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山啟用“滿月”,資深護士感嘆經歷太多“第一次”

4月16日,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啟用“滿月”。遲巍沒想到,自己從事護理工作20多年了,在這裡還能經歷那麼多“第一次”。

有人說,方艙醫院裡有中國最好的醫患情。遲巍覺得,小湯山也是如此。47歲的遲巍是北京兒童醫院支援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醫療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她說,在小湯山的每一天,都收穫著不同的感動。

事實上,她的全情投入,她的愛心、熱心、細心,也感動著跟她接觸的每一個人。

小湯山裡的“第一次”

3月18日,支援小湯山第3天。下午5點,遲巍該下班了。3—7新建病區的傳呼機突然響了起來:“馬上有一批待篩查人員要入住!”。遲巍放棄下班,和北京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張潔副護士長、呼吸二科主管護師王華營一起留了下來。

這是病房佈置妥當以來,第一次接收待篩查人員,一下就是集中收17個。大家雖然摩拳擦掌,但心裡多少有些擔心。取咽拭子,這項風險較高的工作,也需護士完成。

“擔心、緊張都非常能理解,但我相信大家肯定沒問題。我們的防護級別很高,安全性不用擔心!”遲巍安撫道。“這次取咽拭子,大家都沒有過經驗,我先來。”

當晚,和待篩查人員面對面10釐米左右的距離,遲巍操作34次取咽拭子的動作。17位待篩查人員,她一人完成,旁邊站著護士姐妹們觀摩。

圖片

這也是她第一次取高傳染性病毒的咽拭子。“說一點都不害怕,那是假的。但這件事得有人做,這個時候,我肯定得上,”遲巍說,這是讓大家安心最好的方式。

“我們當時真的很震撼。她那份的勇氣和擔當,還有專業精神,真把我們感動了。”張潔沒想到,身為醫院護理部副主任的遲巍,不僅病房管理經驗豐富,流程一絲不苟,技術操作也如此專業。之後,再沒人畏懼取咽拭子。

當天忙完回到駐地酒店,已是凌晨兩點。第二天早上6點多,遲巍又收拾妥當,準備開始新一天的工作。臨走前,她幫隊員們領好了早飯,放在房間門口。

這天下午3點左右,遲巍接到另一個病區的“求助”信息:有位3歲女孩,需要抽血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但第一針沒成功,想請北京兒童醫院的專業護士過去支援。

小女孩一直把手背在身後,聽到扎針就大哭,一通亂蹦,踢掉了遲巍的面屏。遲巍一步步,耐心做思想工作,承諾“只扎一針”,終於把小女孩安撫了下來。一針下去,血順著針管出來了!臨走前,小姑娘跟遲巍擊掌慶祝。

圖片

“這是我第一次身穿防護服,眼戴護目鏡,穿著雙層手套,為小寶貝穿刺。‘一針見血’的承諾,真的壓力山大,能成功太開心了!”遲巍很興奮。

支援小湯山的31天裡,遲巍經歷著很多這樣的“第一次”:作為臨時黨支部書記,第一次做支書工作;第一次為別人疏通馬桶,第一次穿成人紙尿褲,第一次當“知心姐姐”為客人打開心扉……

遲巍覺得,所有人生中的這些“新增項”,無論大小,都彌足珍貴,終身難忘。

手機裡的特殊合影

遲巍平時不愛照相。這一個月,手機裡存的照片,比以往1年都多。裡面的合影,故事最多。

圖片

這是一張隔著觀察窗的“比心”照,來之不易。觀察窗裡的邱女士,50多歲,左手舉過頭頂,是遲巍和隊員們掛念最多的人;觀察窗外,遲巍、張潔右手舉過頭頂,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留觀/EICU護士長高京燕半蹲著比“耶”。

邱女士剛到小湯山時,總是躺著床上,不愛說話,一動不動,但每天都追著問檢查結果。遲巍看著心疼。“越是這樣的人,我就越想接近她。”

“您吃早飯了嗎?”“您有什麼不舒服嗎?”“需要什麼跟我說”……遲巍總是刻意找機會去病房裡看她。張潔、高京燕對她也是格外關注。

“您是北京兒童醫院的嗎?為什麼也來支援了呢?”終於,邱女士主動開口了。她覺得,遲巍超出她對一位護士的想象,疏通馬桶、送餐等等,怎麼啥都會幹。

“疫情期間,不分成人兒童,我們都想出一份力,”遲巍說。話一打開,兩人就聊了很多。她的焦慮、遺憾和海外經歷,一股腦兒都跟遲巍傾訴了。

邱女士很擔心CT上的結節。“醫生說了,這不是新冠肺炎引起的,只是說明您的肺部以前有點小毛病。就好比咱們的手被劃了一刀,會留下疤痕一樣。”“您這樣一說,我就聽懂了,也就放心了。”

兩人熟了之後,邱女士告訴遲巍:“我就知道您會來找我,我也特別想見到您。”

得知自己可以出院了,邱女士提出:“我真的挺想抱抱你們的,但條件不允許,我們就隔著窗戶拍張合影吧!”於是,有了這張特殊的照片。邱女士還在感謝信中寫道:“我深深感受到醫護人員的愛心和責任心……不僅醫治身體更是醫治心理,我深感有幸遇到兒童醫院如此棒的醫護人員”。

就這樣,遲巍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融化著歸國人員或輕或重的緊張、焦慮。領待篩查人員去做CT的路上,送他們出院的走廊裡,等待120到來的病房樓前……都留下她和他們的合影。她感覺自己護士的身份裡,多了一份心理撫慰的角色。

圖片

北京兒童醫院感染內科病房護士長劉靜對此一點都不意外。她與遲巍共事14年,知道她一直擅長“話療”。“再不好溝通的患兒和家長,遲巍都能打開他們的心結,讓他們配合治療。”

遲巍體會到,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多用心一點,他們都能感受到。他們也把對遲巍和隊員們的感謝放在雙手抱拳裡,放在深深的鞠躬裡,也放在感謝信裡。“隔離匆忙,身邊只有一盒巧克力比較看得過眼,以表達我的感激之情”“她們已經來了三週,不能回家,見不到親人,可她們卻像親人一樣對待我們”“您們才是這和平年代最美的逆行者”……

平時就敢啃“硬骨頭”

“作為醫療隊長,工作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幫我們打理得井井有條。”高京燕說,“遲巍經驗豐富,不是病區的護士長,但她一方面非常謙虛,一方面又毫不保留地奉獻自己的經驗和智慧,一門心思只想跟大家同心協力,把事情做好。”

而在王華營看來,遲巍就是大家的定盤星、主心骨。“最難最危險的事兒,她都搶著幹,真的是親力親為,言傳身教,給我們帶來了強大的精神感召力!”

其實,遲巍在平時,就是一個敢啃“硬骨頭”的拼命三郎。通過一個個假陽性個案追蹤,她曾“覆盤”制定了一套兒童血培養的護士採血規範,並被寫入相關專家共識。

擔任感染內科病房護士長時,危重病人來了,她都是主動參與搶救,堅守一線並做好每個細節;傳染病患兒來了,她主動去抽血打針;滿身皮疹的患兒來了,她沒有絲毫猶豫,從頭髮到腳跟給他抹潤膚霜……在遲巍的心裡,從來就沒有“退縮”“畏難”這兩個詞。

3月15日,醫療隊出征那天,是遲巍女兒的生日。她感到抱歉,不能陪女兒,女兒笑著回了一句:“我以前過生日,您也老不在呀”。有一天,遲巍看到女兒朋友圈轉發了一篇關於她的報道,配文是“榜樣就在身邊”。她心裡暖暖的。

來之前,遲巍沒敢告訴母親。4月3日,清明節臨近,要去給父親掃墓,她瞞不過去了。老人家聽完說:“我就知道你一定有事瞞著我。這是好事兒,我支持!”4月23日,是父親去世一週年忌日,她還是回不去。她計劃定一束花,讓愛人帶過去,替她跟父親說幾句話。

圖片

“其實疫情當前,每個人都在全力以赴,這是我們國家偉大的地方,”遲巍說,她還記得給維修工人小杜把國旗貼在他左胸上,他說的那句“您這是為了讓祖國離我的心臟更近嗎?謝謝您!”“我們醫護人員逆行是責任,但小湯山還有很多了不起的維修工人、保潔大姐、外賣小哥,他們靠的是勇氣,更值得敬佩和尊敬。”

總有人對遲巍說:看著你個頭不高,怎麼總有使不完的勁兒。遲巍覺得自己是“真沒幹夠”。“我今年47歲,黨齡7年。來小湯山也好,平時也罷,都絕不是心血來潮,就是內心的一份執念。”

這份執念的名字,叫“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