔血管破裂,導致呼吸窒息而死。

他的葬禮上,圍繞著眾多匈人戰士,他們紛紛舉起刀劍劃傷自己的身體。因為在部落習俗中,要紀念最偉大的戰士,就必須用戰士們的鮮血來哀悼。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我的觀點

關於阿提拉這個人物,外號很多,什麼匈奴王、上帝之鞭啦,但其實在看過他的故事後,最吸引我的一點,並非他在軍事上的成就。

坦白說,阿提拉很會打仗沒錯,但這原本就是他們遊牧民族的強項。

前面提到匈人帝國境內,大部分部落居民,生活水準是遠低於羅馬帝國的。比起生產食物,透過戰爭掠奪,是另外一種快速有效成本低廉的手段。

阿提拉特別的地方,其實是在於,他是一個有見識過羅馬帝國內生活,同時也身兼匈人帝國領袖的跨文化整合者。奢華貴族的氣息跟野性之力的融合,聽起來是不是蠻有魅力的?

匈人帝國的傳奇領袖,“上帝之鞭”阿提拉,貴族和野性的整合者

其實在很多史料中,都有提到阿提拉對外使節集團的招待,是高規格不敢怠慢的,但本人的生活卻非常的簡樸。

這一點可以看出,留學時期對他造成的影響。

此外,他在任內,結束了匈人帝國的傳統共治文化,改為自己單獨一人的集權統治。

還嘗試要以外交手段,要求東羅馬帝國納貢,並且開放商業貿易,開拓了原本逐水草而居以外的另一種生活樣態。

如果能夠多給他十年的生命,也許我們記得的就不會只是上帝之鞭四處砍殺的樣子。搞不好,會有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政治強人面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