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運映照下的國運:淺談中俄萬里茶路興衰史

引言

對於現代人而言,喝茶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中的消遣方式,而在古代社會中,茶葉的出現對於我國的商業發展而言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曾經

,在茶葉貿易的推動之下,中俄兩國之間也搭建起了條萬里茶路,而這也成為了繼絲綢之路之後中國又一大貿易動脈。

而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變遷,這條萬里茶路的命運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那麼,國運的發展對於商運的興盛來說究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商業的發展又能給國家帶來怎樣的命運變革呢?通過對中俄之間萬里茶路的分析,我們就能感受到商運和國運之間的特殊關係。

商運映照下的國運:淺談中俄萬里茶路興衰史

中俄邊境的劃定及貿易的展開

在十七世紀中期,隨著俄國勢力範圍的不斷擴張,最終,俄國與當時的清政府也開始有了領土上的糾葛,在幾次戰爭結束後,中俄兩國最終也決定就領土問題簽署相關的協議,當時《尼布楚條約》的出現使得兩國之間的界限得到了明確劃分,而在後來的《恰克圖條約》中:“按照所議,準其兩國貿易。”的規定也使得中俄之間的貿易之路從此打開。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與唐王朝時期的開放包容不同的是,在清王朝統治中國的過程中,我國曾經遭遇過非常嚴格的封禁,在那個時候,各地之間的商人往來被國家嚴令禁止,而這一政策也使得我國的商業貿易發展進入到了相對停滯的階段中。

商運映照下的國運:淺談中俄萬里茶路興衰史

其實,早在明朝社會中,茶路的貿易就已經出現了,當時,在晉商的帶動之下,我國與蒙古地區的茶馬互市就得到了飛速發展,而在這樣的貿易往來過程中,我國的茶葉也逐漸流傳到了俄國,可以說,如果沒有茶馬互市的出現,或許後期中俄之間的萬里茶路也不會被順利打通。

當時,在茶葉來到俄國之後,跟快就在當地掀起了飲茶風潮,由於茶葉種植最開始是我國特有的產業類型,因此,為了獲得更多的茶葉,俄國也不得不與我國進行新一輪的貿易往來。雖然說我國與俄國之間的交界處是位於北方的,但是,在晉商的影響之下,萬里茶路的起點卻是從福建開始的,在經過水路運輸、陸路運輸等多種交通方式的更迭之後,茶葉也最終進入到了俄國貿易領域內。從這種運輸方式就能夠感受到,在交通條件並不便利的古代社會中,要想成功打通對外貿易之路,也是一件比較艱難的事情。

商運映照下的國運:淺談中俄萬里茶路興衰史

中國古代社會中茶葉產業鏈的興起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社會中,重農抑商一直都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要求,在這種一小農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中,如果想要順利經商,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在萬里茶路最開始興建起來之後,由於我國的江南地區並沒有大規模茶園的出現,因此,這段貿易往來也曾經遭遇過瓶頸。

但是,在利益的催動之下,江南茶區的種植和加工技術也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了飛速提升,可以說,正是因為萬里茶路的出現,當地因茶葉而興起的產業才能夠蓬勃發展起來。當時,雖然說在整個茶葉貿易往來的過程中,晉商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們畢竟是處於社會底層的商人,因此,如果想要讓萬里茶路的貿易變得更加順利的話,那麼也勢必要藉助政府的力量。

從這樣的因果關係中就能感受到,當一個國家的貿易往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其經濟價值就會對國家政策起到一定的影響

,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認為,商運的繁榮促進了國運的鼎盛。

商運映照下的國運:淺談中俄萬里茶路興衰史

國家的發展走向對茶路貿易的影響

雖然說從某種角度上看來,商業能夠大大促進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但是,當國家遇到難題時,商業也會受到相應的衝擊。在清乾隆年間,由於俄國商人擅自破壞兩國之間的貿易秩序,因此,

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清王朝也決定暫時關閉萬里茶路的往來口岸。

在這種情況下,俄國為了獲得更多的茶葉,也不得不以政治手段相威脅。在1851年的時候,俄國政府就憑藉其強大的國家實力,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在這項章程中規定:

“伊犁河塔爾巴哈臺的貿易往來應無條件開通。”

從此之後,封閉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清王朝口岸也被迫打開,此時,萬里茶路對於茶葉的壟斷貿易也被打破,晉商的茶貿業務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

商運映照下的國運:淺談中俄萬里茶路興衰史

而在現代化技術的影響之下,俄國人和清王朝之間的商貿往來也變得更加順利了,此時,雖然說在原材料方面,清王朝有著明顯的優勢,但是在其他領域內,俄國商人卻對中國實行了壓倒性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商運隨之落敗,而國家的發展也進入到了低谷時期。在《中俄陸路通商章程》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俄人自買茶,不必與華商互換,利為所奪。”

由此可見,國運與商運之間的關係也是十分密切的,當一方出現問題時,另一方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商運映照下的國運:淺談中俄萬里茶路興衰史

結語:

通過分析中俄的茶路歷史就會發現,正是基於清朝的興盛,這種特殊的貿易方式才得以展開,而整個萬里茶路的興衰進程也始終與清王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雖然萬里茶路最終的覆滅,有著晉商轉型失敗的影響,但歸根到底,清政府的各項政策才是決定萬里茶路能否繼續存在的關鍵。

從萬里茶路的變化中就能感受到,一個國家的商運與國運是息息相關的,在未來中國發展的道路上,我們也應該時刻關注兩者之間的變化,這樣一來,才能夠促使國家有著更加光明的未來。

參考資料:《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中俄陸路通商章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