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讓學生讀出人性的醜來

經典是時間淘洗後留存的精品,它們是人性的畫像,是人性的註解。經典的意義在於常讀常新,無論時光如何流轉,它們依然是讀書人書架上不變的風景。

不管教材如何改版,《皇帝的新裝》似乎都是不變的節目。作為安徒生最著名的童話之一,它不僅是寫給孩子看的,也是寫給大人看的。

這是七年級上學期第六單元的第一課。單元導讀裡這樣寫的道:想象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藉著想象的翅膀,我們可以超越自身侷限,體驗更廣大的世界。編者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我們通過作家的想象,去體驗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不到的人生,從而拓展我們對人生對人性的見識。

《皇帝的新裝》:讓學生讀出人性的醜來

一位年輕的教師導入新課後就放出一張PPT,上面有一句定義童話:童話是文學的一種形式。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

想象學生都比較容易體會,老師就抓住誇張做文章。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一找,看看哪個地方有誇張的句子,然後把它讀一讀。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僅學習了新的內容,還對前面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朗讀進行了複習。

老師根本就不用告訴學生誇張有什麼樣的作用,學生在讀的過程當中就能夠體會,皇帝的不務正業,昏庸,大臣的虛偽,學生都能讀得惟妙惟肖。在這樣讀的過程當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人物的性格特徵,還能夠體會到語言的美。

《皇帝的新裝》:讓學生讀出人性的醜來

朗讀其實是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學生在朗讀的過程當中,不僅可以體會到語言本身的抑揚頓挫的音樂美,還可以體悟語言背後的情感和態度。

這篇課文從內容上來說,學生根本就沒有理解的障礙。很多老師在上這篇文章的時候,往往把他當做小說來分析,情節人物就出來了,分析一個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個人物地分析過去。一篇本來生動有趣的童話,就這樣被上得了無生趣。

當然也有老師有其他的妙招,那就是把這篇文章的內涵不斷地深挖。比如童心的可貴和喪失,統治者的面目可憎,成人世界的虛偽狡詐,真是一千個教師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皇帝的新裝》:讓學生讀出人性的醜來

問題是,再高深的道理,如果是老師教給學生的,而不是學生自己體悟出來的,道理再好,也進不了學生的心裡。那童話“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作用也就會大打折扣。

安徒生說過一句話:我希望我的童話不僅是給孩子看的,還是給大人看的。安徒生不僅用自己的生花妙筆戳破了成人世界的虛假,讓成人赤裸裸地暴露在孩子的面前,還讓成人看到了鏡子裡的自己,知道自己的醜處,從而心生向美之心。

肖培東老師說:我只想淺淺地教語文。他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找到進入文本的鑰匙,從而讓學生登堂入室,一層層剝開文字的表層,感受文字背後深刻的內涵。教的方式很淺,挖掘的內蘊卻絲毫不淺。

上語文課,老師可以少說一點,把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讀,讀出語言的美,讀出自己的感受,就像學生讀出《皇帝的新裝》里人性的醜一樣。這樣讀出來的東西絕對比老師唾沫橫飛講出來的來得深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