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野菜不但好吃,而且還能治病

濃濃盛田情

文/王愛軍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故鄉……。"春風拂面,醉了桃花,醉了你我。此時百畝桃園花爭豔,十里花香潤心田。從古至今,有多少美麗的詩句來自於春天。3月31日,在這美好的季節裡,"盛田杯·記憶中的禹州味道"徵文比賽第二季頒獎儀式在盛田農業桂圓舉行,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友,各大媒體和相關領導齊聚一堂。經過了激動人心的頒獎儀式,別開生面的挖野菜、撿雞蛋、剝玉米、踩高蹺和推獨輪車活動又一次次的進入高潮,有機果園裡歡聲不斷氣氛高漲。

這種野菜不但好吃,而且還能治病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的這首《大林寺桃花》正應了此情此景,桃花深處有人家,盛田農業屹立於百果園中,花園式的建築,曲徑通幽的環境,盛田積極拓展"生產、生態、生活、休閒"功能,建成了"桂園"、"楸苑"兩個農業生態園,吸引了大批遊客到園區觀光遊玩。

這種野菜不但好吃,而且還能治病

盛田農業緊緊圍繞紅薯及紅薯製品產業做強做大,挖掘傳統工藝,百年粉房十八道製作過程,讓百年技藝代代傳承。盛田農業是以土特產種植、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生產服務企業,以養生、原生態、天然、健康的傳統加工,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讓中華特產香飄萬里,情滿華夏。

這種野菜不但好吃,而且還能治病

素有三粉之鄉的河南禹州,老字號盛田農業的金子招牌"粉一根"繼乾隆時的"素魚翅"又進故宮,目前,,盛田的紅薯鮮粉條出口歐美亞,禹州盛田農業合作社從2006底成立,在禹州已擁有5000多畝有機紅薯基地,有機果園100多畝,新鄭有機紅棗基地1000多畝,登封有機芥菜1000多畝,成為了河南唯一一個龍頭企業。

這種野菜不但好吃,而且還能治病

在農藥覆蓋的今天,人們的養生意識愈加強烈。春來,各種野菜就成了人們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盛田農業積大家所期望,圓眾人之夢想。禹州是藥材之鄉,俗話說藥不經禹州不靈,每一道野菜都是一味中藥材,盛田的園林裡,雞吃的是有機蟲草,拉的是有機肥,有機蟲草蛋便成了金蛋蛋。過去,野菜是為了充飢,現在,人們吃個養生,吃個新鮮,吃個新奇,吃個心情。

這種野菜不但好吃,而且還能治病

記憶中我的奶奶,就把一種野菜當成了寶貝。奶奶在世時有頭暈的毛病,犯病的時候她常常覺的自己像飛了起來,總是大喊大叫:"我飛起來了,飛起來了,快按著我,按著我呀",每次都鬧得我們全家出動,按的按哄的哄,奶奶也沒少進醫院檢查,也沒查出啥病,後來奶奶吃了一種叫豬毛一菜的野菜,病竟然神奇的好了,也不知是無意的發現了它的神奇還是別人告訴她的,奶奶直到去世就沒再犯病。這種野菜田間地頭溝溝巖巖到處都是,皮的很,過過熱水涼拌或蒸或做湯,吃起來脆生鮮美,開始栽早紅薯時這些野菜也跟著破土萌芽。

這種野菜不但好吃,而且還能治病

春天是各種野菜生長的季節,也是開始農忙的時候。七零後的我,沒有經歷過饑荒困苦的日子,對於野菜,我便是出於好奇新鮮,可是對於農忙,我卻是深有體會的。父親常年在外,家有年邁的奶奶和年幼的弟弟。心疼母親日夜操勞,我很小就成了母親的幫手。關於紅薯的記憶是最深刻的,一年的忙碌換來豐厚的回報,是農人們下一年的希望,多少汗水的付出,多少體力的消耗,年復一年的苦與樂,我對紅薯的瞭解是深深的刻在骨子裡的。

這種野菜不但好吃,而且還能治病

我的家鄉在水足田肥的平原,大部分都種上了小麥,栽種早紅薯的空白地很少,割完麥子再栽種的紅薯出粉芡少產量低。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鄉親們開始套播,到了麥子黃梢時,如果麥地墒情好,就要開始套種紅薯和玉米了,如果幹旱,就要早早的澆上一水,以方便套種。我和母親常會拔一籃子紅薯苗,提一壺井水,拿個小鏟子,用鏟子在地頭挖些軟土,倒些水攪拌成糊糊,把紅薯苗根部沾些泥漿,然後左手抓百十棵紅薯苗,右手拿鏟,分開麥行,彎下腰挖出一剷土,把苗放裡面壓上土,踩上一腳讓苗子實落,這樣整晌彎著腰的勞作,讓人苦不堪言。一字步的姿勢常常讓人站立不穩,臉上被麥芒扎的紅痛瘙癢,手心被鏟子把兒磨出了泡,往往腰疼得直不起來。雖說平原的田地不多,可是栽紅薯、磨紅薯,卻付出了比山崗地多幾倍的艱辛。平時的管理自不必說,到了深秋磨紅薯時,在我的印象裡就是無休止的忙碌,無休止的買紅薯、磨粉子、做粉條。

這種野菜不但好吃,而且還能治病

如今,盛田農業成立的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銷售,讓更多的農民收入大大提高,也給農民們提供了更好的再就業的機會,機械化的推廣讓農民更輕鬆愉快的勞作。

這種野菜不但好吃,而且還能治病

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養生意識也隨著提高,走親訪友也有講究,盛田的養生土特產禮品箱更體現了它的高大上和濃濃的鄉情、親情、友情!

這種野菜不但好吃,而且還能治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