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藝換成了高科技

秋收進入尾聲,多收糧、收好糧是眼下糧食經紀人的當務之急。雙陽區齊家鎮管家村的柴立國最近天天走村串戶,格外忙碌。10月30日,他在雙陽區長泡村一農戶家收玉米,掏出隨身攜帶的取樣機和水分儀,分分鐘就測出糧食的質量和含水量,並很快估算出糧價。“為了多收糧、收好糧,就得爭分奪秒。”柴立國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農民還是習慣於收了糧就賣,眼下最忙的要算他這樣的糧食經紀人。

從“糧販”到“糧經紀”,柴立國在雙陽、磐石、伊通等稻米主產區活躍了近20年。過去,他靠手搓、牙咬、眼瞧來判斷稻穀質量,如今,他越來越多地藉助科技收購糧食。

“先抓一把稻穀在手裡掂一掂,感受一下重量,就曉得稻穀的出糙率高不高。”柴立國告訴記者,他總結的經驗就是,穀子越重就表示糙米率越高、空殼率越低。第二步,用雙手把稻穀搓開、搓散,看看是否有病斑和黃粒米。最後,用牙齒咬一咬米粒,檢查水分含量,越脆越好、越軟越差。

“那時候我們開著拖拉機下鄉收糧,一套流程下來,一家農戶就要花1個多小時,一天只能收幾千斤。”每天幾乎要從凌晨4點忙到下午6點,有時候因為疲憊不堪看走眼,收到一些低質糧。

如今,他在當地算是數一數二的“糧經紀”,還培訓了7個人,組成了團隊。每年可收水稻7000噸至8000噸,玉米5000噸至7000噸,年收入近200萬元。

“我們給員工每人配備1臺可以隨身攜帶的取樣機和水分儀。”柴立國說,取樣機只要1分鐘就能測出稻穀質量,水分儀只要10多秒就能測出水分含量。只能裝幾千斤的拖拉機早已換成了載重七八噸的專業運糧車,後來又添置了自動傳送機和玉米脫粒機。

因為誠實守信,柴立國的團隊成了省級儲備糧庫——長春通陽儲備糧有限公司的固定收糧夥伴之一。“每到收糧高峰期,我們會派出技術員到他們那兒去免費檢修設備、培訓工人。”長春通陽儲備糧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柴立國感觸最深的是,近幾年農民信息化提高了,“農民糧多車小人少,自己賣糧成本高,我們堅持嚴格的收糧標準,使用自動化、機械化、科技化的檢驗檢測手段,注重提高收儲環節的糧食質量,這樣可以幫助農民把糧食賣個好價錢,糧庫還願意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