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協作花紅果碩 守望相助越走越親

24年的攜手,標識著歷史變遷的刻度;

24年的奮進,彰顯著攻堅克難的執著。

1996年確定京蒙對口幫扶以來,北京市和內蒙古自治區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市場開拓、幹部人才、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各個領域開展交流合作,京蒙扶貧協作已經成為內蒙古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

擔負著共同的歷史使命,兩地跨越山水、心手相牽。北京市與我區簽訂《全面深化京蒙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後,扶貧協作對象擴大到7個盟市31個國貧旗縣,進一步攜手開展更高規格、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廣範圍的合作協作。深化京蒙扶貧協作,為內蒙古帶來了學習先進地區經驗推動高質量發展、用好幫扶資源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寶貴機遇,東西部扶貧協作“京蒙模式”花紅果碩。

精準對接,全員動員立體推進

一場秋雨過後,赤峰市喀喇沁旗沿途的山頭鬱鬱蔥蔥,山鄉村野煥發出勃勃生機。順著道路的方向望去,只見遠處出現一棟棟排列整齊的大棚,那是位於南臺子鄉的京蒙扶貧協作項目——京蒙幫扶日光溫室基地。

項目總投資138.72萬元,建設日光溫室16棟、管理房16座,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成為南臺子鄉實施“扶強帶貧”戰略的有效載體和發展平臺。經測算,項目一年純經營效益可達90萬元。

除此之外,總投資340萬元的京蒙幫扶肉鴨養殖項目落地,成為南臺子鄉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的重要產業支撐,可為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每年增收1000元;建成新木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雜糧加工項目,廠房、原料庫、成品庫、晾曬廠一應俱全,預計年銷售收入可實現240萬元,分紅收益覆蓋南臺子村全部貧困人口64戶141人;投資13.3萬元啟動了京蒙幫扶人居環境整治及危房改造項目,11戶“小黑屋”得到徹底的改善……

不僅是喀喇沁旗,從首都到草原,乘著京蒙扶貧協作的浩蕩東風,我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深入開展高質量的互動和對接,讓扶貧協作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2018年4月,北京市與我區簽訂《全面深化京蒙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進一步明確未來3年扶貧協作任務。還先後制定了《貫徹落實京蒙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實施方案》《京蒙扶貧協作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支持北京市企業開展扶貧協作產業合作優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2018年、2019年,京蒙雙方簽署年度扶貧協作協議,確定財政援助、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互派、省內外就業、社會動員等重點指標任務,搭建起聚力脫貧攻堅的四梁八柱,北京市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成為內蒙古脫貧攻堅的重要基石。

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門研究出臺協議落實方案,明確部門責任和盟市、旗縣具體任務,逐級傳導壓力。在兩地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下,2018年、2019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協議中7項具體指標任務全部超額完成。截至目前,2020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協議7項任務指標已完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北京市各級財政援助資金為貧困地區注入了源源不竭的發展動力,為有力推動扶貧協作項目精準落地、有效實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8年投入各級財政援助資金12.11億元,縣均投入3908萬元;2019年投入各級財政援助資金15.33億元,同比增長26.6%,縣均投入4945萬元;2020年到目前已投入18.52億元,較2019年增長20.8%,縣均投入達到5974萬元。

與此同時,我區與北京市創新資金使用和項目管理機制,通過採取因素法分配資金、強化項目可行性論證、強化資金項目監管等鏈條式管理方式,確保資金使用、項目安排聚焦貧困村、貧困戶,提高減貧效果。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我區實施扶貧協作項目近2000個,重點推進貧困地區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醫療教育扶貧,有效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提升社會保障水平,超過30萬人次貧困人口在項目中受益。

數字背後勾勒出的發展藍圖清晰可見,全員動員的“加強版”協作模式,實現了以點帶面、從線到片、立體推進的良好開局,書寫出共同奮鬥的新篇章。

京蒙協作花紅果碩 守望相助越走越親

項目落地,扶貧效益顯著增長

背靠首府、面向首都,烏蘭察布市的發展定位成了緊抓京蒙扶貧協作的良好機制和平臺。

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是“慕名而來”的代表企業之一。2015年,該公司與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簽訂投資建廠協議,成為烏蘭察布市馬鈴薯深加工企業中的領頭羊,“中國薯都”馬鈴薯產業鏈條得到有效延長。內蒙古薯都凱達食品有限公司的落戶不僅是烏蘭察布市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的一大成果,更是我區推動京蒙對口幫扶的重要舉措。

“這裡的馬鈴薯產量大,當地政策也非常好,所以我們考察之後很快就簽約了。”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是北京對口幫扶烏蘭察布市的一個輸入型企業,落戶烏蘭察布市短短几年時間,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未來三年,該企業將重點發展馬鈴薯現代產業園,馬鈴薯加工生產能力將達到67萬噸,年產值實現40億元,可帶動50萬畝種植基地及3萬戶農戶脫貧致富。另外,該企業也計劃正式啟動馬鈴薯種業工程,真正形成馬鈴薯及果蔬產品種植、研發、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產業鏈閉環,發揮京蒙高鐵以及中歐班列交通運輸樞紐優勢。

產業是興旺之基、致富之源。京蒙扶貧協作開展以來,京蒙兩地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內蒙古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發揮北京人才、科技、資本密集優勢,通過合作共建園區、協同招商引資等方式,在貧困旗縣建扶貧車間、辦社區工廠、搞飛地經濟,實現扶貧協作項目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精準對接。

赤峰市巴林左旗將200萬元京蒙幫扶資金投入到貧困戶覆蓋面大、帶貧效果明顯的笤帚苗產業中,建設隆昌鎮姜家灣村笤帚苗加工廠,共輻射帶動周邊群眾23人實現穩定就業,年生產能力可達30萬把(件),產值達到300萬元;

在烏蘭察布市卓資縣,首批30萬隻“金雞寶寶”在一年前順利進入金雞產業園區,標誌著德青源金雞產業扶貧項目正式投產運營。這個京蒙扶貧協作項目為卓資縣引入了先進經營理念和科學管理模式,有效加快了當地富民產業提質增效;

興安盟突泉縣與北京市房山區開展京蒙扶貧協作以來,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模式,藉助京蒙幫扶資金,助推突泉縣“兩頭牛”產業,通過實施“戶養企育模式”“勞力融入模式”“土地嵌入模式”“訂單種植模式”“寄牛分紅模式”等扶貧模式,讓百姓走上脫貧之路……

一項項舉措精準發力,一個個項目落地生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農牧業產業基地和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內蒙古開花結果,為我區產業發展再添活力。

據瞭解,“十二五”期間,引導京能、京東方、北控、首創等北京市企業在我區落地,落實投資5600億元。2018年以來,內蒙古共投入32.33億元財政援助資金用於產業扶貧類項目,佔資金總數的70.3%,為推進貧困地區農牧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我區有效落實產業合作優惠政策,積極承接北京市產業梯度轉移,引進北京市企業投資興業。三年來,31個國貧旗縣先後通過北京市引導142家企業落地,實現投資35.14億元,共建產業園區33個,援建扶貧車間165個。

合作升級,結對幫扶不斷深化

兩年前,北京二中教育集團與興安盟阿爾山市第一中學結成幫扶對子,以強校帶動弱校,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截至今年4月,北京二中教育集團已經選派兩批11名教師組成的教學管理團隊進駐阿爾山市第一中學開展支教活動,並多次組織專家團隊到阿爾山市第一中學聽課、評課、講座,還組織3次120名師生的團隊赴阿爾山市開展研學活動。

合作,不斷升級。京蒙扶貧協作,從最初的資金投入、物資捐贈到幹部援助、人才培養,再到如今的產業幫扶、深度協作,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推動北京地區人才、資金、技術向我區貧困地區流動,扶貧協作的模式不斷深化。

加強人才交流——推進幹部和人才雙向掛職、雙向交流。2018年以來,共選派掛職幹部316人次、選派1520人次教育、醫療、科技、文化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赴貧困地區一線服務。內蒙古共選派360名幹部赴京掛職,選派5136人次專業技術人才進京培訓,共同組織培訓我區幹部24311人次,為扶貧協作事業輸送了寶貴的智力資源。

拓展勞務協作——著力構建線上線下求職綠色通道,定期開展就業創業服務合作,採取多種舉措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成功率。定期舉辦專場招聘會、建設扶貧車間、開發公益性崗位、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等舉措,滿足貧困群眾就業需求。三年來,雙方舉辦各類培訓班683期,培訓貧困人口34583人次,共幫助93270名貧困人口實現區內外就業。其中,實現進京就業4354人,實現就近就地就業82928人,到其他地區就業5988人。2020年已幫助32848名貧困群眾實現區內外就業。

深化消費扶貧——充分利用北京市龐大消費市場,積極構建農畜產品進京綠色通道。一方面,結對區縣間推動農畜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商超、進社區,為北京市“菜籃子”提供穩定供給渠道。另一方面,加快與互聯網經濟融合,2019年自治區分別與北京市字節跳動有限公司、北京電商扶貧館簽署長期合作協議,加快農畜產品銷售步伐。2018年啟動消費扶貧以來,31個國貧旗縣向北京市場銷售特色農畜產品63.5億元,累計帶動10.9萬名貧困人口增收,發揮了重要減貧帶貧作用。

探索“組團式”幫扶——北京市結對區263個經濟強鎮與我區262個鄉鎮、502個村社區與我區501個行政村、381家企業與我區435個行政村、177家社會組織與我區195個行政村、272所學校與我區355所學校、237家醫院與我區290家醫院建立結對幫扶關係。特別是教育、醫療領域結對成效明顯,貧困地區在引進新技術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團隊方面與北京市開展深入合作。

點對點、一對一,從發展“末端”直接對接發展“前沿”,產業合作、人才培訓、教育醫療、勞務協作等多個領域的深入協作,有效增強了貧困地區發展後勁。

一個個項目拔地而起,一個個產業厚積薄發,一批批幹部人才用心幫扶,一批批群眾穩定就業……北京的理念、技術、產業、資本、市場等優勢資源正在北疆大地上遍地開花,結對幫扶機制實現從縱向到橫向的深度延伸,京蒙扶貧協作不斷推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一幅優勢互補、聚焦扶貧、實現共贏的磅礴畫卷徐徐展開。(來源:內蒙古日報社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