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会想去控制别人

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会想去控制别人

生命树婚恋


关于控制这个话题,实在是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缺乏爱的人最容易陷入的泥坑,就是被控制到上瘾!》

昨天推送完之后,收到不少私下的询问。

看完才发现自己竟然是控制型人格,怎么办?

我也不想控制我家弟兄,但就是本能的控制他,怎么办?

我丈夫就是控制型的人,文章好像就是在说我,怎么办?

为什么会有控制型人格这种人?人为什么要控制别人呢?

昨天我们重点分析了被控制的人,内心的波澜和争战。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控制这个毒瘤的形成和成长历史。


01


隐秘的角落


我们还是用昨天的案例,来继续分析控制欲的问题。

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会想去控制别人


姊妹看完昨天的文,第一时间就给我们说细节可以分享。

如果能够帮助到别人,就是她最大的荣幸和喜悦。

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恩典,可以让我们理解的更深。

在给她画家族图的时候,她最后也发现了自己里面也有控制欲。

这种控制欲是她在成长过程中,对妈妈控制她的反抗和小聪明。

她的妈妈是非常典型的焦虑型妈妈,因为爸爸基本都不在家。

焦虑的妈妈,同时也是一位极致的完美主义者。

在这样妈妈的“教育”下,她的童年基本就没有自由和欢悦。

在辅导她的时候,她对《小欢喜》中的林妙妙特别有感觉。

甚至把去年写的一篇文章发给我们看,说她的妈妈就是王胜男。


《“我都是为了你好”这个谎言到底是如何捆绑我们的呢?》

在童年阴影中,妈妈对她的伤害差不多和王胜男一样。

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会想去控制别人


只是她没有林妙妙的反抗精神,而是默默的承受和忍耐着。

这种忍耐,就是当她遇见男友的时候,那种似曾相识,又近在咫尺的感受。

男友对她的控制与妈妈同出一辙,但对她的呵护却把妈妈甩了几条街。

她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就是幻想改变妈妈的夙愿,也就严丝合缝的套在了男友身上。

她心里的谎言不断告诉她,这个男友是可以被她的忍耐改变的。

而一旦改变成功,对妈妈所有的情绪和幻想,就会被满足。

这才是她无法离开男友真正的心路历程,和真实的思考方式。

而这种忍耐和幻想,其实就是一种控制,隐藏的更深,破坏力更大的控制。

当然这种控制,也就常常让男友莫名其妙而生出忿恨,成了恶性循环。

表面上看是男友在拼命的控制她,而她一直在妥协忍耐。

但实际上却是姊妹在暗地里,用极其隐秘的方式控制着男友。

这种控制成了男友的难言之隐,甚至都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让他不顺服。

结果就让他对姊妹又爱又恨,欲罢不能,只想牢牢的控制住她。

当然,两个人的这种游戏就都把双方都拖入了泥潭,越陷越深。

所以,当姊妹觉得实在是太危险想结束的时候,男友会以死相搏。

当我们从这些隐秘处挖出真相的时候,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太可怕了。

人性在原罪的污染之下,竟然可以开出如此残酷又惨烈的恶之花。

02


控制的真相


所谓控制欲,是指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和事达成想要的结果,以满足自己内心的期望。

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会想去控制别人


每个人生来都有控制欲,是作为一种本能的方式被继承而来的。

还是婴儿的我们就觉得世界围着自己转,母亲是自己的专属。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自我中心的罪恶,自己是宇宙中心的邪恶。

很多人以为控制欲只是出现在恋人之中,甚至是比较极端的人格,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因为在控制欲面前,没有人是例外,就像所有人都罪人,没有例外一样。

但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控制欲存在问题的人却不多,甚至是极其的少见。

就像只有很少的人,会真正的面对自己,承认自己是罪人这个事实一样。

所以,大部分的人会把自己控制欲的包装起来并称之为“关心”。

就像很多人,通过做好事、做好人来逃避内心的罪恶感一样。

其实关心和控制完全是两码事,就像做好人好事和认罪悔改完全不同一样。

“关心”关注的是对方的心理感受与情绪,而“控制”其实只是在意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一个关注对方,一个关注自己;就像做好人好事关注自己,认罪悔改关注上帝一样。

很多在爱情中控制欲强的人往往会拿“自己太爱对方”,来作为控制欲过强的借口。

就好比很多父母强行干涉孩子的生活,而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爱的表现。

这种看似“为他人好”的行为,却在不自觉伤害了对方,甚至破碎了对方的生命。

而最可怕的悲剧,就是让自己也陷入了被控制欲所控制的恶性循环里。


案例中的姊妹就是这种方式的典型,妈妈对她所做的一切,都产生了反作用力。

这种反作用力让姊妹在成人之后,对她也充满了控制。

姊妹用“孝顺”的借口,控制着妈妈的一切,所有原来被控制过的,都变本加厉的还回去。

这种张力让姊妹更加没有办法体会到爱,所以才会试图在男友身上找回来。

同样,这种死循环就在她和男友的关系中,被完美的复制出来。

导致她最后陷入崩溃的边缘,对上帝、对家庭、对婚姻的极度失望。

所以说控制欲的根源,就是安全感匮乏、缺乏爱的恶果。

当一个人感觉自己非常缺乏安全感时,无法被爱满足时,往就会找身边亲密的人索取。

内心的焦虑不安,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实施操控,以获得掌控感。

姊妹的男友虽然没有深聊,但按照这个原理看也是生长在有问题家庭里的人。

当两个内心充满着创伤,试图得到满足的人遇见,必然就是一拍即合。


03


婚姻的目的和意义


但婚姻是有目的和意义的,不是为了满足两个人的欲望,而是要完成上帝的旨意: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

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

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

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

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创世记1:27-28)

简单说婚姻的目的就是生养众多,然后管理这个世界。

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会想去控制别人


在这个基础上的爱情,才有价值;在这个基础上的婚姻,才有意义。

上帝要亚当和夏娃治理祂所有的创造,赐给他们一切的恩宠和祝福。

但亚当却离开了本位,没有遮盖和保护好自己的妻子,让她一个人暴露在撒但的面前。

夏娃就因为私欲被撒但诱惑,又诱惑了自己的丈夫,犯下了滔天大罪。

又对女人说

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

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

你必恋慕你丈夫

你丈夫必管辖你

(创世记 3:16 )

希伯来文的“恋慕”,指的不是夏娃对亚当身体和情感上关爱的欲望,而是对亚当所拥有的“权威”的贪图。

她的欲望是拥有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威,能够控制丈夫一切的欲火。

所以从夏娃之后,所有的女人就有了不断想要从男人的权柄下胜出的企图。

这种企图和欲望,就形成了她们内心深处无处安放的掌控欲。

而从亚当之后,所有的男人就有了必须捍卫自己权柄的本能。

这种本能和幻想,就成为了他们内心深处无法被释放的辖制欲。

从此,男人和女人的婚姻关系,就离开了上帝的计划,掉入了这种欲望的陷阱。

一路扭曲着、挣扎着、纠结着把人性所有的恶都裹挟其中,成为了奇葩。

家庭也就被异化为生产狂人、病人、渣渣的加工厂,并源源不断的供给社会。

于是这个世界,就在这个庞大的生产线下,成为了今天这样的模样。

男人和女人相爱相杀,既需要又排斥,在毒药与解药的互换中死循环。

04


归回安息


圣经清楚告诉我们,控制欲的成因和演变的过程。

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会想去控制别人


同时也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唯一解决的方案只有耶稣基督。

这是我们老生常谈到,每一篇文字都要谈到的重点。

也基本上是,所有人都知道,却不一定愿意遵行的关键。

这位姊妹最后被医治,不是因为她知道了这个道理。

因为从小就信的知识和道理,只是给了她某种寄托和麻痹。

但这次在恋爱中的痛入骨髓,却真正给了被更新和医治的机会。

从分析出来的这些真相,才真正让她痛定思痛,原来她信得如此迟钝。

知识和行为、道理和生命两层永不结合的皮,才是她逃避上帝的真相。

对于明白过来的人,改变就在那一个瞬间,电光火石间就解决了一切。

按照我们给她推荐的方式,她非常诚实和认真的完成了四十天的回归之旅。

用默想上帝的话语,作为生命成长的基础;听到上帝亲口对她讲话。

然后深挖自己的原生家庭,还原成长的过程,面对自己的生命树。

通过层层挖掘,抽丝剥茧的找到捆绑她的错误的信念,然后用上帝话语替换。

奇迹就真正发生,这种从上帝源源不断流淌而来的爱,让她终于被更新。

最后带着恩典和爱,来到妈妈面前求她饶恕自己恨她的罪,不饶恕的恶。

最后的结果自然不用多说,圣经的应许就会发生,妈妈也被释放,真正悔改归回!

在辅导中这种神奇常常发生,你相信吗?那就顺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