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爆“低齡留學”隱憂,良好的海外規劃,這些問題全能規避

僑外海外規劃專家團隊消息,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後,“回家”幾乎成為了所有留學生及其家人都曾考慮甚至盼望的事情。從“英國低齡留學生家長呼籲包機”,到“小留學生優先乘機”,再到“英國包機學生2人確診”、“美國包機學生5人確診”、“留俄學生回國航班60人確診”等一些列消息的爆出,既證明了回家路途的危險性,也增加了國內民眾對歸國人員的不安情緒。但低齡留學群體在國外不僅要面臨疫情風險,很多小留學生還面臨寄宿學校停課封校、監護家庭受疫情影響無法實施監護、缺乏照顧等問題。因此,在回國選擇上,也不同於有足夠的自理能力和規避風險能力能夠選擇在外“留守”的成年(18歲+)留學生。

疫情引爆“低齡留學”隱憂,良好的海外規劃,這些問題全能規避

因此,在高昂機票費用、旅途感染風險面前,小留學生家長依然堅持選擇讓孩子回國。從“網友”發佈的照片可以看到,在機場準備回國的小留學生們,都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而他們的個頭並沒比身旁的行李箱高出多少,肩上還有碩大的書包,足見這些孩子們即使是回國也是一路艱辛。

而國內的民眾在家“禁足”2個月,面臨收入銳減、失業,缺乏社交、精神壓力巨大。生活好容易向“正常化”恢復的時候,輸入病例又觸動了敏感神經。在網絡的作用下,利益的衝突被不斷放大,最後升級成了社交網絡上的矛盾與爭論。無論是社交平臺、新聞應用都可以發現相關問題的討論。

疫情引爆“低齡留學”隱憂,良好的海外規劃,這些問題全能規避

“被罵”家長反思“低齡留學”

在這場仍在持續的爭論中,很多“被罵”的小留學生家長不禁反思,為什麼要把這麼小的孩子送出國。有的出於對國外優質教育的追求,有的想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也有的讓孩子更早見見世面以便將來更好融入。這些疫情突發前的想法,是否會因疫情而改變呢?國外的教育質量是否因疫情而改變?優質的空氣、健康的食品是否因疫情而改變?這些似乎都不是因一場疫情而轉移的。

但把尚未成年、甚至只有幾歲十幾歲的孩子送到異國他鄉,讓還沒有足夠自理能力的他們獨自面對文化不同、語言不通的生活,在大多數中國家長看來完全不合邏輯。但就是這樣的“不合邏輯”,依然擋不住“低齡留學潮”。

疫情引爆“低齡留學”隱憂,良好的海外規劃,這些問題全能規避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留學總人數突破52萬,其中低齡留學生佔了一半以上。僑外出國與百度教育發佈的《2018出國行業白皮書》也顯示,出國留學人群中高中佔比增速最快,出國人群呈低齡化趨勢。即便是如今國外疫情嚴重,依然還是有家長想把孩子送出國。有些家庭中,甚至是孩子自己想要去留學。

低齡留學好,但陪伴不能缺席

其實,圍繞著小留生包機回國問題,最本質的“矛盾”不是在於孩子們的“去留”,也不在於年紀小是不是不該去留學。疫情所暴露出的“低齡留學”最大隱憂,恰恰在於——“沒有家長陪伴”。特別是疫情下,未成年留學群體正是因為沒有家長的監護與陪伴,因此不得不回來。

很多“被罵”家長也表示,“如果我能過去,也不用冒險讓孩子回來”。但疫情下,各國基本都出臺了入境禁令,非本國公民或長住居民無法入境。面臨這種局面,很多仍想送孩子出國的家長,都開始需求可以長期“陪讀”的途徑和方式。“在一起心裡踏實”,是很多家長經此一“疫”的心聲。

疫情引爆“低齡留學”隱憂,良好的海外規劃,這些問題全能規避

第一批迴國的孩子下機後需集中隔離14天,他們的家長從四面八方趕來陪同隔離

有身份隨時都能“在一起”

疫情初期,國內疫情形勢嚴峻,很多國家紛紛出臺了入境禁令,N年多次簽證暫時“失效”。僑外海外規劃專家表示,國內疫情爆發後,不少個人和家庭開始尋求通過辦理長期身份解決出入境問題,實現海外避險。與此同時,國內防護物資重金難求的情況下,海外華人給予國內的物資支援,也讓很多人意識到有海外身份不僅可以自己避險,還能幫助國內的家人、親人、友人。

而國外疫情反轉後,很多留學生家長也意識到持有海外身份可以解決“陪讀難”問題,能陪孩子一起成長。而在特殊時期,也跟孩子“在一起”,共同進退。僑外教育規劃專家表示,先移民後留學,不僅可以解決陪讀問題,在學校選擇上有身份也佔據“本地生”優勢,有更多擇校權和優先錄取權,而且在學費上比作為國際生節省約1/3。

對於尚不具備移民條件的家庭,僑外教育規劃專家建議,低齡留學面臨的陪讀難、升學難等問題,其實都可以通過“早規劃”得以規避。僑外出國教育規劃院針對不同家庭情況、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特點的準留學家庭,提供“一站式定製規劃”,為海外求學、求職、定居提供全面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