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是什麼,一般都建在哪?

數據中心是什麼,一般都建在哪?

DT時代

互聯網的發展,直接把人類帶入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海量的數據改變了傳統商業、科學研究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數據中心也成為了一個非常熱門的概念。不管是通信行業、金融行業、IT行業、政府部門,數據中心這四個字都隨處可見。馬雲一直說我們的世界很快從IT時代走入DT時代,這個DT時代實際上就是指數據的世界。DT就是數據處理技術,而要進入DT時代,就離不開現在最熱門的數據中心。

人類的活動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數據,你的活動軌跡是數據,你身體的變化是數據,你的言語是數據...。

在這個DT時代,你的一舉一動都可以用數據量化。在以往,與你相關的這些數據都是過去式,但是進入DT時代,你的這些數據就可以實時保存到數據中心。比如你每天使用手機付款消費產生的交易信息,可以實時儲存到數據中心去。

一整年下來,這些交易信息就形成了龐大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就可以分析出你的消費習慣、消費時間、消費類別,精準的刻畫出你的人物畫像。而實現這一統計分析的前提,就是要建立儲存你這些個人數據的數據中心。

不過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數據中心都還是一個略顯抽象、有點神秘的存在。出於安全性的考慮,大部分的數據中心並沒有對公眾開放,大部分並沒有實地見過數據中心。再加上現在見諸媒體的數據中心選址都比較特別,更是給數據中心增加一層神秘感。比如著名的騰訊公司就將其重要的數據中心建在貴州的某個山洞裡,該山洞也被廣大網友戲稱為“山洞鵝廠”。

不僅如此,國際巨頭華為也在貴州幾乎挖空了一座小山,用於自己數據中心的建設。另外在內蒙古的大草原上,各大運營商、知名IT產商也興建了大量的數據中心。而在國外,像微軟則直接把數據中心建在海底下,臉書將數據中心建在了北極圈。冰島這個人口不到40萬、極度寒冷的國家,更是被評為建立數據中心的最佳選擇。那麼到底什麼是數據中心,為什麼他們有的在山洞裡,有的坐落在大草原上,有的建在北極圈呢?

數據中心是什麼,一般都建在哪?

數據中心的選址

從地理位置的選址上來看,近二十年數據中心的選址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選址在市中心。早些年還沒有數據中心這一名詞,當時各大單位承擔數據中心這一職能的一般叫計算中心或信息中心,機房的規模不大,幾乎都在500平方米以下。

這時候的機房一般都位於市中心的各大辦公樓中,比如銀行、保險、電力、政府機關等單位,其機房與辦公樓都融為一體。即使到今天,在大街小巷的辦公大樓中仍然有大量微型的數據中心在運行。

第二階段,選址在郊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數據量開始井噴,傳統的機房已經不能滿足需要,這個時候的機房選址就開始呈現郊區化,幾千平方米的數據中心開始出現,但由於中心城市土地資源極度稀缺,這些幾千平方米的數據中心就只能在郊區安家。

許多大型機構像銀行、保險等開始呈現全國數據集中化的趨勢。運營商是這類數據中心的建設鼻祖,早期各大運營商的通信樞紐機房慢慢演變為全業務機房,不僅承擔著語音通信數據流轉的核心作用,還承擔著轄區內用戶數據、計費數據、業務數據以及互聯網數據處理的作用,該類機房的面積一般在5000平方-10000平方米。

後來隨著互聯網業務的發展,託管業務需求大量出現。所謂託管,就是指一些互聯網公司租用運營商的機房,將自己的設備存放在運營商的機房中,由運營商提供相應的機房基礎設施及網絡的接入,各類IDC機房開始湧現。

隨著互聯網公司的不斷壯大,託管的設備呈現井噴之勢。從成本及數據安全性考慮,一些大的互聯網運營商開始籌建自己的數據中心,比如騰訊第一代數據中心在2006年前後起步。該類數據中心的特點是直接租用運營商的傳輸鏈路,在數據中心內部劃分部分區域作為運營商傳輸機房,直接接入到運營商的網絡中。比如筆者工作過的某行數據中心,就位於上海外圍。該地區集中了各大銀行總行級的數據中心,每個銀行的佔地規模都超過100畝,如此大的用地在市中心幾乎不現實。

第三階段,選址異地遠程化。數據中心開始大量的異地遠程化建設,從地理位置上看,逐步遠離一二線城市。上萬甚至數萬平方米的數據中心開始大量出現,數據中心的耗電量越來越大。而數據中心的製冷系統是數據中心的耗電大戶,為了節約能源、節省成本開支,各大互聯網巨頭開始在溫度低、散熱條件好、電費低的區域大規模建設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是什麼,一般都建在哪?

在第三階段有兩個數據中心建設的熱門區域,一個是內蒙古,一個是貴州。實際上在貴州之前,內蒙古就成為了各大互聯網企業的香餑餑。內蒙古的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烏蘭察布等地方都密集開始了IDC的建設。

隨著第三階段數據中心的建設發展,也進一步促進了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的建設。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連點作為國家重要通信樞紐,主要用於匯聚和疏通區域乃至全國網間通信流量,是我國互聯網網間互聯架構的頂層關鍵環節。

早期,全國只有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國家級骨幹直連點。2013年12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個骨幹直聯點外,宣佈增設成都、武漢、西安、瀋陽、南京、重慶和鄭州七個新的骨幹直聯點,使國家級直聯點增加至10個。截止2014年9月,全國10個骨幹直聯點已經全部投入使用。

2016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對浙江、福建、貴州增設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的申請進行了評審。會後陸續批覆同意增設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福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這使得國家級直連點增加到13個。

如果數據中心所處的區域沒有國家級網絡直連節點,那麼該數據中心的對外服務實際上是需要經過北京、西安等地的上級節點跳轉。那麼國家級網絡直連點有什麼好處呢?福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節點開通時是這麼介紹的:2017年度,福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在全國率先採用100G板卡互聯,具備雙向800G網間互聯能力,建設帶寬位居10個新增直聯點首位。

根據福建省公佈的數據顯示,福州骨幹節點建設完成後,福建省內互聯網網間平均時延由原來的50毫秒左右降低至10毫秒左右,降幅達80%,丟包率下降到接近於0%;出省互聯網網間平均時延由原來的100毫秒左右下降至40毫秒左右,降幅超60%;丟包率由原來的1%左右下降至0.3%左右,降幅達70%。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節點意味著更快、更穩定的訪問服務,而這些對大型的數據中心都是必不可少的。在骨幹節點城市,往往都聚集大量的數據中心,具有發展數據產業的先天優勢。

數據中心是什麼,一般都建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