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如從前,遙不可見?


五一假後,武漢高三年級開學了。

倏忽間,我又想起了自己的高考以及高考之後的那段內心充盈的時光。

也是在那一年暑假,我鬼使神差地用自己人生的第一部簡易非智能手機以電子閱讀的方式看完了獲得矛盾文學獎的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一部讓很多人深受感動的經典。

01 初見初心

八年前的夏天,高中畢業。高考失利的我沒有選擇復讀,因為在世人眼光中我不是最差也不是沒有退路的那個。我記得那一年的暑假特別漫長,去了異鄉,有了兩個多月與父母朝夕相對的機會。

現在每每回望,都覺得那真的是一段幸福且難忘的時光。

在人生的轉折點上,必然要感受內心世界與世人眼光的矛盾衝突。要說遺憾,我更加會覺得一旦人心留了縫隙,生命就變得不甚完整。而書籍可以治癒這種裂隙和不完整。

通過許久不用的QQ空間,我還能找到那一年暑假自己寫給自己的讀書日記,也是註冊QQ的第一篇。

讀後感中,我曾寫下過這麼一段話:命運的狂風捲起漫天烏雲,吹散了希望的種子;有時候心像無家可歸的雲,四處遊蕩,失去方向。常常主觀怪責客觀環境的不公,卻極少反思思量自己。其實不是客觀環境左右了自己,而是自己放棄了自己。都是因為對目標不夠清晰,對夢想不夠執著追求。當雲兒知道自己將為誰遮陰,她就應該義無反顧的奔向理想的遠方。

那個暑假,我期望通過這本勵志的書擺脫自己的迷茫,讓自己重新樹起對生活的熱愛,對目標的執著,對困境的達觀,讓自己專注勇敢起來,坦然面對過往的一切,樂觀迎接未來的挑戰,即使暴風雨來襲,命運的狂風捲起,我依然能微笑著,也許會含著淚,但是絕不退縮自己的腳步。

這一切,都與初心有關。這一切,也與失望有關。

當年的初心,其實很簡單,高考正常發揮,不負所望,不負父母所望。最終的結果就像工作許多年的結果,結果總是差那麼一丟丟。可就是這一丟丟,成為山一樣的心理負擔,並且隨著年歲越長越迷茫。

02再憶感動

孫少平,是我在書中最欣賞的人物。在他身上,我總能讀到一股難以定化的神奇力量和魅力。

他與書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一樣,這種不一樣不是指智力、孝心、這樣的一般特質,而是與眾不同的思想力和對自己生命狀態的把握認知。他不像哥哥孫少安那樣,保留著很大一部分農村人的思想和認知,安於在農村中呆一輩子。因此他果斷拒絕哥哥邀請入夥磚廠,而毅然決然地奔向外面廣闊的天地。

儘管外面艱難異常,但是他卻不想永遠窩在生養自己的那片貧瘠的黃土地,他不甘淪落於農村,他對外面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和探知慾,所以他抗爭,不顧家人的反對,隻身去外闖蕩。而正是他的這一特質促使他廣泛吸收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雖然到了外面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但是他卻從未因此放棄或者動搖自己的最初選擇。

無論是好是壞,他都為自己的選擇坦然買單。

在他的身上發生過很多不幸,他飢餓的高中生活,自卑和自尊常常讓他倍感煎熬;他的單戀,儘管不成熟,卻因為自己的家境而受阻;他真正的戀人,一直鼓勵他,作為精神支柱且深愛著他的幹部子女田曉霞,卻在一個本該值得回味紀念的日子永遠的失去......

小說看到此處時,我以為他會就此崩潰沉淪下去,然而他沒有,這也是他不一樣的地方,超出常人的堅毅。縱使人生再大變故或變數,他都能如初升的朝陽,鬥志昂揚,迎難而上,

03 歸於平凡

從學生到職場人,我不止一次地渴望成功,渴望被認可,渴望看到自己的價值。但又總是在時間的洪流中不由自主地隨波逐流。反覆質問自己,又反覆去逃避;做不到莊子一樣的坦然處之,又無法以聖賢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每當這些七七八八的精神壓力摧殘我的時候,我總是在想,如今物質充足的時代,我還有什麼不滿足?我又為何難以入眠?我是不是把自己的感受看得過分重了,我是不是一直都在藉口情緒逃亡。

每當這個時候,我也總會想起在平凡世界裡,作者對孫少平的旁白:“每當生活的暴風雨來襲時,他一顆幼小的心就要為之顫抖,然後迫使自己硬著頭皮投入到戰鬥當中。”

也許真實的人生就該這樣,沒有那麼多雞毛狗碎,只有事實和現實。生活的無奈和現實讓孫少平早熟起來,學會了勇敢面對;他一直在充實著自己的人生,不管好壞。如果我們終究無法逃避終將面對的壓力,那麼就硬著頭皮往前衝,激流而上吧!

這不僅是真實的人生,也是許多人每天在面對的平凡的人生。

不必強調這有多難,我們欠初心一個交代。

最後,用一句八字箴言總結一下今日記文: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志如從前,愛如初見。

共勉之。


志如從前,遙不可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