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 曹傑:打造百姓最信賴的醫院

致敬 | 曹傑:打造百姓最信賴的醫院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通報表揚了2018-2019年度全國平安醫院工作表現突出地區、集體和個人。在“突出個人”名單中,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曹傑院長是其中一員。


廣東衛生在線馬上連線,為你送上他的故事!


致敬 | 曹傑:打造百姓最信賴的醫院

11月5日,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廣州市一院”)院長、廣州消化疾病中心主任曹傑完成了一臺“科幻級手術”:

29歲的年輕患者躺在手術檯上,曹傑坐在2米遠的地方,雙手操控著4根可以旋轉540度的機械手臂,通過裸眼3D下被放大了10倍的術野,探尋、切除、縫合……輕鬆解除了患者病痛,不帶一絲顫抖,沒放過一絲病灶。

這是第4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廣州市一院第一天上崗,也是第一次在廣州的市屬醫院亮相。曹傑說,機器人將廣泛應用於廣州市一院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和婦產科等領域,“今天我們進入了機器人手術時代,這是醫院外科向智能化邁進的里程碑,必將進一步推動高水平醫院建設。”

讓年輕醫生走出國門

2020年是廣州市一院高水平醫院建設的第2年,也是關鍵之年。

作為構建“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的重點項目,2018年廣東啟動高水平醫院建設登峰計劃。半年後的2019年1月2日,廣州市一院入選第二批建設名單。同年9月,廣州也宣佈啟動高水平醫院建設,投入19.2億元,舉全市之力把廣州市一院打造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水平現代化研究型綜合醫院。

對患者來說,生活在廣州是一種幸運,有那麼好的醫院守護健康。但對廣州市一院來說,上有交口讚譽的部屬省屬醫院,下有近在咫尺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就像戴著鐐銬跳舞,一直考驗著曹傑的管理能力。

“光一個越秀區,面積不足35平方公里,就有18家三甲醫院,競爭激烈。但是夾縫中生存,我們從未氣餒。”曹傑說。廣州市一院已有121年的歷史,是中國人創建的第一所西醫院,也是廣州歷史最悠久的市屬三甲醫院。從中山醫科大學(今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畢業後,曹傑就被分配到廣州市一院,從此半生都在這裡度過,吹著越秀山的清風,聽著光孝寺的鐘聲,為醫院的發展盡心竭力。

“解放初期,一大批留洋學者歸國加盟,讓醫院迎來黃金髮展期,影響力遠至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但1970年代開始人才大量流失,醫院發展和部屬省屬醫院逐漸拉開距離。”曹傑說,2011年10月接任院長,第一件事就是加快人才培養,“必須要解決人才斷層問題,這是制約醫院發展的核心環節。”

2012年,醫院出臺《醫院在職人員出國研修管理暫行辦法》,設立專項基金,每年選送10~15箇中青年技術骨幹出國,到美國、歐洲研修1~2年,學習最先進的科研理念、方法和臨床技術。

曹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國外留學經歷,只有幾次短期進修,這個項目寄託著他個人和醫院發展的雙重心結。這個也被稱為“助飛計劃”的項目啟動之前,醫院20年裡只有十幾個醫生有海外長期留學經歷,2012年至今已選派了近100人,投入金額達2000萬元。

“我們的老院長、創辦廣州醫學院的姚碧澄教授,當年為了醫院發展賣房賣車,不拿薪酬。和他相比,我們這點投入不算什麼。”曹傑介紹,這些投入全部用於年輕醫生學習期間的後勤保障,不僅工資、獎金照發,還每人每年補助10萬元生活費——近幾年已經漲到了15萬元。

為了確保優秀人才都能夠出去,醫院制定了嚴格的選拔標準,首先是科室選拔,最後由專家組面試。曹杰特彆強調英語的重要,面試第一項就考核英語,“如果不達標會送去參加3個月的英語突擊培訓,如果還不合格,就再去培訓。”

經常有人問,難道就不怕培養好的人才跑了?每次曹傑的回答都是不怕,“首先,我相信這些年輕人的擔當。其次,這是一個栽樹育人的過程,身為院長,我沒任何理由剝奪青年醫生走出去學習的機會。”

他也毫不諱言,付出就是為了回報,因此總結了一套“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的辦法,前者通過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制度和薪酬體系,確保青年醫生學成歸來後能夠成為科室骨幹;後者則靠溝通,“我們和留學人員建立了微信群,經常交流,我也經常給他們發信息,發郵件,詢問學業、生活,無論他們是在國外還是家裡有困難,都會幫忙解決,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廣州市一院在歷次災難中都體現出責任和擔當,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深植於每個人的血肉中。”曹傑說,他相信,即便是在國外,這些年輕醫生也記掛著醫院。“君以國士待我,我當以國士報之”,這是進修歸來的醫生常說的一句話,他們回國後都成了醫院的中流砥柱。

曾在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克利夫蘭醫療中心遊學3年多的李旺林將單孔腹腔鏡技術帶回廣東,並完成了技術升級,目前是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主任、學科帶頭人。去年2月,在日本舉行的“廣州·長崎外科學術交流會”上,李旺林介紹了自己的創新研究,長崎大學醫院大外科主任當場表示:“我要派人跟你回廣州學習。”

“歸國專家有6個擔任了科室主任、副主任,帶動科室乃至學科的發展,其中最年輕的才30多歲。”曹傑說,從項目到平臺統統加碼,壓力也與責任共擔,既推動了醫院的發展,也希望讓更多年輕人感覺到,醫院用人不是論資排輩,而是有能者居之,讓大家覺得有奔頭。

2017年以來,廣東省舉行傑出青年醫學人才評選,這些歸國精英每每在列;醫院近幾年申請到的六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也大多由他們拿下。“我們給了年輕醫生機會,而隨著他們把新思維和新技術帶回來,醫院發展也有了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可能。”曹傑說。

引進專家“約法三章”

曹傑的人才戰略不僅有走出去,還有引進來。

“2019年以來,我們招聘了60個‘雙一流大學’博士生、22個博士後,他們也都將分批到國外培訓學習。”曹傑介紹,醫院從全球柔性引進了40位專家,包括2個院士團隊,從哈佛大學、中科院等高等院校全職引進了4名高層次高科技人才,“這是醫院最大規模的人才引進。”

把目光拉長,曹傑的得意之作是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陳海生的加盟。

陳海生從醫20多年,參與了超過1萬例心臟手術,獨立主刀高難心血管手術也有8000多例。他調到廣州工作後,有多家大醫院向他伸出橄欖枝,曹傑是比較晚的一個。

當時是2017年,陳海生已經和廣州另外一家三甲醫院談了很久,只差最後的簽約,沒想到半路殺出了曹傑,“我和陳海生談了3個多小時,從過去談到未來,從人才建設談到醫院戰略,最終用誠意打動了他。”

引進知名專家和團隊,是曹傑用人才帶動學科發展的重要佈局。心臟外科曾是廣州市一院的優勢專科,前任院長黃達德曾主刀廣東首例心臟移植手術,主攻的嬰幼兒瓣膜病變複雜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成功率達95%以上。但隨著黃達德退休,少了一個領軍人物,陳海生正好可以接過大旗。

“我也有顧慮,老院長培養了我,我引進一個新的團隊,如果發展思路不同,會不會對科室不利?”曹傑說,在決定引進之前,他和黃院長談了2個小時,沒想到老院長早就有引進人才的想法,還鼓勵他大膽去做,“後來陳海生也拜訪了老院長,兩個人暢談心臟外科的發展,很多想法不謀而合。”

陳海生加入醫院的第2年,就被評為“廣州十佳最美醫師”。他除了帶領團隊繼續攻克心臟外科疑難複雜手術,重振學科名聲,還爭取基金救治貧困先心病患兒,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個人帶動一個學科發展的故事,也發生在康復醫學科。“過去,這個學科不受重視,人才稀缺。但從整體醫療形式發展來看,以後一定是強勢專業。”曹傑說,得知時任科室主任要退休,他認為是一個機會。先與科室副主任等人做了充分溝通,在他們確認難以支撐學科建設後,他全國尋找人才,最終引進了師承國內知名康復專家、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副會長竇祖林的學生蘭月。

蘭月有20多年的康復臨床經驗,參與過“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分課題、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分課題等。加入廣州市一院後,他沒有辜負曹傑的期望,“康復醫學科一共有40多張病床,建成了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為社會培訓了一批優秀的康復技師。”


致敬 | 曹傑:打造百姓最信賴的醫院

▲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前排中)、副市長黎明(後排右一)到廣州市一院調研,前排右一為廣州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唐小平


為了長遠發展,曹傑每引進一位專家,都確保為之提供最好的發展環境。他還會和每一個專家約法三章:“我會給他們3個承諾。第一,你加入後要做科室主任、學科帶頭人;第二,只要是合理的要求,醫院會全部滿足;第三,你們團隊的文化傳統要融入醫院文化,但是醫院會尊重你們的習慣。”

“現在,心臟外科的發展都是陳海生說了算,他提出要成立基金救治先心病患者,問我能否支持,我只有4個字:同意、支持。”曹傑舉例說。他給出了承諾,也對專家提出了要求——不止學科發展,還包括個人生活,“陳海生告訴我,明年要做500臺心臟病手術,我非常緊張,囑咐他必須照顧好身體。醫生只有保護好自己的健康,才能給更多患者帶來健康。”

陳海生等專家的到來,帶動了不同學科的飛速發展,而傳統優勢專科也沒有停止步伐。在接任院長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曹傑就佈局謀篇,推動消化內科、老年病科獲評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實現了國家重點專科零的突破。

作為廣州市一院的傳統優勢專科,消化內科1950年代起享有盛名,從百歲名醫潘百思,到李瑜元,再到聶玉強,傳承至今,底蘊深厚。2014年,廣州消化疾病中心落戶醫院,成為廣東首個以消化疾病臨床診治、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為一體的高級醫療研究中心。作為中心主任,曹傑又以此為契機,統籌消化內科、消化外科、中醫消化科等專科資源,打造了跨學科整合的廣州消化病中心。2016年,廣州醫科大學消化病學系也落戶醫院。

“除了2個國家重點專科,我們還有19個省臨床重點專科、4個市重點學科,數量上排名全省第7。”曹傑說,8年一步一個腳印,廣州市一院的發展得到了廣泛認可,連續多年入選“中國醫院競爭力·頂級醫院排名100強榜單”,2019年進入復旦版中國醫院排行榜華南地區前20名。

植入研究型醫院的基因

前不久,一位省領導到醫院調研,一下車就驚訝了,“原來你們醫院這麼漂亮!”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醫院離不開單調的白牆、嘈雜的人群,空氣中瀰漫的消毒水味。但在廣州市一院,看到的是開放花園式休息區,是星巴克咖啡廳;聽到的是現場演奏的鋼琴曲,是隨著噴泉悅動的旋律,聞到的是咖啡香味。

“我們常說建設現代化醫院,現代化不能只是醫療技術的現代化,醫療以外的服務更要現代化。”曹傑說,他曾經聽到一位患者抱怨,看病時受到委屈,“她說‘我祖祖輩輩都在這裡看病,你們怎麼這樣對我’,這讓我很受觸動。”

為此,2012年他啟動“服務年”建設,下大力氣改善醫療服務、推進服務質量。“過去我們的掛號、繳費窗口都是有欄杆的,患者要佝僂著腰。我要求拆掉欄杆,敞開式辦公。”曹傑舉例說,不少人勸他三思,當心電腦被人偷,還怕有人搶錢,但他堅持改革,“我要向全院表明,我們要徹底改變服務理念。”

第二年,曹傑又燒了一把火,花費20萬元請來第三方評價機構,一改過去醫院自己評價自己的傳統做法,並根據評價結果對就醫流程進行整改。隨後,他又打造“感動式服務”,在全省率先推出無假日、全天候辦理出入院結算,節假日專家門診等,“醫院是社會的特殊窗口,必須踐行承載人文關懷的服務機制和就醫流程,讓患者舒心就醫。這也是‘仁心仁術,為人方便’市一精神的體現。”

環境的改造也是如此。“醫院不是一個恐怖的地方,應該是一個溫馨的地方,我們要讓大家聞不到藥味,忘記病痛。從心理上來說,這對患者是一種治癒,也可以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提升服務態度和工作效率。”曹傑說。

如今,廣州市一院是“廣州百姓最熟悉、最信賴的醫院之一”。這是2019年廣州市一院建院120週年改革發展研討會上,廣州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唐小平作出的肯定,但他同時還強調,“希望醫院能在前沿醫療技術研究、集聚高水平人才團隊上繼續努力,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健康廣州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就在這一年,經過8年積累的曹傑也正式提出,給醫院“植入研究型醫院的基因”,“作為市屬醫院,我們是以臨床為主的醫院,但我們要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水平醫院,必須要走研究型醫院發展道路,補上科研短板。”

2017年,廣州市一院掛牌華南理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就是醫院轉型的努力。“華南理工大學的醫學教育、研究生培養和科研,將為醫院帶來極大幫助。”曹傑說,他同時也在內部佈局,投入上億元建設生物島實驗中心,加快科研和成果轉化,“科研是需要平臺的,就像炒菜,鍋灶都沒有,再好的廚師都不行。”


致敬 | 曹傑:打造百姓最信賴的醫院

▲作為學科帶頭人,曹傑組織病例討論


2019年,得到廣東省和廣州市的支持後,曹傑表現出了更大魄力。比如啟動“紅棉科研項目培育計劃”,投入近2000萬,對青年、面上、重點、聯合基金、創新團隊和專項項目等進行資金支持。其中,衝擊國家和省、市級科研基金的青年項目和麵上項目,每年選擇35項左右,每項支持10萬~20萬元;針對創新性研究的重點項目,每年選擇10元15項,每項支持50萬~100萬元。如果獲得國自然立項,醫院還會1:1~1:2的額外配套資金,發表論文也有相應獎勵。

更多的計劃也在開展。曹傑近期計劃召開3個座談會,第一個是歸國研修骨幹座談會,聽他們對醫院發展的建議和需要解決的困難;第二個是全職引進的專家座談會,主要討論如何帶隊伍、謀發展;第三個是新招聘的博士生座談會,討論他們的研究方向。這既是他對人才的關懷,也是對下一步發展的新探索。

“這幾年,醫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還遠沒有達到昔日鼎盛光景,我希望未來10年醫院能夠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和進步。”曹傑說。他自己也已拿到了很多榮譽,廣州市勞模、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院長等,“最讓我珍惜的,是2016年拿到了中國醫師獎,這是對我醫生職業的肯定。”

曹傑從未停止醫學上的追求。他長期探索中低位直腸癌的保肛治療,保肛率達90%以上;他帶領團隊深入開展結直腸癌的發病機制研究,先後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他推動了廣州市大腸癌防控項目2015年落地,4年多近50萬市民受惠。

為了第一臺機器人手術,11月2日他還專程赴上海學習。培訓老師說,他是學員中年齡最大、資歷最老、職務最高的一個,但也是悟性最好的一個,因為有精湛的腔鏡手術基礎,只用半天就掌握了新技術的精髓。

“我願意成為一根槓桿,撬動全院員工的積極性,凝聚起突破性的力量,敢想、敢做、敢創新。惟其如此,我的使命就達成了。”曹傑說,年輕人正在成長,他也終究會退下來,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將在盤福路1號留下痕跡,“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致敬 | 曹傑:打造百姓最信賴的醫院


主筆|宋炳軍 (本刊記者曾劍萍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方羊 周豔梅 責編|張秀麗

來源 | 本文發表於《人之初》雜誌,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