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坑”经销商生存样本:这个春节赚到钱了,但达利依然“操蛋”

文 | 李珂


达利这个有着闽南人“敢拼”气质的企业,在食品行业里有着骄人业绩的同时,也时不时地传来些质疑声。都说管中窥豹,本文的细枝末节,对于今天的达利都是“小问题”,可快消君希望:达利能再完美一些。


01

这个春节,还是有人赚了


今年伊始,快消君曾在《2020年了,达利的经销商为何还这么难?》一文中报道过,两位分别身处黑龙江、浙江的达利经销商库存严重,厂家拖欠款项的情况。


从快消君对以上经销商回访的情况来看,在经历了一个“史上”最为焦虑的春节后,这些经销商的生存现状依旧喜忧参半。


“从大年初二忙到现在 ,唯独达利这边挺‘操蛋’的。”一位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前达利经销商刘先生告诉快消君。


大多数情况下,对经销商而言,一句“忙”,意味着有钱可赚。这个春节,虽然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横扫了绝大多数行业,但作为一个深耕快消行业近二十年的“老江湖”,刘先生还是凭借对市场的敏锐度赚了不少钱。


他表示,因消费者恐慌性囤货,大年初三到初八的时间段成了一个“疯狂抢购”期。纵观整个食品饮料行业,挂面、方便面、火腿肠,延伸到面粉、豆油的销量,都是几何倍增。其中,康师傅的方便面、双汇的火腿肠都是典型例子:销量提升特别迅猛,来一车货都不用进库房,分一分就没了,且几乎一直是脱销的状态。


此外,虽然近期部分工厂已经复工,但疫情对产业链依然存在较大影响。工人、原料、包装,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复产难度很大。由于疫情的发展,各个国家都限制出口,导致市场上小麦、黄豆等农产品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一系列情况导致的结果是,主流超市的货架一直处于“被搬空”的状态。


“客观而言,抓住这些机会,这个春节赚了不少钱。”刘先生告诉快消君。


“相对地,饮料、礼盒、罐头、啤酒等品类销量受疫情影响则比较大”。刘先生表示,截至今时,以上品类的销量也没见到明显回暖。以齐齐哈尔为例,春节期间,所有的饭店都被要求关闭,供应这些饭店的酒水饮料经销商就面临了很大的压力,仓库里囤积了大量临期和过期产品。


“虽然,牛奶类影响相对小一点,但饮料几乎全军覆没,损失保守估计过半。”刘先生说。他还表示,经销商退换货压力依然很大,基本上折损都靠自行解决,部分厂家顶多承诺未来销量好的时候在当地市场上补点费用。


“被坑”经销商生存样本:这个春节赚到钱了,但达利依然“操蛋”


饮料整体不好卖,但最让刘先生“揪心”的,还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达利的欠款和产品库存问题。即便此情况曾被报道过,但当地负责人却依旧“任性”。


02

达利,一道过不去的坎


“完全没进展。十几万块钱的货物几乎没消化,面临过期难题。达利还欠我2万的质保金,一万多垫付的、已经上账的费用。打电话依然没人接,从上到下 。”刘先生表示。


最后和达利的对账日期是今年1月14日,直至3月9日——东北地区大部分解封,饮料行业秩序已经恢复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达利负责对账的人员也没有给予相关回复。


“被坑”经销商生存样本:这个春节赚到钱了,但达利依然“操蛋”


关于这批十几万元的货物,刘先生解释称,“这批货是一车、3800件,这个品类的饮料在当地每个月的销售在300件左右,当时的城市经理承诺货到后可以和周边的经销商分出去。”他还表示,如果不是因为达利城市经理彼时的这个承诺,他也不会以整车的形式如此大量地提货。


合作伊始,达利的模式是:为经销商配业务员,并承担底薪五险一金;经销商承担的则是每卖出一件商品相应的提成。例如,青梅绿茶是八毛钱,乐虎是两块钱。


“和我合作跑店的达利基层业务员的工资、待遇其实并不低,在本地甚至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刘先生称。不过,虽然拿着稳定的薪水,但这位业务员此后不久便辞职了。究其原因 ,他先生回忆说,“他慢慢发现达利在当地的运作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状况。”


“乐虎和豆本豆两个产品,本地消费者第一次尝试后,第二次大概率不会再买——即使是白送。”刘先生表示。不过他也坦言,由于“再来一瓶”活动的支撑,乐虎也曾有过一段畅销的日子,但随着豆本豆的上市,上述市场费用被逐步蚕食,去年十月份以后,乐虎也陷入了动销不利的境地。


快消君曾报道过,“吃掉”费用的豆本豆,也没得到应有的市场认可度。虽然达利厂家一再“利好”豆本豆的销售额,但产品最终大多都是经销商买单了,市场上流通的很少。刘先生表示,在部分市场,豆本豆一“到”货就开始在大卖场甩卖,刚开始对折,紧接着就三折乃至两折抛售。


截止发稿,该经销商仓库中还有大概1800箱乐虎(每箱45块钱出厂价),以及价值2万多块钱的豆本豆等产品。此外,豆本豆和乐虎卖不动,还间接“捣乱”了青梅绿茶的市场行情。


糟糕的是,青梅绿茶的季节性特别强,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冬季的销售都挺难的;但当下最大的问题还是:青梅绿茶已经几乎没有利润了 。“现在,整个达利在齐齐哈尔的饮料板块,就指着达利绿茶了。随着天气转暖,青梅绿茶虽然会相对好卖一点儿,但出厂价24块出头,终端来回窜货可能已经可以做到25块钱左右,经销商完全赚不到利润。”


这两年,达利不断地出新品,但是成活率都比较低。甚至,豆本豆和乐虎激醒,以及青梅系列茶等产品,都不太好卖。刘先生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达利所有的新品都是由经销商买单,整车整车发货。此外,达利每个月还给经销商强配滞销或是不好卖的产品,连返利补的也是上述产品。


“知难而退 ”的刘先生最终放弃了当地达利的经销权。通常,有责任心的厂家更换新的经销商,都会把老经销商的库存接收,并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事实上,当地的达利业务主管也曾承诺为其清库存,但从去年十月放弃经销权至今、半年时间内,达利并没有履行承诺,甚至“一件商品也没管”。


彼时,摆在他面前更大的问题在于,达利给接手的新经销商配送了日期更新的货物后,他手上日期过半的货物就成了“定时炸弹”。而后来接手当地终端的业务员给他的说法则是:不经他手的产品,不负责。


“被坑”经销商生存样本:这个春节赚到钱了,但达利依然“操蛋”


“十几万库存,有的已经过期,有的面临过期,最后一批货是4月17号到期,如果得不到说法,我还得全面接管。已经投放市场的临期、过期产品带来的间接损失,大概几万块钱。”刘先生说。


03

没曝光的角落,也需要善待


刘先生的遭遇令人叹息,相比起来,浙江的C女士(化名)则要好运很多。


针对快消君此前报道的“达利承诺退货不兑现,并拉黑客户”一事,当事人——来自浙江义乌的达利分销商C女士反馈称,文章刊发后,达利很快与其致电沟通,并于当周解决了款项的历史遗留问题。看到C女士的诉求得到合理化回应,快消君由衷地替经销商解决实际问题感到欣慰。


不过,同样来自义乌的达利分销商——丁先生却向快消君反应,被解决的只是表面上的问题。以他为代表的义乌的达利分销商们,仍在为市场和费用问题和达利纠缠不休。


丁先生称,与达利的合作始于2016年9月。彼时,达利园找到丁先生希望合作。虽然义乌原本已有经销商,但由于市场空间还是比较大,所以达利找来了几个分销商,希望通过合作把义乌市场做大。合作形式是厂家业务员跑单、车销,分销商主要负责配送。


和上文刘先生的情况类似,达利在义乌的操作手法也是经销商先打款发货,市场费用由经销商垫付,经销商花了多少钱,包括收回来的过期品、处理品,都由厂家业务员来记账。最后厂家做费用、返利。


丁先生说,合作伊始,一切还比较顺利,费用核销的落实情况也比较好。不过随着达利产品动销逐渐受阻,费用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由于达利的货物有一段时间在义乌市场卖不动,打款和库存压力逐渐增大,达利业务员提出由他们想办法处理,主管核对后记在经销商账上,但货物便宜处理后的差价却一直没有补给丁先生。此外,从开始打款、发货至今,公司承诺的返利以及垫出去的费用都一直没有兑现。当丁先生提出索要相关费用的诉求时,也一直得不到具体答复。


“被坑”经销商生存样本:这个春节赚到钱了,但达利依然“操蛋”

“被坑”经销商生存样本:这个春节赚到钱了,但达利依然“操蛋”

“被坑”经销商生存样本:这个春节赚到钱了,但达利依然“操蛋”


2017年4月以后,达利在义乌市场的经营索性不经过丁先生了,转而直接让业务员跑市场,公司自己送货。在丁先生看来,此举无异于“卸磨杀驴”:经销商们把市场做成熟了,然后被无情甩开。


在整个问题待解的过程期间,义乌总共换了三个城市经理。第一任城市经理承诺了会解决丁先生的费用问题,但不知什么原因很快被调走了;接手的第二任城市经理,看过丁先生的仓库后也答应会想办法补回相关费用。一直到当下的第三任城市经理,丁先生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丁先生想要的钱没要回来,该赚的钱却赚不到了。


他称,第三任城市经理上任以后,义乌地区达利总经销商直接停止了所有分销商的订单和供货,转而让业务员直接卖货,并给到业务员5块钱一箱的提成。彼时,是听装乐虎最好卖的时间段,业务员也“没日没夜”地去卖货。不过,丁先生等分销商的利益,却被置之不理。


“有钱他们自己赚,但拖欠我的钱却一直没有下文。”丁先生表示。


关于这笔款项,最新的消息是2019年3月,丁先生终于把达利在义乌的相关负责人请到了自己的家里,和对方理出了一个明细账目,对方再次承诺会给出解决方案。不过,还是一直拖,直至今日。


“被坑”经销商生存样本:这个春节赚到钱了,但达利依然“操蛋”


“时间拖的太久了。当初就这么一心一意把达利在我这个市场做好。辛苦了整整两年。市场是做好了,但投资了这么多钱。到最后返利和垫付的费用都没得到保障。现在只希望公司能给我一个处理方案。一次性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丁先生如是说。

后记:


2019——转型之年,财务数据一向好看的达利终于也有点“力不从心”,其中贡献利润的重点板块——饮料营收下滑了2.1%。


作为一个港股上市的企业,达利的账面数据一直都是比较好看的。这几年,“达利净利润能超康、统之和”已经成为了年报季媒体惯用的题目。也难怪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达利一直是一个好企业,甚至是“产业印钞机”。


不过,对于经销商而言,重要的不是达利甩开康、统多远,也不是许世辉能多少次登上食品行业首富的宝座,而是自己能否赚钱。近年来,业内一直有类似声音:达利终端动销压力大,货都压在经销商仓库里,能卖得动的产品利润也不够,更多的是靠“割经销商韭菜”成就账面业绩。


当然,信息充分的时代,厂家也不会不明白下面的实际情况。或许,达利坚信“敢对经销商强势才是快消君企业的底气”;但实际上,达利的品牌并不算特别强势,而对渠道的掌控力才是达利真正的核心资源。


快消君认为,一个好公司应该和供应商、经销商实现共赢。如果不好好维护渠道,过往的渠道红利总有耗尽的时候。现在,消费品的竞争如此激烈,长期压制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甚至“卸磨杀驴”,不是长久之计。


更何况,由疫情启幕的2020年,注定比2019年更具挑战。对存量经济的抢夺战,将会愈发惨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每一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值得被重视。毕竟,无论消费者还是经销商,大家手头都越来越紧,没有那么多“傻白甜”可以骗了,能割的 “韭菜”也越来越少了。


“被坑”经销商生存样本:这个春节赚到钱了,但达利依然“操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