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在曾由男性主宰的英國媒體界,簡·鮑恩是一個傳奇。她的作品裡有很多著名的面孔,也有很多平凡的面孔。孤獨,憤怒,愉悅......幾乎每一種情緒都被收錄在她的取景窗裡,而如此複雜的一切卻都用簡單的黑色和白色來表達。

她同一切偉大的作家或者藝術家一樣,貼近主體又總是離遠一步,而正是這種若即若離成就了她獨一無二的風格。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她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只有兩樣

如果總結起來,可能她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只有兩樣:養育孩子;日復一日的給《觀察家報》提供照片。

20 歲的簡·鮑恩,從皇家海軍女子服務隊退役後不久就進入了一所學校的攝影課程班。而離開學校之後,她就一直呆在《觀察家報》工作,一生也沒換過地方。在一起共事 20 多年的 Tim Adams 眼中,簡對自己以及對自己的攝影一直充滿懷疑態度。“她總是不停的道歉:‘恐怕我今天狀態不好’;‘我不確定這是否可行’;‘我保證儘快冷靜’。而另一個聲音卻總是在反駁:‘我們做得還不錯,對吧?’;‘進展得相當順利’;‘不是很有趣嗎?’”。

這是一種屬於貝克特式獨白——我不能繼續,我必須繼續,我不能繼續,我要繼續。只要談及自己,簡·鮑恩總是缺乏自信、自我懷疑、自我貶低、極度低調。她不像一位藝術家,起碼在現在的人們眼中,她不酷,甚至連長相都毫無特點。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簡·鮑恩(照片正中的那位女性)

她的工作,是在和時間與光線戰鬥

簡不止一次說:“時間和光線,是我的敵人”,“我的一生中,最擔心的就是時間和光線。如果能有充足的時間多好,但如果是有更多的光線就更好了。只是,這兩樣我都沒有。我記得,一次給 Danny De Vito 拍照,最後的 5 分鐘裡,我把他逼進一個小窗戶照射下的即將消失的光線中。”

既然時間和光線是如此的不可抗拒,簡只得被迫成為高效而天才的攝影者。在《觀察家報》的工作的陌生任務,她總能出色地完成,並以最短的時間拍攝出最簡單、最靜默、最直指人心的肖像作品。A Lifetime of Looking 的序言裡,盧克對簡·鮑恩的藝術特點的總結很有趣:

很難用語言來形容在她最傑出的作品中到處流露的藝術敏感性,但有意思的是在否定的角度描述她倒是容易得多——不喜歡人造光、暗房處理或道具;不用曝光表,而是通過感受落在手背上的光線來調整相機設置;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每次拍攝都不超過一個半膠捲;迴避彩色攝影;希望在拍照前對拍攝對象只有零星瞭解,甚至一無所知;從不為了藝術效果而迫衝底片……

簡單來說,拍攝一位陌生人最多按動三四十下快門,就要選出一張令人滿意的照片,這對於膠片時代的攝影者來說,需要絕對的敏感和絕對的訓練有素。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斯派克·李 (1995 年攝)

為什麼她的作品這麼吸引人

相對於其他,人們容易被特寫性質的肖像所帶來的神情、細節和精神力量所吸引,尤其是被拍攝的對象帶著特定時代的特定文化氣質。就像這張貝克特。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塞繆爾·貝克特(倫敦,1976 年攝)

那一次的拍攝過程並不順利,貝克特已答應接受對他的採訪和拍照要求,但隨後又留下字條說自己改變了主意。“我的腦子都熱了”簡回憶道。她當時站在皇家宮廷劇院門口,貝克特一出來,簡就上前抓住他的胳膊說:“你不能這樣”,“貝克特先生,你必須被拍照,你已經答應了!”她要求只拍 3 張,貝克特依然有些生氣。但典型的“執著的簡”絕不會空手而歸,最終還是在那次拍攝中得到了 5 張照片。

很少的正面,明顯的背景虛化,光線實在不足時可能會使用一盞檯燈;85 毫米和 50 毫米鏡頭;1/60 秒快門速度;2.8 大光圈是她的拍攝偏好。實際上她的攝影風格很早就露出端倪,在《觀察家報》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為伯蘭特·羅素拍照,當時簡只有 24 歲,回憶那次經歷時她說:“我當時根本不知道他是誰……一次可怕的經歷,但光線還不錯。”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伯蘭特·羅素(1949 年攝)

隨著心理和風格的成熟,簡在更多更自然的狀態下拍攝了大量人物肖像。罕默德·阿里若有所思的肖像是在擁擠的媒體採訪時間捕捉到的;埃德娜·奧布萊恩的肖像攝於一場派對……拍攝演員,顯得有些難度,他們在鏡頭總是過於警覺,簡早為勞倫·巴考爾拍了一張又一張之後,她仍未放下戒心。不過簡像往常一樣等待著,終於趁她閉上雙眼之際,迴歸公眾熟悉的形象之前,簡捕捉到一個私密的沉思瞬間。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穆罕默德·阿里(倫敦,1976 年攝)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埃德娜·奧布萊恩(倫敦,1977 年攝)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勞倫·巴考爾(倫敦,1995 年攝)

20 世紀 90 年代,簡和搭檔安德魯·比倫經常對名人進行採訪。簡的許多代表性肖像作品包括為希妮德·奧康娜和比約克拍攝的照片都誕生於這段時期。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希妮德·奧康娜( 1992 年攝)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比約克(倫敦,1995 年攝)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納爾遜·曼德拉(1996 年攝)

拍攝人像似乎給了簡·鮑恩一張了解人們隱私的通行證。他們相互害怕相互喜愛,就像在面對同樣表達人類精神藝術家盧西安·弗洛伊德時,簡說“我害怕他,我想他也害怕我”。她被那些文學、戲劇、藝術大師們的氣質所深深吸引,比如大衛·霍克尼,格勞喬·馬克斯,P·J HARVEY。“我想立即抓住他們散發出的能量。並想試圖依靠著那樣的能量去生活。”她同一切偉大的作家或者藝術家一樣,貼近主體又總是離遠一步,留下真實和想象的空間。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盧西安·弗洛伊德(倫敦,1983 年攝)

當一切看起來變得簡單而輕鬆的時候,可以回想在一開始學習攝影時候的簡的窘迫。一戰結束後,有人給退役的簡提供了一份工作名單,在看到“攝影”二字時,她想“攝影聽起來不錯,我去做攝影吧”。然而,簡包括所有的人,並不知道攝影是什麼。

第一次接觸到一架大木頭相機時,簡完全不懂如何操作,連拍攝一隻鞋子都成為一件困難無比的事。簡重新回到少年時期的沮喪,只覺得:“自己是個騙子,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然而慢慢的她開始發現自己的天賦,她學著用自己小相機,透過取景框觀察感興趣的事物,比如一隻牛的眼睛。

而與《觀察家報》結緣 60 多年,也正因為一隻牛的眼睛,當時的《觀察家報》的圖片編輯大膽的說:“如果她能發現牛眼的深度,就能發現人的深度。”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牛眼(達特穆爾,1947 年攝)

陰鬱的童年生活

簡·鮑恩喜歡保持神秘身份,這可能源於她陰鬱的童年生活。關於簡的青少年時期,她極少提及,以簡自己的話來說——她出生在一個錯誤的地方。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童年時期的簡·鮑恩

她是私生子,出生在一間廚房的地板上。當時簡的母親是一位年輕的護士,生父是一位 60 多歲的陌生人。直至 12 歲,簡才知道所謂“收養”自己的人,其實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對於母親,簡是一個叛逆的壞孩子。“我記得我向她扔了一把園藝大剪刀,天知道我還扔過什麼,我總是呆在外面,並且從不告訴她我在哪”,“她去世的時候我才 20 歲,當她病的很重的時候,我也依舊沒有諒解她”,“我記得那場葬禮,當時一直縈繞在我腦海的是‘這些人知道我是誰嗎?’我一定很殘忍。”

不幸福的童年或多或少影響著簡觀察世界的方式,對於孩子和吉普賽人的拍攝中的陰鬱顯得尤為明顯。它們要麼是一些局部,要麼是處在流浪環境中面龐上的斑駁,甚至在以“聖誕節”為主題的作品,都被附上一層濃濃的沉重。《孤獨症兒童》中的兩個孩子更是一言不發,深深的將頭埋在雙腿之間。看著畫面,似乎只能感受到隨著冰冷鋼管蹺蹺板左右撬動,地板在寂靜中吱嘎作響。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孤獨症兒童(1966 年攝)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辮子(1953 年攝)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聖誕節(新奧爾斯福德,2006 年攝)

簡喜歡貓,她還出版過一本有關貓的畫冊,她曾經說:“一旦你有了貓,你將被永遠地牢牢地吸引。”在《觀察家報》供職的那些來來回回的路上,她拍了很多貓:魚市的貓,窗戶那頭兒的貓,在墓地裡玩耍的貓……簡的兒子 Hugo Moss 曾經這麼說:“人們一直給我們送貓,我們把它們帶回家,它們還會生更多的小貓”,“她的身邊總是有貓,我想她也有點像貓”。但在 A Life time of Looking 中的貓並不多,但收錄其中的無外乎都是簡喜歡的生命——勞作的人、休息的人、表演的人、成雙成對的人……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貓展(奧林匹亞,1976 年攝)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女裁縫(佛羅倫薩,1956 年攝)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濱海紹森德(1954 年攝)

她的取景框裡

總有一種與混亂不相符的冷靜

簡作為肖像攝影師越來越出名,但作為一個永遠盡職的“賣照為生之人”,簡在拍照時會優先考慮圖片編輯的需要。20 世紀 70 年代《觀察家報》越來越多的注重社會事件的報道,簡也在這段期間拍攝了五花八門的主題——同性戀遊行、郵局罷工、漁民的抗議、國王路上的朋克族、國會山上放風箏……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放風箏(國會山,1979 年攝)

但不同於常見的紀實性新聞報道,簡對於事件的拍攝常常充滿與事件中的混亂不相符的冷靜。她經常會拍攝一些展現個人視角的照片:報道罷工運動時,她的關注點在拍攝揮動著標語的或行進中的人群。拍攝抗議的漁民時,前景中微笑著的絡腮鬍男子顯然成為主體。而 1960 年格蘭泰公司生產的藥物致畸事件,缺少手臂的女童代表悲劇的開始和延續,“託雷·卡尼翁”號油輪原油洩漏事件中,捧著鴨子的女人流露出的目光更是耐人尋味。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託雷·卡尼翁”號油輪原油洩漏(康沃爾,1967 年攝)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薩力多胺受害者(1962 年攝)

一生, 是多久……

A lifetime of Looking 的編者在編排這本書的時候說:書大至是按照時間的順序每十年為一組,相互之間帶有一定的視覺關係。翻過這本畫冊,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最後的十年裡,簡的拍攝越來越少。確實如此,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眼睛不再能看清,可直到最後的幾個月,她依然堅持為安德魯·比倫的女兒艾比與奧爾拉拍攝的肖像。那也是她拍的最後的一張照片。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艾比·比倫與奧爾拉·比倫(2014 年攝)

斯諾頓勳爵曾評價她說:她就像英國的卡蒂埃·佈列松,創造出最出色的作品。不依賴於技巧或花招,只是簡潔、誠實地記錄,用那雙敏銳而睿智的眼睛。而佈列松說的一句話也真真正正代表了簡·鮑恩的特點——“任何心靈敏感的人都有藝術家的潛質。但敏感之外,必須專心。”

從第一次摸到相機的那一刻起,她便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攝影。簡·鮑恩擁有天賦毋庸置疑,但不同的是,當其他天才激情洋溢的燃燒自己時,她的選擇只是用一生的時間去靜靜的散發能量。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2014 年 12 月 21 日,89 歲的簡·鮑恩去世,這位身高在年輕時也只有 152 cm 的、其貌不揚的小老太太走完自己簡單的一生。第二年,這本有關她的攝影精華的 A Lifetime of Looking 出版 。

2018 年 10 月 A lifetime of Looking 中文版《一生的凝視:攝影大師簡·鮑恩精選集》出版。在這部精選輯中,不但能看到大量上世紀文化名流,更能從她拍攝的細枝末節中領略到,簡·鮑恩作為英國最著名攝影師之一的獨特魅力。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編輯|盆子

圖片來自網絡

點擊上圖,購買已經上市的《單讀 18 :都市一無所有》

偉大的攝影師一生只做兩件事|單讀

▼▼黑白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