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四行仓库的“八百战士”吗?还记得他们与日军激战三个月图的是什么吗?
他们图的当然不是打败鬼子,反攻上海(这是最终目的,但不是他们死守四行仓库的目的)。他们图的就是一份存在感。就像四行仓库阻击战一线最高指挥官谢晋元所说的:“我们不只是在这里抵抗日本人,我们是在给他们看,中国人还在。”
时隔83年,四行仓库的“硝烟味”飘到了距离上海约290公里外的浙江台州。这里也有一位正努力证明民族存在感的“战士”。它遭遇的情况可不比“八佰”轻松。因为它要在几乎被合资品牌垄断的轿车市场里证明中国品牌还有一席之地。
这位“战士”叫做吉利帝豪。
10月20号,一座写着“3000000”字样的大门徐徐打开,从里头出来的是一台红色的帝豪GL。如无意外,这辆帝豪不会交付给普通消费者,而是会留在工厂里作为纪念。因为它身上有着“第300万辆帝豪”的印记。
在2009年8月正式上市的吉利帝豪终于迎来了它第300万辆下线仪式。用10年突破300万,这速度不算快。11年8月上市的哈弗H6仅仅用了8年时间就已经取得300万销量的成绩。10年10月上市的五菱宏光就更快了,快到根本来不及举办什么庆祝仪式。
毫无疑问,哈弗H6和五菱宏光都是值得被中国汽车史书写的功勋车型。但在我看来,和吉利帝豪这位前辈相比,它们还是得敬让三分。
毕竟,帝豪这300万辆的速度虽然是慢,但份量却更重。
▲2009年上市不到半年,帝豪单月销量破5000辆、三年半破35万辆、5年超60万辆;2012年首登自主轿车销冠,2013年起陆续跻身轿车前十;仅7年实现第一个百万,刷新轿车最快破百万速度。
当年哈弗H6进攻的是合资品牌不屑进入的15万以下的SUV市场。在那里,它没什么直接竞争者,可谓是独霸天下;而五菱宏光就更是直接创下了一个新品类,开启了国人们可商可家的汽车生活。
帝豪可没有这般待遇。它所进入的轿车市场早已经被合资品牌筑起高高的围墙。十万元左右的轿车市场早早就呈红海的态势,合资品牌使尽浑身解数来抢占市场份额,A-、A级、A+……他们恨不得把A级轿车市场剁成碎片吞进胃里。
例如,当时的一汽大众就有宝来、高尔夫和速腾;上汽大众就有Polo、桑塔纳和朗逸……你看,光是大众就已经在A级轿车市场布置了6款车型。当时的大众是疯狂,但其他品牌也不见得理智,即便是相对保守的丰田也布置了不少车型——雅力士、威驰和卡罗拉(花冠)。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个道理在商场上不见得是真理。巨头之争,饿死的往往是那些参与不了竞争的“小头”。
据我不完全的统计,过去十年能进入轿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的自主轿车,五根手指头都能数过来,且最多时,你也只能同时在前十榜单(月度)里看到两位自主轿车的身影。竞争压力大,利润微薄,面对这样的市场,正常人都会选择退出。
当时夏利、比亚迪F3、奇瑞QQ作为国产里的代表,都有着比较不错的销量,但随着合资竞争越趋激烈,他们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最终导致它们退出市场。
这就是帝豪突破300万销量的份量要远比哈弗H6和五菱宏光重的原因。可以说,后两者都是通过下沉式的手段打开自己的一片天,但帝豪却需要直面合资品牌密集的攻击,从虎口里夺食。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和重写西方秩序的拿破仑,哪个之于世界历史重要些?我不知道你会怎么选,如果要我来选,我会选择后者。
因为哥伦布只是发现了新大陆,即便那时候没有哥伦布,我想还是会有“弟伦布”、“姐伦布”……,新大陆永远都在那里等待被人发现。但拿破仑是靠自己打败对手,打出一片新天地。如果没有拿破仑,或许西方的新秩序就没办法构建。
这里,哈弗H6和五菱宏光就好比前者,而帝豪家族就好比后者。
知道那300万辆帝豪的意义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从帝豪身上看到它获得这一成功的秘诀?有人说帝豪的成功无非是空间、动力、燃油经济性、配置等等方面都在同级中处于较优的水平。
当然,这些必然是帝豪卖得好的原因,但未必是帝豪能获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毕竟,这些年,自主轿车早已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产品,当中不乏与帝豪家族旗鼓相当的系列车型,例如长安的逸动系列,传祺的GA系列……但能称之为成功者的寥寥可数。
其实吉利帝豪的踏脚石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的转介绍率达到了30%以上。
据吉利的官方统计数据,天津车主吴先生、吉林王先生各介绍人购买15台,福州晓秋、邱车主介绍40台,郑州帝豪用户杨默转介绍人买了35台吉利车,还有车主转介绍别人买了100台。
怎样的家用车会让你把它推荐给身边的人?动力强劲?空间宽裕?还是安全可靠的?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在购车时打动你的重要原因,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不怎么会把油门踩死,一辈子也不出什么事故的人——来说,这些未必是他们推荐给他人的原因。
秉着不坑他人的责任感,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把一个不会错的答案推荐给别人。
一辆让人选择后不会后悔的车,必然是性能过关的同时,品质可靠、少进修理厂的车。就好比丰田的车主,他们最自豪的一句话不是什么加速多快,空间多大,而是这车开不坏,保值率高。
帝豪就是这么一款车。在淄博的苏先生就说到:“10年初就已经把帝豪提回家了,至今已11万公里,依旧无大修。”更夸张的还数西安的张先生,他家的帝豪已经累计走过168万公里了,同样也是无大修。
品质毫无疑问是一款家用车最重要的性能。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指标,例如动力、空间……其实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好比它们是一棵树的枝枝叶叶,是消费者最喜欢看到的,品质就是支撑这些枝枝叶叶的主干。
同时,品质也是造车领域中的最高门槛。汽车是大众商品中复杂性最高的产品,不仅零部件多、供应链长,批量大,同时这个行业已进入到充分竞争的状态,各项成本的约束已近乎刚性,尤其是像帝豪这些价格廉价的车型。
用有限的成本把好品质做出来,这不是每一个造车厂都能做到的。为什么造车新势力都从高端入手?因为高端车型的成本敏感度不高,他们可以放纵一些。
谈到品质,在临海工厂负责质量品质的戴总立马精神了。
在帝豪300万辆下线仪式之前,我们有一个小小的参观互动环节,其中一个环节是让我们从两个钣金件中找出瑕疵。诚然,这对于大部分媒体老师来说不是容易的事情,戴上手套进行“望闻问切”的三位老师都找不到问题在哪,最终还得靠工厂里的老师傅揭晓。
我问戴总:“这么小的瑕疵,涂上车漆之后还能发现吗?”
“现在这个裸件你都发现不了,涂上车漆你还能发现!?”
“那你们把这个瑕疵检查出来的意义在哪?”
“这个我不管,但这个瑕疵在我这里就是不允许存在的。”
这个“我不管”可以说是他的口头禅了。每每问到他的成本问题时,他总是回答一句话:“我只负责搞品质的,其它东西我都不管。”上行下效,领导的主观意识就是整个工厂的主观意识——品质是临海工厂的头等大事,甚至凌驾于成本之上。
例如,帝豪家族会用上蓝光测量仪来检测零部件的公差尺寸。这个仪器我之前见过一次,但那是在奇瑞捷豹路虎的工厂,在普通品牌的工厂里还真没有见过。按照戴总的说法,这仪器“咔咔咔”的一套照片就要200多块,一套下来只要0.01秒,其成本可想而知。
例如,帝豪还用上了2K清漆工艺,这个来自德国的巴斯夫可谓是车漆中的“劳斯莱斯”,硬度高、光彩更艳,同时耐擦伤性比普通车漆高3倍。戴总说,普通的车漆洗几年后就暗淡了,但他的这个车漆5年之后——哪怕经常洗车——还是如新车一般。
过去一些年,我们总是思考一个问题:“用料、动力、空间……方方面面都比合资品牌好的自主轿车,为啥卖不过人家?”
戴总给出了他的答案:“性能固然要胜过对手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要用越级的品控手段来对待产品,例如十几万的产品,你就得用二三十万的品质工艺来对待。这些越级体验对于准车主来说可能吸引力没那么强,但它却很能维护老车主的口碑。”
这或许就是帝豪能连续8年获得自主轿车销冠,累计47个月成为轿车前十中唯一自主轿车的秘诀吧。
文 | 大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