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工匠精神,兩個微信號的發家史


打磨工匠精神,兩個微信號的發家史

你的微信個人號一年能收入多少錢?

為什麼有工匠精神的人在微信上容易成功?

怎樣做才能讓你的微信個人號對別人有用?

為什麼不能讓員工用自己的私人微信加用戶?

老闆如何通過員工把用戶抓在自己的微信裡?

把重要用戶拱手讓人的老闆犯了什麼錯?

創業者如何用微信個人號提高創業成功率?

如何通過微信個人號運營實現個人力量組織化?

1.

李小七在上海郊區住,剛剛失業,正在猶豫要不要找下一份工作。微信上有人問,她的PRADA的包能不能修,李小七看了看包包的磨損情況,報了個價,500元。沒想到客人很快答應了。修好後交貨,客人很滿意,李小七趁著客人高興就問:“這是兩年多前流行的款式,閒魚上也賣不了2000元,為什麼要修?”客人說因為是男朋友送的,很重要,所以無論多少錢都要修好。

李小七說:這就是“奢侈品護理”行業的特點。客人都是有錢人,再花一兩萬元買一件也沒問題,之所以要修理護理,恢復原樣,都是因為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在裡面。

李小七修得最多的是男人的皮帶扣,7000多元一條的愛馬仕,金色的皮帶扣,用一年就會有劃痕,在他手裡一經處理,明亮如新。為了學會皮帶護理這一技術,李小七跟著師傅學了一年多,燙邊、油邊、磨邊、電鍍、拋光,一件件手藝學下來,現在李小七已然是熟練的奢侈品護理工匠。

李小七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上海高檔別墅區內的乾洗店打工,如果不是這段打工經歷,李小七也不會有一個“一年值55萬元”的微信號。

奢侈品護理是乾洗店的一個高端業務,店裡收來需要特殊修理的包包和鞋子,會交給乾洗店公司修護部處理。李小七負責對接客人和修理師傅,經常要用到微信進行聯繫。

李小七記得很清楚,五年前的一個週末,一個男客人要出國,需要急用皮鞋,李小七在微信上催了一天工匠師傅,但因為工作太多,工匠師傅依然沒有騰出時間。後來怕客人著急,李小七決定自己跑一趟。他給店長說明了情況,就跑到公司修護部,軟磨硬泡,直到工匠師傅答應會趕工做完,李小七才把心放下來。

就在公司的修護部,李小七被震撼到了,幾十個人,十幾臺機器,鐵錘叮聲和砂輪的摩擦聲,聲音不大卻清晰入耳,彷彿擊打著李小七的心靈。他越看越高興:“我也要學這門手藝,學會了發展前景會更大。”

李小七高中畢業後,考了個職業技術學院,讀了兩年數控機床專業,大三實習就被當地一家機械加工企業錄取。在那裡工作並不累,只是重複勞動讓人倍感枯燥,於是他幹了一年拿到畢業證,便決定到上海闖一闖。

那是六年前,離開家的時候,爸媽一直勸他找一份坐辦公室的工作,方便找女朋友。爺爺卻一直勸他要學一門手藝,藝多不壓身。

辦公室也坐過,起薪低,自己租房吃飯都不夠,更沒錢談女朋友了。換了三個工作後,李小七憑著數控機床工作經驗和大學學歷,找到了一份知名乾洗公司設備操作員的工作。幹技術活兒是李小七的興趣,他沒想到技術這麼吃香,工資比坐辦公室還高,這讓李小七很高興。

一個月的培訓結束後,按公司用人流程,試用期兩個月,李小七被分配到終端店鋪,幫助乾洗店操作店面乾洗設備。

到店以後,李小七才知道,乾洗店里人人都是多面手,不但要懂技術,還要懂業務。平時要幫著收件、取件、充值會員卡,兩個月下來,李小七已經掌握得很熟練了,他當時甚至認為開個乾洗店自己當老闆都沒問題。

爺爺勸他別毛毛糙糙,學手藝才是正事兒。

李小七一直記著爺爺的話,他覺得自己要學的這門手藝就是“奢侈品護理”。

2.

很快,李小七進了奢侈品護理手藝人的圈子。

公司的一次調崗機會,李小七主動提出可以去“修護部”,去管理修護部的十幾臺機器。

李小七在修護部一待就是三年,這三年裡李小七有了自己“一年價值55萬元”的微信個人號。

第一個微信好友加過來,是在李小七進修護部的第五天。當時一個在上海花園的乾洗店遇到了解不開的難題。因為奢侈品護理對於乾洗店來說是個小生意,所以對店員專業知識的培訓不夠,導致店員有時候分辨不出客人拿來要修護的奢侈品到底哪些該收,哪些不該收,此時就會直接找修護部進行諮詢。

那是一個沉悶的夏日午後,店員打電話過來找顧師傅,問一個客人的LV包能不能修,客人在別的地方修過一次沒修好,這次一定要問清楚。

顧師傅是公司修護部裡資歷最久、手藝最好、幹了20多年的老工匠,能者多勞,顧師傅手裡壓的活兒也最多。

電話裡,上海花園店的店員想要加顧師傅微信,拍張照片發過來給顧師傅看。但因為手裡的活兒又多,顧師傅沒時間處理,就招呼一旁正在擺弄機器的李小七:“小七你接電話,加他微信,收張照片給我看看。”

在修護部當機器技術員的五天裡,李小七一直在空閒時間偷師學藝,他很想找機會跟顧師傅說拜他為師,以便學學奢侈品修護的手藝。但一直沒找到機會。這次他終於遇到幫忙的機會,李小七特別上心。

為了不打擾顧師傅,李小七指揮店員把LV包裡裡外外拍了十幾張照片,特別是需要修復的地方。忙活了十多分鐘,直到李小七確定都拍得很清楚了,才拿給顧師傅看。

顧師傅仔細看了照片,很滿意,就對李小七說:“你跟店裡的人說吧,原樣修復沒問題,但需要800元。”

李小七初戰告捷,他收穫了顧師傅的好感,再也不用偷師學藝,可以光明正大地請教學習了。

顧師傅不願收徒弟,大家都在同一個地方辦公,想學想教都容易,倆人約定,李小七先從給顧師傅打雜做起。

打雜的日子,李小七沒有輕視,他知道顧師傅忙,上了年紀也不愛玩微信,就主動當起了顧師傅的對外聯絡員。

一次公司組織店員培訓“如何鑑別奢侈品修護單”,顧師傅主動說,有事微信溝通,你們可以跟我們修護部的李小七聯繫,他微信玩得好,有問題讓他及時通知我。

當聯絡員,不僅能加上店員的微信,又因為各個店員們樂於把李小七的名片推給客人,讓他幫客人直接解答問題。客人有問題可以直接聯繫他。

“這是我們修護部的李老師,你們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問他。”

客人把李小七當老師,李小七也深受激勵。為了對得起“老師”這個名字,李小七沒少請教顧師傅。他最先學成的是“掌眼”的功夫:一件奢侈品,幾眼就能看出來能不能修,需要多少成本,應該收多少錢。

有了這一手功夫,李小七可以很容易通過微信看照片、聊視頻的方法,幫顧師傅給客人分析、報價,半年時間,他的微信上就積累了2000多個客人。

3.

上班第二年,在顧師傅的推薦下,李小七轉崗修護部,成為一名真正的奢侈品護理“技師”。

成為手藝人是爺爺的心願,也是李小七的夢想。

有好師傅帶路的李小七進步神速,他很快就學會了幾十種修護的手法。事後回想起來,他認為學會一門手藝不難,難的是怎麼把手藝變成錢。要不是當初顧師傅無心插柳,讓李小七代表他用微信對外聯絡,李小七也很難賺到錢。

李小七第一次從微信上收到錢來得很突然,但去得也很彆扭。

某天晚上正在公司加班練習皮帶扣的雙色鍍金,李小七的微信突然響起,是一個做投資的老客戶介紹了一個朋友。家裡寵物狗把她的一雙皮鞋咬掉一塊兒皮。李小七看了照片,覺得修好沒問題,沒想到很快就收到1000元微信轉賬。

“1000元不夠的話,再說。”客人像找到救星一樣,想立刻修好。

這讓李小七犯了難,根據公司的規定,修護部是服務部門,不能直接收錢,自己要收了錢幹私活兒會得不償失。

“雖然我不能收錢,但我不想讓客人知道我不能收錢,說多了怕人嘲笑我們不夠靈活。”

李小七思來想去,只好問清楚客人的住址,建議他第二天起早就把鞋送到最近的乾洗店。

“沒辦法,我只能撒謊說這樣最快,且服務有保證,鞋修好了店員可以第一時間送貨上門。”

轉過頭,李小七又給店員反覆交代,客人付了1000元錢,要加急,修好以後務必給客戶送貨上門,然後把1000元錢轉到了店裡的收款賬號,業績只能算店裡的。

因為是誤打誤撞玩微信,李小七並不知道,實際上他用微信個人號已經打通了商業上的最後一道壁壘。

一旦服務的提供者能直接擁有用戶,交易可以暢通無阻,任何中間收取費用的環節就都顯得很多餘。

李小七並不懂這些,他只是覺得公司規定“維護部不能收錢”並不合理。

顧師傅聽了他的抱怨以後,還誇他:“我們做好我們的本分,有工資有提成,我們不要碰錢。”

李小七嘴上雖然不太同意師傅的觀點,但他並沒有說出來,他覺得自己沒錯。

從那以後,李小七把微信看得更重了,他的目標是做個真正懂奢侈品的老師,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修護部每天修復的奢侈品很多,修復前和修復後差別確實很大,有非常神奇的對比效果。李小七開始學著用視頻來表現這種神奇的變化,於是他反覆練習拍攝、配樂、配文字的技巧,每天堅持把“對比作品”拍成10秒小視頻發在朋友圈裡,這經常能換來一群人的點贊和評論,誇他水平高。

李小七有時候也會說明他展示的作品不只是他完成的,還有部門其他人完成的,但好友們似乎並不在意,都把他當成是經驗豐富的老師來請教,李小七也樂得自己當修護部的形象代言人。

2017年,快手小視頻開始火爆,李小七看到很多匠人賬號受歡迎,自己也開始把視頻作品上傳,沒想到也很受歡迎。

他的第一個微信個人號已經加滿了5000個客人,李小七就開了個新的微信,讓快手上對奢侈品修護感興趣的人都加自己的新微信,一年下來第二個號也加滿了5000人。

三年,兩個號,各加滿5000人。

李小七“一個號價值55萬元”的好日要來了,那是一段悲喜時光。

4.

2018年春節前,一向運行非常穩定的公司突然遭遇“地震”。公司老闆把2億多現金拿去做高息投機,資金鍊斷裂,導致公司經營遇到困難。

李小七本以為沒太多事兒,沒想到春節一上班,公司通知裁員,集中人力物力維持收入最穩定的洗衣板塊,盈利能力差的奢侈品“維護部”是第一批就要裁掉的部門。

李小七失業了,卻因禍得福,帶走了手裡的兩個微信號。

顧師傅很快就被其他公司請走上班了,李小七拒絕了顧師傅的邀請,他想自己創業。

客人有需求,李小七有手藝,微信上就能直接交易,此時公司的規定“維護部不能收錢”再也不是阻礙了。

對比一下,顧師傅手裡只有手藝,沒有微信,就只能繼續打工;而自己手裡既有手藝,也有微信上的客人,選擇就會更多。

從500元錢修PRADA包開始,李小七心裡有了底氣。李小七從公司低價回收了幾件修護設備,又帶走一個新人學徒當助理,開始了自己當“老師”的創業路。

創業的艱難只有李小七自己知道,但通過微信朋友圈呈現在客人面前的內容卻始終神奇,手藝人的魅力絲毫不減,這給李小七的個人品牌帶來很大的生命力。

運營中,李小七發現,兩個賬號的氣質完全不同,第一個號都是有修護需求的有錢人,每天平均能接4~6單;第二個號都是愛玩的年輕人,他們看著李小七的手藝不錯,想跟著他學習。李小七乾脆就同時開起了“奢侈品護理培訓班”,每個學員收3800元,一年下來竟然也招了15期,學員200多人。

2018年,包大師、皮皮班魔法工廠這樣的奢侈品護理互聯網平臺開始熱鬧起來,加上傳統的58同城,現在奢侈品護理技師也可以像滴滴司機一樣,在各個平臺上接單,提供服務了。

李小七有學員、有場地、有技術、有設備,2018年年底他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並說服其中17個學員跟著他一起幹,人人都是獨立工作室。他們沒有工資,只有提成,李小七提供設備和場地,利用各種平臺接活,大家給李小七分成。

十多個年輕人在上海郊區的500平方米工作室裡,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幹勁十足,每天都是熱火朝天。

創業一年,李小七來自兩個微信號的淨收入達110萬,淨利潤超過70萬,現在17個學員合夥一起幹,照樣是每人一個微信號。李小七上了一套運營管理工具,讓助理幫著運營。

2019年李小七的目標是100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