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書法——“八大體”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書法——“八大體”


“八大山人”書法——“八大體”“八大體”是八大山人晚年的書法藝術創造,幾百年來一直備受藝壇推崇。獨創的一系列象徵性的書法“花押”、書法中的畫法用筆、以畫為書的章法佈局的分析研究,指出“八大體”是書如其畫、書如其人,是前無古人的字外有象的藝術表現主義者。

八大山人“書法有晉唐風格”,現代中外學者對八大晚年書法的研究有所深入,但並未跳出就書法而論書法的框架,故未能完全觸及八大書法藝術的本質。

八大書法藝術成就,體現在其六十八歲所作《書法山水冊》以示書法兼之畫法。”八大書法藝術本源於造化,縱橫有象者,方得謂之書。書法表現的“象”與繪畫師法造化並無本質的區別。“探於萬象,取其玄精,至於形似,最為近也。字勢生動,宛若天然,實得造化之姿,神變無極。”唐宋有許多關於書法藝術的浪漫典故。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發表“是知書畫之藝,皆須意氣而成”的評論。顯然,八大不僅通書畫用筆同法,更精書法“隨性分而挹之”——意氣而成之理,將繪畫意象造型之法融入書法抽象表現之中。使書法成為從心所欲、觸變成態、獨照靈襟、汩情媚道、超越塵表的自我表現藝術。

“花押”的出現,正是八大或寄以縱橫之志、或託以散鬱結之懷的創新之舉,即“書法兼之畫法”藝術思想訴諸書法意象表現的直接成就。雖然八大所署“八大山人”名號草書連綴,一氣呵成,類“哭之笑之”視覺特徵還不能視為花押,但至少說明八大晚年的書法縱橫有象,比之張顛草書“悲喜雙用”、懷素狂草“悲喜雙遣”更勝一籌。

當然,真正進入末年書妙、人書俱老境界,應以《書法山水冊》為標誌,這不僅是八大書法藝術思想的成熟,亦是書法創作老辣活脫的開端——花押的出現。如“個相如吃”草書籤押,勢如丹頂鶴豐羽翹尾、延頸引吭,已完全是一種象徵性圖像。從此,花押成為八大津津樂於鍥入畫幅的神秘書法圖像。現存二十頁中就有七頁題有“個相如吃”花押,並又在此冊中創造出另一種花押——人們普遍認同的鶴形花押“三月十九”。如將兩種花押作比較,可以發現“個相如吃”花押比“三月十九”花押更神似於鶴形。筆者認為,後者如水鳧浮游,倒更貼切。

八大有一幅《草書五絕詩》軸,可用來闡釋他的花押意象:創造出寓意含蓄、抽象的造型。書法結字通過文字造型所表現出來的美感意象,是書法家靈性的迴盪,更便於寄情、養心,發洩個體之幽怨、鬱結,抒發胸中之逸氣。其字外之意、象外之象,典型地表現為意存“書法兼之畫法”之中,妙在豪放之外。

書法史上,以“書法兼之畫法”開一代書法生面者,大多意味著大氣絕俗、千古風流。懷素狂草,得“素師書本畫法,類僧巨然”之評;山谷道人亦得“以畫竹法作書”之論,鄭板橋稱:“與可畫竹,魯直不畫竹,然觀其書,罔非竹也。瘦而腴,秀而拔,欹側而有準繩,折轉而多斷續。”鄭板橋不僅從山谷書中悟得畫竹筆法,還善於將繪畫用筆的高度成就揮運到書法之中。清代戲曲家、文學家蔣士銓詩云:“板橋寫字如作蘭,波磔奇古形翩翩。”鄭板橋自己亦提出“以畫之關紐透入書中”,他以畫蘭之法滲入書中,並糅合隸楷結體,創造出獨樹一幟的“六分半”書。

不過,在書法理論上明確提出“書法兼之畫法”的命題,當首推八大;在書法的藝術表現上,亦以八大為顯著。首先,他成功地創造出一系列撲朔迷離的花押書法意象,如“拾得”、“天心鷗茲”等,結字造型如畫之囈語,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想象。因此,八大晚年書法的老辣風骨,是“書中有畫”。

其次,除書法結字體勢上滲透著繪畫意象造型的表現手法外,八大山人還善於將其繪畫用筆的高度成就——畫荷莖的“金鋼杵”筆法,運用到草書的筆法中去,使書法結體上常有驚人之筆出現,妙不可言。婉若寫荷,修長、圓晬、遒勁,為其畫荷莖慣用筆法。因而書法中的誇張、奇誕的畫法用筆,鑄就了八大書法醇熟時期的風格。

書法的章法、佈局對繪畫形式美法則的吸取。觀八大一幅字,如欣賞他的一幅畫,有一股縱橫奇偉、拙樸率真的豪氣。結字以欹馭正,繁簡對比,因字生勢,加上那筆走龍蛇、剛圓遒勁而富有彈性和表現力的飛白斑駁墨線,猶如一幅風雪漫飛履、虯枝耐歲寒的“快雪時晴圖”。凌雲超在《中國書法三千年》中對八大的這種書法風格評述道:“山人作書是以畫為書了,在其溫和的,不躁不急徐徐下筆之下,不加頓挫,直如寫篆書,隨手腕之轉畫,任心意之成態,而寫出了山人自己的書格。八大對自己晚年書法風格的老辣也充滿自信,他說:“行年七十始悟永字八法。”從1693到1700年間,他寫了許多次《臨河集序》,以顯示自己備“永字八法”通書法之變。八大六十八歲後,獨立書法作品驟增,這種現象說明八大書法進入了豁然貫通的自由揮運境界。儘管這一時期八大書法作品中有不少題寫“臨”某家書法,自石鼓文、禹王碑,至漢代蔡邕,魏晉鍾繇、索晉、王羲之,唐代歐陽詢等……八大用自己的書風照寫,也不諱題識“臨”。有的還不題“臨”,如庚辰年(1700)書《行書冊》,以禿毫中鋒篆筆書寫,筆力扛鼎,書風拙樸率真、縱橫奇偉,與王羲之妍美流便的書風迥異其趣。

八大繼提出“書法兼之畫法”之後,又派生出“晉人之書遠,宋人之書率,唐人之書潤,是作兼之”的書法“中和”美學觀。實際上,這也是八大晚年書法風格的自我詮釋。他晚年的書法作品,無論是行楷、行書、行草、草書,均體現出內外拓、以拙樸遒勁見神、以奇偉欹正得勢、以疏朗空靈生韻的書風。這種書風從他的行草聯“採藥逢三島,尋真遇九仙”、行書聯“幾閣文墨暇,園林春景深”、草書聯“小山靜繞棲雲室,野水潛通浴鶴池”以及八十歲所書小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俱見一斑,足以顯示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蟬脫龍變”、冶晉、唐、宋書法為一爐、超越古人、我自用我法的獨創精神。

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將禿筆渴墨拙厚篆書筆法,用到出神入化的顛峰狀態。“八大體”是作書如作畫那樣的字外有象、象外有象的表現主義藝術,它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中國書法美學,創造出了為後人所珍視、難解又若有所解的有意味的書法審美圖像,對後來碑學的興起、以質取妍、追求縱橫拙樸的書風有積極影響,是“書法兼之畫法”之重要典範。

八大山人書法欣賞:

“八大山人”書法——“八大體”


“八大山人”書法——“八大體”


“八大山人”書法——“八大體”


“八大山人”書法——“八大體”


“八大山人”書法——“八大體”


“八大山人”書法——“八大體”


“八大山人”書法——“八大體”

景德鎮 壹筆陶瓷 藝術中心

瓷八大 一筆瓷十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