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整版報道: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開業前夕,記者實地探營發現“高精尖”設備——高科技如何賦能未來醫院

題記:2020年10月23日,《浙江日報》第九版整版刊登記者實地探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總部一期“高精尖”設備,揭秘浙大一院總部一期作為定位國際一流的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醫教研深度融合的臨床研究中心、智能醫院全球標杆是如何運用高科技賦能未來醫院?讓我們一起“大開眼界”!全文如下:

浙江日報整版報道: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開業前夕,記者實地探營發現“高精尖”設備——高科技如何賦能未來醫院

未來已來,高科技如何賦能未來醫院建設?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與醫療的不斷融合,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正在加速推進智能化轉型升級。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開業前夕,記者在實地探營時發現,已建設完成的先進智慧物流系統,以及即將“上崗”的高端影像診斷設備、新一代手術機器人等高精尖設備,勾勒出一個國際化、智能化的未來醫院的雛形。

浙江日報整版報道: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開業前夕,記者實地探營發現“高精尖”設備——高科技如何賦能未來醫院

智慧物流“極速達”

顛覆傳統運輸模式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儘可能動用最少人力,將物資快捷穩妥地運送到指定地點?這是醫療機構一直在探索的問題。為此,浙大一院總部一期在規劃建設時,就前瞻性地引進智慧物流系統,顛覆了傳統的醫院物流運輸模式。

浙江日報整版報道: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開業前夕,記者實地探營發現“高精尖”設備——高科技如何賦能未來醫院

(軌道小車系統)

漫步病區,如果看到一輛小車從你頭頂上方的天花板悄無聲息地滑過,千萬不要覺得驚訝。這套覆蓋了所有住院病區和主要後勤及醫技科室的軌道小車系統,是該院智慧物流系統的主力隊員。如同醫院內部的“物流高鐵”一般,軌道小車系統通過架設在吊頂和井道內的專用軌道將不同的科室連通,加鎖的智能化小車在控制系統下自動導航傳輸。據瞭解,浙大一院總部一期設置軌道小車站點71個,可實現院內所有中小型物資的智能傳輸。

凡是到大醫院看過病的人,都曾有過跑上跑下抽血拿檢驗單的經歷,這樣的奔波之苦,在浙大一院總部一期或將成為歷史。現在,血液、藥品、檢驗樣本、病歷等小而輕的物品都能通過氣動物流傳輸系統自動傳送,不但提高了物流效率,還避免了交叉感染。這套系統通過分佈在院內的36個氣動站點,在風機的驅動下以專用的傳輸瓶為載體,以不鏽鋼管道為傳輸路徑,在重症監護室、門急診、檢驗科、病房等科室之間自動傳輸物品。

與軌道小車相比,氣動物流主要針對科室之間特定的輕量、高頻、快速的物品傳輸種類。

浙江日報整版報道: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開業前夕,記者實地探營發現“高精尖”設備——高科技如何賦能未來醫院

(AGV導航機器人)

18臺自動導航機器人、127個AGV站點,覆蓋食堂、被服間、靜脈用藥調配中心、住院病房……最炫酷的物流“明星”非AGV導航機器人莫屬。它會走路、會開門、會坐電梯,自由穿梭在醫院各個角落,穩妥地將各類物資送達各個科室、病房及手術室。“它載重可達數百公斤,主要通過無線網絡與中央控制系統實時交互,利用激光掃描和內置的地圖信息實現自動導航,完成物品的自動裝載、搬運和卸載功能。”浙大一院總部一期智慧物流系統相關負責人說,從運行情況來看,

機器人大大解決了物資向病區發放和回收的難題,節約了大量人力,提高了大宗物資運輸的效率和自動化水平。

“有了永不停歇的機器人代替人力勞動,我們的醫療服務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告訴記者,軌道小車、氣動物流和AGV導航機器人三大系統的結合和互補,將醫院的物流水平提高到國際領先水準,也標誌著醫院整體管理水平邁上新的臺階。他還透露,藉助現代科技,醫院今後還將利用無人機運輸血液,大大縮短緊急情況下運血時間。

浙江日報整版報道: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開業前夕,記者實地探營發現“高精尖”設備——高科技如何賦能未來醫院

高端影像設備加盟

精準醫學再添利器

飛速發展的醫學影像技術,已成為診斷疾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心臟功能有無病變?淋巴結是否出現轉移?最佳穿刺部位在哪裡?治療後腫瘤細胞有無復發?過去,解答這些問題需要經過數次篩查診斷,現在,只需通過一體化影像診斷設備便可一掃而知。

記者瞭解到,浙江省首臺PET/MR(正電子發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統)已獲批落戶浙大一院,預計於今年年底前正式“上崗”。

浙江日報整版報道: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開業前夕,記者實地探營發現“高精尖”設備——高科技如何賦能未來醫院

(PET/MR)

PET/MR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影像診斷設備,由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儀(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MR)融合而成。

“簡單來說,PET發現異常,MR精準定位,兩者融合能夠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幫助醫生在早期快速、準確、全面地發現病灶。” 浙大一院PET中心主任趙葵解釋說,PET利用核素標記葡萄糖、氨基酸等人體代謝物作為顯像劑,通過病灶對顯像劑的攝取,來反映人體內細微的代謝異常,而MR則用以觀察病灶的準確位置、大小、形態等解剖信息。

與傳統檢查手段相比,PET/MR通過同一機架,一次掃描,即可獲得患者體內有關解剖、功能和代謝方面的全方位信息,這在協助臨床醫生早期精準診斷全身各種腫瘤、心血管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以及指導合理治療、及時監測療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從分體式檢查向一體化檢查演化,是醫學發展潮流。在引進PET/MR前,它的“前輩”PET/CT已在浙大一院“上崗”10餘年,極大提高了腫瘤診斷及治療水平。既然有了 PET/CT,為什麼還需要PET/MR?

“PET/MR幾乎能夠完成PET/CT的所有功能,CT有一些特殊的限制,對低對比度的軟組織的顯示並不理想,MR則對軟組織具有超強分辨能力。在神經紊亂、大腦腫瘤以及頭頸部、腹部、肝臟和盆腔腫塊,骨骼肌肉等相關診斷方面,MR的表現比CT更優秀。”趙葵說, MR如同“多面手”,具有多參數成像的優勢,結合PET特異性分子探針,能夠提供以往影像設備無法提供的諸多定性、定量的新型診斷信息,更好地表現疾病的生物學行為,對於痴呆、阿爾茨海默病等老年性疾病,在分子水平出現異常的情況下就能進行早期診斷。

趙葵補充說,PET/MR的另一大優勢是檢查具有安全性,MR對人體無X線輻射傷害,大大提高了隨訪患者、兒童及健康篩查者的安全性。

浙江日報整版報道: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開業前夕,記者實地探營發現“高精尖”設備——高科技如何賦能未來醫院

(浙大一院總部一期停機坪 章軍 攝)

浙江日報整版報道: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開業前夕,記者實地探營發現“高精尖”設備——高科技如何賦能未來醫院

新一代手術機器人

突破微創時代新極限

靠著“三頭四臂”在人體內靈活穿行,20倍視野將“死角”盡收眼底,外科手術醫生有了它“如虎添翼”——它,是與意大利藝術家達·芬奇同名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作為目前世界範圍應用廣泛的最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將外科手術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從2014年9月,浙江省首臺達芬奇機器人落戶浙大一院至今,該院泌尿外科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已累計突破6100臺。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手術需求,浙大一院總部一期即將引進功能更強大的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da Vinci Xi,有望為患者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手術服務。

“我們是國內開展機器人手術科室最多的醫院之一,包括肝膽胰外科、泌尿外科、胃腸外科、普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婦科等。”浙大一院總部一期泌尿外科主任夏丹教授說,截至9月底,浙大一院今年已開展836臺達芬奇機器人手術

過去,按照傳統開放手術或普通腹腔鏡微創手術等常規手術方法,一些空間位置“刁鑽”、難度比較大的手術往往面臨著創口大、出血多、感染風險高的情況,現在,有了達芬奇機器人,難題迎刃而解。與傳統手術方式相比,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精度更高、切口更小、出血更少、患者恢復更快,甚至可以實現患者當天入院當天出院。

達芬奇為什麼這麼厲害?從結構上來看,達芬奇機器人由三部分組成,包括按人體工程學設計的醫生操控臺,由3個器械臂和1個鏡頭臂組成的4臂床旁機械臂系統,以及高清晰三維視頻成像系統。

手術時,醫生坐在操控臺前,邊通過顯示器觀察放大20倍的裸眼3D高清影像呈現的病變位置情況,邊腳踩踏板調整影像焦距,同時,雙手大拇指和食指伸進指套控制操作杆,手、手腕和手指運動通過傳感器精確轉化為手術器械在人體內的細微動作,從而完成外科手術。

與人的手臂一樣,達芬奇機械臂也有肩、肘、腕三個關節。然而人手活動角度有限,達芬奇的手腕可以自由旋轉,在狹窄的人體胸腔、盆腔中實施抓持、移動、切割、止血、縫合、打結等動作。在整個過程中,機械臂還能夠完全濾除醫生的手部顫動,大大提升了手術精度和手術質量。

出於醫療安全保障的考慮,操作機器人進行手術的醫生必須進行專門的系統化培訓,取得相關資質後才可上崗操作。

隨著層出不窮的前沿技術向醫學影像、醫療機器人、醫用物流等醫療細分領域加速滲透,醫療效率和質量不斷提升,未來醫院的前景令人期待。

本文來源:浙江日報

浙江日報整版報道: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開業前夕,記者實地探營發現“高精尖”設備——高科技如何賦能未來醫院


浙大一院總部一期正式啟用

進入倒計時

浙江日報整版報道:浙大一院總部一期開業前夕,記者實地探營發現“高精尖”設備——高科技如何賦能未來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