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隆战役: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惨败

沙隆,位于法国东北部的香槟平原上,马恩河蜿蜒在它旁边流过,这里曾是一个著名的古战场——451年9月20日,就在这个平原上,爆发了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会战一方是日落西山的罗马联军,而另一方是号称“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率领的匈人联军。参加这场会战的双方超过了100万人,虽然激战只持续了一天,但有近20万人在战斗中丧生。

沙隆战役: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惨败

一、匈人开始西侵

376年,居住在多瑙河以北的成千上万的日耳曼人突然涌到罗马帝国的边境,要求得到庇护。他们携妇带雏,惊恐万状,仿佛后面追来了洪水猛兽,而把这些强悍的民族赶得四处逃窜的“洪水猛兽”,就是匈人。

匈人原本生活在蒙古高原,是文明程度很低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居无定所,不事农耕,常年在马背上生活。1世纪中叶,匈奴被中国的东汉帝国屡次击败,整个部落不得不向西迁移。4世纪中期,匈人在伏尔加河出现并开始西侵,他们首先征服了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阿兰人,然后大举向东哥特人领地进攻。

匈人以凶残闻名于世,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以骑兵为主,具有高度的机动灵活性,经常像旋风般杀来,转眼又席卷而去,凡是被他们的铁蹄践踏过的地方,都完全成为了废墟,大量的人口被杀,财物被掳掠一空。在匈人的攻击下,东欧、中欧各民族蜂拥逃向西方,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色雷斯一带避难。

这些逃难的民族人数之多,超出了罗马帝国的接收能力,也给罗马带去了不尽的后患。

沙隆战役: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惨败

二、阿提拉成为匈人各部落的领袖

在占领了匈牙利草原以后,匈人的铁蹄暂时停了下来,此时的匈人仍然是由各部落组成的松散联盟,部落首领之间的争执拖住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但是这个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433年,阿提拉成为匈人各部落的领袖,建立了强有力的统一集权。

阿提拉和那些简单粗暴的首领完全不同,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政治家和战略家,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冷静的头脑,从来不感情用事。在连年的征战中,阿提拉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才能,被人们称为“上帝之鞭”。

在阿提拉的带领下,匈人帝国的版图到了极盛,它东自咸海,西到大西洋海岸,南起多瑙河,北到波罗的海。在这片广大的区域中有许多附属国,它们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不过这时的匈人,由于有了安逸的生活条件,渐渐失去了刚开始西进时游牧部落那种勇猛和彪悍。

沙隆战役: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惨败

三、罗马帝国与西哥特国王达成协议

在欧洲,匈人帝国最大的对手就剩下罗马帝国了,在占领了多瑙河流域、击溃了东罗马主力军并洗劫巴尔干半岛之后,阿提拉率领由各部落组成的50万联军渡过了莱茵河,长驱直入罗马帝国的腹地高卢地区。

匈人帝国的大兵压境,让高卢土地上所有的民族惊慌起来,在这紧急关头,罗马帝国的末代名将、被称为“最后的罗马人”的埃提乌斯与罗马人的世仇西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摒弃前嫌,暂时达成了合兵抗击匈人的协议。

罗马帝国和西哥特的联军与阿提拉的大军在沙隆平原相遇,此处是南下高卢纵深地区的一个缺口,是一个长宽各100多公里的平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阿提拉工于心计,他想借助平原的有利地势诱使埃提乌斯与他决战,以便充分发挥匈人骑兵机动作战的优势,把埃提乌斯及其联军一举歼灭在此处,然后再挥军南下,攻克罗马城。

沙隆战役: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惨败

四、沙隆会战开始

在匈人联军的阵容中,阿提拉亲率匈人精锐骑兵居中,左翼是东哥特人的重骑兵,右翼是阿尔达里克率领的格皮特人和其他的日耳曼部落。埃提乌斯在对匈奴联军的阵地观察后,迅速做出了部署,他将桑吉班率领的阿兰人部署在中央,自己组织罗马军队位于左翼,而西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率军在右翼,西哥特国的王子托里斯蒙则率领一支精锐重骑兵埋伏在阿提拉队伍旁边的一座小山后面,那座小山是整个战场的唯一制高点。

大战开始后,双方首先用弓箭对射,然后进行短兵交接的搏斗,埃提乌斯将罗马步兵排成密集的方阵队形,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不轻易出击。凭借着骑兵快速进攻的优势,匈奴军队在苦战中稍稍占了上风,罗马的步兵方阵十分被动,只能是艰苦被动地支撑。

沙隆战役: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惨败

阿提拉见战斗呈胶着状态,便令中路的匈人精锐骑兵全力冲击,这些匈人骑兵如同旋风般杀向罗马联军的中央,像锋利的矛一般击垮了中央的阿兰人,将他们驱离了战场,紧接着匈人骑兵开始攻击右翼的西哥特骑兵,阿提拉知道罗马军团的战斗力早已今不如昔,只有西哥特人尚能一战,如果能将其歼灭,那么也就胜券在握了。这时匈人联军左翼的东哥特骑兵也压了上来,向西哥特人展开了攻击,使后者一度陷入了混乱之中。

沙隆战役: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惨败

五、战争的转机

眼看匈人联军胜利在望,在这关键时刻,指挥作战的西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正纵马驰驱,督促他的部队进攻,突然从马上掉了下来了,结果在自己部队的践踏之下殒命。

国王的战死激起了西哥特人的复仇怒火和决一死战的决心,在王子托里斯蒙的率领下,西哥特军拼命战斗,从右翼向匈人联军发动了猛烈的反击,几乎杀死阿提拉本人。看到匈人联军出现的混乱,左翼的罗马骑兵也趁势发起进攻,遏制了东哥特重骑兵和匈人骑兵的攻势。

经过了一整天的激战,西哥特人逐渐占据了上风。下午,托里斯蒙在小山上重组了他的力量,随即率领西哥特重骑兵向匈人联军发起决定性攻击。面对从山上冲下来的西哥特骑兵,东哥特骑兵遭到了沉重打击,开始溃逃,而在中央的匈人骑兵面对西哥特骑兵的攻击,也无力抗衡。入夜后,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力取胜的阿提拉,趁天黑率兵撤回到营地。

罗马联军乘势穷追,在漆黑的夜晚和道路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双方互相交织,一片混乱,西哥特王子托里斯蒙追击时与大部队失散,误入匈人营地,幸亏部下奋力营救才得以脱险,而埃提乌斯也与罗马军队失散,不得不在西哥特人的营地中过夜。第二天拂晓,当罗马人看到战场上堆满了死尸,匈人也不敢再出来挑战,才知道他们已经胜利了。

沙隆战役: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惨败

六、战争尾声

虽然战况不利,可是阿提拉却一点都不肯示弱,他还是吹号摇旗,表示即将发动攻击以威胁敌人,这位英勇善战的匈人王,即便在窘境之中,也还能使他的敌人不敢轻视他。罗马统帅埃提乌斯和西哥特王子托里斯蒙知道,除非是对匈人再给一次沉重的打击,否则阿提拉是不会从战场上撤走的。

阿提拉此时已陷入罗马联军的包围之中,形势岌岌可危,救援或者逃跑已经不可能,尽管摆出一副困兽犹斗的姿态来,可他自己也明白已难以改变战局。

于是命令手下收集了许多马鞍堆起一座小山,将所有的金银珠宝和妃嫔置于其上,他自己则端坐在中间,打算一旦罗马军队攻破他的营垒,就引火自焚,以免当阶下之囚。

沙隆战役: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惨败

面对着垂死挣扎的阿提拉,罗马联军的统帅埃提乌斯却迟迟没有发动最后的攻击。在埃提乌斯看来,罗马的心腹大患已不再是匈人,而是西哥特人。在沙隆战役中,他看到了西哥特军队强悍的战斗力,如果匈人被歼灭了,西哥特人就会取而代之。权衡利弊,埃提乌斯决定尽管阿提拉已经是日暮途穷,但最好还是放他逃走。于是他力劝托里斯蒙回国去接受他父亲遗留下来的统治权,以免迟则生变。

而此时托里斯蒙也急于回去争夺王位,因此便率领西哥特的部队撤出了战场西哥特人离开后,罗马联军也撤走了,阿提拉终于转危为安。

沙隆之战双方死伤近20万人,是阿提拉这个战无不胜的“上帝之鞭”唯一的一次惨败,阿提拉率兵回国一年后,离奇死于新婚之夜。他死后,匈人帝国发生了争夺权位的内乱,不久,这个曾经使欧洲闻风丧胆的强大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匈人也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沙隆战役: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唯一的一次惨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