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流水》,你可以不会弹,但是这些知识一定要知道

古琴曲《流水》在国民心中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伯牙和子期那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古琴曲在历史的推进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演奏者的个人审美,历史大环境下的审美,都会影响到琴曲的发展,还有可能受到统治者的统治需求而发生变化。所以历史中记载的《流水》一曲,发展到现在,早已不是最早的形态。

古琴曲《流水》,你可以不会弹,但是这些知识一定要知道

最早的古琴曲《流水》是和《高山》归为同一首琴曲的,前半部分是高山,巍峨壮阔,即子期之言“巍巍乎若泰山”,而后水流自高山之间潺潺淌出,之后慢慢的由支流汇集成大河,最后汇入海中,也就是子期之言“洋洋乎若江河”。到了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使得斫琴技艺和古琴的演奏技艺都达到了一个巅峰,众多优秀琴家涌现,使得很多以前沉寂了很久的曲谱都得以重新被演绎出来,并在原由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古琴曲《高山流水》也就是在唐代,被琴家一分为二,一部《高山》、一部《流水》,琴曲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使得两首琴曲都独立出来,以表现高山和流水两种不同的意象。

而后宋、明两朝都有扩充。明代宁王朱权主持编纂的古琴谱《神奇秘谱》是最早将《流水》收录在册的一本琴谱,后经考证,是唐代所传的谱本。《流水》一曲,经过清末青城山道士张孔山的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滚拂,以表现流水奔腾,洋洋洒洒的的意境,后人称之为“七十二滚拂”,至此,《流水》一曲,发展到了巅峰,现在琴家演奏的版本,基本都脱胎于张孔山的版本。

古琴曲《流水》,你可以不会弹,但是这些知识一定要知道

中国辽阔的疆域,使得文化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琴曲一样,因为交通的滞后,形成了很多地域性的文化。《流水》一曲虽然都是脱胎于张孔山的版本,但是经过不同琴家的演绎,便又发展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现在通行分别是源自于《天闻阁琴谱》、《琴学入门》、《百瓶斋琴谱》这三个琴谱。

《天闻阁琴谱》

这一琴谱中记载的流水,即管平湖先生演奏的版本,全曲一气呵成,对称工整,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对于管平湖先生琴曲中,表现出来的磅礴的意境,却难以望其项背。管平湖也擅长演奏《流水》一曲,因此世人有称其为“管流水”。

《天闻阁琴谱》是由张孔山和唐彝铭合编的,但是这本琴谱中辑录的流水却并非为张孔山自己弹奏的《流水》,而是他的师父冯彤云所做。

古琴曲《流水》,你可以不会弹,但是这些知识一定要知道

《琴学入门》

卫仲乐先生演奏的《流水》,便是《琴学入门》中的,此书的编纂者是祝桐君,整本书通俗易懂,很适合初学者学习,现在很多关于古琴的教材也离不开这本书。这版流水相较于管平湖先生的流水,指法更为的灵活多样,表现力更为的丰富。曲中流水更是变幻莫测,形虽散而神不乱,细腻雅致。

古琴曲《流水》,你可以不会弹,但是这些知识一定要知道

《百瓶斋琴谱》

川派大师顾梅羹先生善弹此曲,此谱早于《天闻阁琴谱》,是张孔山的嫡传弟子,顾梅羹先生的祖父顾玉成先生编辑而成。所以此谱本的流水一曲,便是张孔山亲传的琴曲。此版琴曲所用手法精妙灵巧,为所有谱本之最,全曲自首至尾,都未离开一个“水”这一意象,其妙机灵,气势磅礴令人身临其境。

关于《百瓶斋琴谱》中的流水,在民国时期还有一个故事。成都的裴铁侠在编纂《沙堰琴编》的时候,曾在书中不指名的说顾版的《流水》一谱,并非是最初的张孔山的亲传谱本,而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琴界的地位,故意这么写的。对此一事,顾梅羹先生并没有直接与其争论,而是在编纂《琴学备要》的时候,在《流水》一曲的后面,附上了自己对《百瓶斋琴谱》中流水的考证,洋洋洒洒几千字,将传承脉络清晰做了详细的考证,其风骨于此可见。

古琴曲《流水》,你可以不会弹,但是这些知识一定要知道


我是洛水琴客,一个专业的古琴文化传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