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哪些生育慶生風俗?求子、胎教、滿月、生日,儀式感很強

新生兒的誕生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非常幸福的時刻。除了母親十月懷胎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傳統習俗,養胎、坐月子、滿月、抓周等等。

不論是當代還是古代,在孩子出生前後的那段時間,家庭裡都是非常重視的,那麼在物質文化都十分豐盛的唐代,又有著哪些生育慶生的風俗呢?當時的風俗相比於現在,可是要複雜得多!


唐代有哪些生育慶生風俗?求子、胎教、滿月、生日,儀式感很強


一、以男性為生產力核心的唐代,求子是唐代生育風俗中的大事!

唐玄宗時期,楊貴妃得寵,在民間也流傳著這麼一句民謠: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縱使如此,也沒能取代“求子”在生育風俗中的地位,因為不是誰家的女兒都可以成為楊貴妃,在生產力的需求下、男權為主的背景下,求子依舊是唐代生育風俗中的大事。

1、為了求子,唐代民間女子十分流行佩戴“宜男草”。

唐代女子有佩戴“宜男草”的習俗,對於宜男草的描述,在唐詩中經常出現。

李賀曾在《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辭·二月》中寫到:“二月飲酒採桑津,宜男草生蘭笑人

看到宜男草這種習俗,不禁讓我想起了拜觀音求子的風俗,在拜觀音求子的過程中,女性常會請一個送子符隨身佩戴,這和宜男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關於宜男草是如何佩戴的,也可以從唐詩中找到很多細節的描寫。

於鵠在《題美人》中如此描述到:“胸前空帶宜男草,嫁得蕭郎愛遠遊

由此可見,希望求子的女性,會將宜男草佩戴在胸前。現在的我們知道,生男生女並不取決於女性,這和染色體的配對有關,但是在唐代的時候,女性卻承擔了不該屬於她們的期盼和壓力。


唐代有哪些生育慶生風俗?求子、胎教、滿月、生日,儀式感很強


2、“求子”逐漸學術化,甚至在學術的基礎上衍生出了一些帶有“巫術”性質的方法。

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貌在他的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專門設置了“求子”這一項,求子的行為也被學術化,也能看出唐代人對於“求子”的需求量真的很大。

“本命不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必得...並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了不可得!”

這是《備急千金要方》中根據夫妻之間五行匹配情況,而給出的求子理論。除了五行之外,還在行房日期以及行房時辰上提出了一些見解。

但是求子僅僅是在受孕前的準備嗎?遠遠不止!

在求子學術化的發展過程中,甚至延伸出了一些帶有“巫術”性質的做法!

這在現在聽來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受精卵在發育之初就已經完成了染色體的配對,這一過程中,孩子的性別其實已經決定了,當孕婦在懷胎十月的過程中,又何談百分百誕下男丁這件事呢?

但是在唐代,畢竟是一個科學尚不發達的歷史時期,且讓我們來看看,那時候的做法都是什麼樣的。

依舊是在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貌的《備急千金要方》中,書中如此描述:“取弓弩玄一枚,絳囊盛,帶婦人左臂。一法以繫腰上,滿百日去之!...以斧一柄,於產婦臥床下置之仍系刃向下,勿令人知!”

上面兩種帶有一定“巫術”性質的做法中,弓弩斧都是男性常用的工具,所以被用來當做求子用的工具。


唐代有哪些生育慶生風俗?求子、胎教、滿月、生日,儀式感很強


二、在唐代時期,就已經有了胎教的概念,並且對胎教的重視程度很高!

胎教在當今的社會越來越被人重視,在我的妻子懷孕期間,家裡面也為了胎教做足了學習。午後和睡前,我常常會和老婆還有自己未出生的寶寶一起聽聽輕音樂。

週末的時候也會靜下心來給寶寶讀讀散文,背背古詩。一邊陪著老婆不讓她感到寂寞,同時也希望能給未出生的孩子做好胎教的工作。

在唐代,人們對於胎教的重視程度一點都不比當代低。

《女孝經》中提到:“人受五常之理,生而有性,習也!感善則善,感惡則惡,雖在胎養,豈無教乎!”

在這段描述中,清楚的表達了唐代人對於胎教意義的理解。縱使孩子還沒有出生,但是人受五常之理,縱使在胎兒階段,也應該教化。

《女孝經》中除了對於胎教意義進行了闡述,同時也對胎教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惡色,耳不聽糜聲,口不出傲言,手不執邪器,夜則誦經書,朝則講禮樂,其生子者,形容端正,才德過人,其胎教如此!”

這是《女孝經》中對於胎教具體做法的描述,細細看來,和我們當下常用的胎教方式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而唐代的胎教方式則更加詳細,約束也更多。


唐代有哪些生育慶生風俗?求子、胎教、滿月、生日,儀式感很強


在胎教的基礎上,對於新生兒的重視,可以說是貫穿了整個唐朝上下。在這裡不得不提貞觀時期,唐太宗頒佈的一條指令,其中規定了:“文武官妻娩月,並不宿直!

整體來看就是,朝堂之上不論文官還是武官,當妻子分娩後的一個月內,是不需要晚上進行值班的。

如果把一個王朝的朝堂比作一家大型公司的話,唐太宗的這個法令,真的很像一家公司給予男性員工的陪產假一樣。在唐代人們對於剛出生的新生兒是非常重視的,從平民百姓到為官者,甚至是在皇家。

這個“小陪產假”既能讓官員安心陪好家人,又能讓他們更加用心的在白天處理好自己的工作,一舉兩得。


唐代有哪些生育慶生風俗?求子、胎教、滿月、生日,儀式感很強


三、唐代已經有滿月這個風俗了,在富貴家庭中,滿月常常辦的很有儀式感。

在唐代的時候,孩子出生後三天,常常會受“三日洗兒”禮,當然也有成年之後受禮的例子。比如安史之亂的中的安祿山和楊貴妃之間,安祿山過生日的時候,唐玄宗賜予了很多禮物,生日過完後的第三天,安祿山來拜見楊貴妃,受了這“三日洗兒”之禮,也就成為了楊貴妃的乾兒子。

但是在當下,“三日洗兒”的禮節很多地方都已經消失了,例如我們安徽這邊,很少有人瞭解這個禮儀。

但是對於“滿月禮”來說,在大多數地方還是有保留的。我自己的孩子在滿月的時候,特地驅車三百多公里回到老家,宴請賓客,讓孩子接受親人和朋友的祝福,並希望她能夠健康成長。

其實在唐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滿月禮”這個慶生風俗了。形式上和現在的滿月禮相似,主要是宴請親人和賓客,但是富貴人家的滿月禮辦的要更有儀式感。

這裡要提一下唐中期知名的官員、詩人——韋皋。在韋皋滿月的時候,家裡面為他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滿月禮”,可謂儀式感滿滿。


唐代有哪些生育慶生風俗?求子、胎教、滿月、生日,儀式感很強


據《太平廣記》記載:“有一胡僧,貌甚陋,不招而至。韋氏家童鹹怒之,以弊席坐於庭中。即食,韋氏命乳母出嬰兒,請群僧祝其壽!”

在這一段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韋皋在滿月的時候,家裡人為他辦了一場盛大的滿月禮,除了宴請賓客親友外,還請了一群僧人過來參加,在晚宴結束之後,韋皋接受了眾多僧人祈福。

相比於現在的滿月禮,唐代富貴家庭的滿月禮要辦的更加有儀式感。

四、隋唐之前很少有慶祝生日的活動 ,但是在盛唐時期卻得到了普及

過生日在現在真的很普遍,在有小孩之前,也是每一年在生日這一天好好給自己慶祝一下,但是有了小孩之後,更多的心思則是在孩子和工作上。

在古代,隋唐之前對於“過生日”是很少有看到的,因為人們覺得,自己的生辰更多的應該感恩父母,而不是大擺宴席給自己慶祝。

《貞觀政要》中曾記載,唐太宗在貞觀十七年對近臣說過:“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奈何以劬勞之辰,遂為宴樂之事。”

在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到,直到貞觀時期,對於“過生日”這件事情,還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

但是到了天寶年間,盛唐下的社會中,“過生日”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活動。

在《安祿山事蹟》中記載到,天寶十年,安祿山過生日,唐玄宗賜予了金花大銀盆、金鍍銀蓋碗、玉腰帶等三十六件大器物,而楊貴妃也賜予了很多物件。

從這裡面就能看出,那時候在宮廷中也興起了“過生日”這一活動,相對於貞觀時期,在天寶時期,過生日已經成為了一種被大眾認可的活動。

這和現在的社會對於生日的認知有著一定的相似。


唐代有哪些生育慶生風俗?求子、胎教、滿月、生日,儀式感很強


總結

看完唐朝時期的生育慶生風俗後,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比較嚴重的。其實在現在的社會中,男孩和女孩都不容易,要承受社會壓力的同時,也要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我自己就一個女兒,作為父親,一直希望能給她最好的,儘可能的陪在她身邊,給她安全感的同時也希望能培養她的擔當。

孩子的誕生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非常幸福的時刻,不論是在唐代還是當代,複雜風俗的背後,是父母出自內心對於孩子的關愛。在感恩父母的同時,也應該將對於子女的呵護與教育,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