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有很多未知,比如楊利偉曾聽到有人“敲門”,到底是怎麼回事

水晶宮裡桂花開,神仙探幾回。紅芳金蕊繡重臺,低傾瑪瑙杯。

古往今來,人類對月亮充滿著無限的嚮往。幻想著有朝一日可以走進廣寒宮,與嫦娥、吳剛一起桂花樹下飲酒。經過數千年的努力,人類的科技終於能夠實現祖先的遺願。自從阿波羅實現登月後,世界大國不再滿足對地球的探索,紛紛將目標轉向太空。它們爭分奪秒進入太空,只為率先佔有新的資源。中國人白手起家,一步一步摸索,從零基礎到穩居前列,背後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和汗水。

太空有很多未知,比如楊利偉曾聽到有人“敲門”,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很多人看來,進入太空或許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殊不知,研製載人飛船難度巨大不說,宇航員也需要克服飛船和火箭共鳴帶來的壓力。為了可以順利進入太空,宇航員十年如一日堅持反覆訓練。此外,人類離開地球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奇怪的現象無法解釋。比如,宇航員楊利偉曾碰到過一次,在太空艙內會不定期聽到“咚咚”的敲門聲。

人類航天史

航天技術是一道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人類想要去完成這樣的設想,就要不斷攻克各種各樣的技術難關。不僅是自己國家強大的標誌,更是整推動整個人類發展的一個重要進程。既然是載人航天,它必須符合人類可以安全自由地進入太空,那麼宇航員的安全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太空有很多未知,比如楊利偉曾聽到有人“敲門”,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於載人航天,最早提出這一想法的應該是牛頓。他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曾大膽地提出一個設想:“假如有一門加農炮架在一座非常高的山的山頂上。如果在沒有任何引力和空氣阻力條件下,炮彈應該沿著發射的方向以一條直線的軌跡遠離地球”。一個看似非常無稽的構想成為人類最早對航天飛船的設想。

1961年4月12日,東方號火箭從拜科努爾火箭發射基地騰空而起,宇航員的名字叫尤里·加加林。當時的人想,只要加加林能活著回來,必然會迎來無人企及的榮譽。因為航天領域的火箭只要發射失敗,便意味著宇航員命運的結束。萬幸的是加加林做到了,從此功成名就。尤里·加加林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人類為了紀念他,將4月12日稱為國際航天日。

太空有很多未知,比如楊利偉曾聽到有人“敲門”,到底是怎麼回事

英雄楊利偉

“成功的花,人們只欽羨它盛放時的明豔。沒有人知道它萌芽時,浸透著奮鬥的淚水,灑遍犧牲的血雨”。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開始,無數人為其付出血和淚。作為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楊利偉,背後也是有著數不盡的心酸。楊利偉曾說過,從他懂事那天起,心裡一直有一個飛天夢想。因為家住在海邊,所以幻想著飛上太空。

童年時候,楊利偉的身體比較瘦弱,性格也比較內向。父親為了改變他的性格,決定帶他參與一些集體活動,楊利偉慢慢地養成對未知事物的渴望。能有這樣的成績,楊利偉的父親同樣付出很多。在自己高三時,單位招收飛行人員,這也讓楊利偉看到機會。經過一系列選拔之後,楊利偉成功進入到新兵行列。

太空有很多未知,比如楊利偉曾聽到有人“敲門”,到底是怎麼回事

努力的人只在等著機遇的產生。1995年,國家決定建設載人航天工程。因為這樣的工程十分重要,所以決定直接從空軍中提前培養一批航天員。1997年,楊利偉正式成為航天工程中一員。直到2003年,楊利偉成功被授予三級航天員稱號。在神舟五號飛船準備就緒後,楊利偉也乘坐該飛船進入太空,成為全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詭異“敲窗”聲

楊利偉不僅擁有著巨大民族的榮譽,同時也承受著國人第一次航天的巨大風險。在發射之後,所有人都聚精會神地凝望全程。畢竟,宇宙對人類來說,是一片茫茫未知的“荒原”,充滿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稍微有一個失誤都會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沒有人可以保證這一次的飛行是百分百的安全,楊利偉也明白。

太空有很多未知,比如楊利偉曾聽到有人“敲門”,到底是怎麼回事

順利進入太空之後,楊利偉時刻都小心翼翼。一切平穩後,楊利偉聽到正常運轉的飛船卻傳來“砰砰”的響聲。平常人看來,很像是有人在敲窗。楊利偉也並沒有太多的驚訝,非常淡定地把這一現象傳回到陸地。楊利偉回想起來,自己在陸地受訓時,書中記載蘇聯的航天員也曾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具體是什麼原因造成,至今也沒有答案。為了保證任務的完成,楊利偉不能貿然採取措施,任由太空的“客人”敲門。

太空有很多未知,比如楊利偉曾聽到有人“敲門”,到底是怎麼回事

事情已經發展過去這麼多年,最終科學家找到“敲門”的真相。所謂“敲門”的聲音根本不是外界傳來,恰恰是人類自己產生的。因為宇宙不同太空,真空的狀態下飛船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強變化。這樣的情況下,飛船內部結構容易發生“變形”,正是飛船發生很微弱的變化,才也會發出“砰砰”的響聲。作為宇航員身處外太空,由於精神高度緊張,便會被誤認為是“敲窗聲”。

太空有很多未知,比如楊利偉曾聽到有人“敲門”,到底是怎麼回事

既然是飛船由於壓力作用下發生的情況,如果飛船再多飛行一段時間,很可能就會發生難以想象的事情。所以,包括楊利偉在內的很多宇航員,接受採訪時都曾表示“真的是撿回來一條命”。如今,各大國的航天技術都已經取得質的飛躍,這樣的危險想必也不會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