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逸語:世間再無可消停,談《黃帝陰符經》中“人之盜”

萬物滋生一靈性,

完人初成如火螢,

心智初開天地變,

世間再無可消停。

《黃帝陰符經》中說“人之盜”

  人作為這個世界的主體,是一種自我中心的體現。但是由於我們就是如此發展起來的,我們的眼光基本上也只能侷限於此。這也就無可避免的把人放在了這個世界的中心。

***寄生蟲***

  當然我們都知道,人不是世界的中心,這是地球的寄生蟲。而地球也不是太陽系的中心,只是一個小跟班。太陽放在銀河系中,只是某個懸臂中的一粟,離中心以萬光年計。而銀河系,肯定也不是什麼宇宙中心。

  我們不是中心,但是我們還是弱弱的和這個宇宙進行著交換。

  其實我們這個人的概念,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中我們是和天地萬物進行著互動的。

***因人得用***

  其實我們認為我們是中心,也不能說完全的錯誤。畢竟我們都可以認為自己是自己的主體,如果不知道自己,往外拓展有什麼意義。可能有人會說格局太小,但是大格局是由於有大的眼光,和大的影響力。人的影響力的範圍才是他可以注意力的邊疆。

  我們能力的疆域就是一種範圍,並且受到了天地、萬物的制約。我們在受到制約之後,只能是有效利用這種制約的間隙,去做自己的事情。我們經常做的事情,並不是我們想做到什麼,而是我們能做到什麼。

  為什麼人老了之後,就是不逾矩,這是因為,已經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在哪裡了,不需要進行嘗試就知道。

  可是,天地、萬物,沒有人的話,他們這些規矩和組成,又有什麼用呢?

***因人不寂***

  既然天地萬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為了我們而存在的,那麼必然也是由於我們而有存在的意義。正如王陽明所說,山中花,如果我們沒有看到,又有什麼意義呢?

  當然我們可以批判這種XX中心主義,可是對於幾乎所有人來說,也就是如此,一個和自己沒有任何交集的人,我們實際上並不能確定他的存在。

  遊戲中的人物和好的反映了這種情況,一個沒有交集的人,其實是否被刪號或者更改屬性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發生了交集,這種改變就是一種破壞。

  或許我們現在的存在,只是一段代碼,這段代碼由於有著強大的自適應性,我們以為我們是真的。而有鑑於此,不再我們交集內的東西,可能都是一種捲縮的狀態而已。


寂寞逸語:世間再無可消停,談《黃帝陰符經》中“人之盜”

張口亂語:我們雖然是世界的寄生蟲,但是宇宙何嘗不是因為我們才被徐徐展開。到底宇宙是真,還是我們是真,真的這麼重要嗎?

詞語解讀:

1) “人”詞語解讀:可以從生物、精神與文化等各個層面來定義,或是這些層面定義的結合。精神層面上,人被描述為能夠使用各種靈魂的概念,在宗教中這些靈魂被認為與神聖的力量或存在有關。文化人類學上,人被定義為能夠使用語言、具有複雜的社會組織與科技發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夠建立團體與機構來達到互相支持與協助的目的。中國古代對人的定義是:有歷史典籍,能把歷史典籍當作鏡子以自省的動物。

2) “萬物”詞語解讀:統指宇宙內外一切存在事物;狹指地球一切存在事物。《易·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3) “寂”解釋為:①靜;沒有聲音:寂靜|寂然無聲。②孤單;冷冷清清:寂寞|孤寂。

在書中有“人之盜”,一起解讀。

1) 萬物,人之盜。來源於:《黃帝陰符經》。全文如下: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如此解釋:天地、人、萬物,這三者,互相進行交換和掠奪。

圖片來源於網絡,部分文字也引用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為自己而寫作,為生命而喝彩。作者“寂寞寒窗空守”雲:

∞∞∞寂寞∞∞∞

∞∞寒窗空守∞∞

∞蹊徑另闢籌謀∞

風雨飄搖萬般思愁

∞砥礪前行艱辛∞

∞∞揮動拳頭∞∞

∞∞∞朋友∞∞∞

№402日期:2004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