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英特爾,收購ARM,他的企業為何能值3000億美金?

超越英特爾,收購ARM,他的企業為何能值3000億美金?

歡迎來到本期艾問人物!

孫正義缺錢,黃仁勳接盤,ARM值400億美元,英偉達也將開啟新紀元。

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由於投資血虧,手頭略緊,打算以400億美元賣掉旗下的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這對技術狂魔黃仁勳來說,是一生僅有一次的機會。

這樁全球芯片史上最大收購案完成後,拿下ARM的英偉達將成為超級巨頭,黃仁勳“打造AI時代的世界頂級計算公司”的宏圖又添一筆。

早在今年4月,黃仁勳以47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361位。

超越英特爾,收購ARM,他的企業為何能值3000億美金?

(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

7月,英偉達市值近2500億美元,首次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美最大的芯片企業。而截至昨日收盤,英偉達的市值已超3000億美元。

儘管2020充滿了黑天鵝事件,但英偉達卻逆勢上揚,越戰越勇

超越英特爾,收購ARM,他的企業為何能值3000億美金?

過去5年,在黃仁勳的帶領下,英偉達股價一路飆升20倍,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圖形芯片生產廠商,牢牢霸佔了市場70%的份額,在英偉達的帶領下,GPU的性能提升了25倍,也給行業帶來了一次次革命。

硅谷的頂級華人創業者,雅虎楊致遠、YouTube陳士駿、zoom創始人袁徵,多數都已退出一線舞臺,而黃仁勳掌舵20年,不斷超越對手,擴張版圖,一直活躍在一線。

《哈佛商業評論》將他評為2019年全球表現最好的CEO,CNBC主持人將他比作當代的愛因斯坦,就連競爭對手也私下稱他為“天才”。

黃仁勳被頻頻推上神壇,但他的成功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由一步步經營,一次次戰鬥鋪就。

磨礪

1963年,黃仁勳生於中國臺灣,父親是化學儀器工程師,母親是幼兒英語教師,幼年他便隨家人遷到了泰國。


超越英特爾,收購ARM,他的企業為何能值3000億美金?

但由於時局動盪,9歲的黃仁勳和他的哥哥被父母送到了美國的叔叔家。

囿於貧困,叔叔將黃仁勳送到了肯塔基州鄉下的一所學校——一所專為問題少年建立的寄宿學校。

他和一個剛出獄、身上佈滿刀傷的問題少年住一起,在學校經常捱揍。每天放學後,還要打掃所有的男廁所。

黃仁勳通過幫他補課,成了他的好哥們,此後,學校再也沒人敢揍黃了。

那段歲月,沒有讓黃仁勳變壞,而是讓他學會了適應環境。

後來,黃仁勳的乒乓球天賦逐漸顯現。

13歲,他第一次參加全美乒乓球錦標賽。黃仁勳抱著奪冠決心而去,但到了拉斯維加斯後,他被當地的美景吸引,比賽前一天晚上還在街上閒逛,結果第二天比賽輸得一塌糊塗。

賽後,黃仁勳不停反思,最後發現自己輸在不專注上。從那以後,他開始以專注的態度全心投入訓練。15歲,他獲得了美國乒乓球公開賽雙打第三名。

幾十年後,一檔電視節目上,嘉賓問黃仁勳:你在美國選擇打乒乓球,是不是因為你個子小,所以選擇了這個藍海呢?

黃任勳答:可能是,但是生活中的很多東西,你不是要用腦子去想,是要用心去感受。

我太喜歡打乒乓球了。

超越英特爾,收購ARM,他的企業為何能值3000億美金?

這之後的人生,他的選擇也一直追隨自己的內心,並保持專注。

夢想

高中時,黃仁勳迷上了遊戲。大學時,他喜歡上計算機科學。而圖形,將兩者完美結合在了一起。於是,從那時起,黃仁勳有了一個夢:做全球最好的圖形芯片。

帶著剛剛發芽的夢,16歲時,他進入了俄勒岡州立大學,主修電子工程。21歲,他愛上了實驗室夥伴Lori,用真誠打動了對方。5年後與她結婚,一直相伴至今,他的專注刻在了骨子裡,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

1983年大學畢業後,黃仁勳懷揣夢想,直奔硅谷。當時的計算機產業方興未艾,英特爾還是小字輩,微軟剛把MSDOS賣給IBM。

那段時間,他先後任職於AMD和LSI公司,擔任芯片設計師做芯片的圖形處理,黃仁勳還結識了SUN公司的兩個工程師——克里斯和普里姆。

1993年,三人一起創辦了NVIDIA(英偉達),黃仁勳擔任總裁兼CEO。

此後的歲月裡,黃仁勳始終堅信,下一代計算機的發展方向,不是CPU芯片,而是圖形芯片。

1995年,黃仁勳和兩位合夥人,歷時兩年打磨,推出英偉達第一代產品NV1。

三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一心想用技術打造最牛的產品,改變世界。

NV1也確實是一款出眾的產品,不但能做圖形處理,還能播放音樂,甚至插上操縱桿秒變遊戲機。

但其自創的QTM技術,不合當時的主流標準,NV1幾乎被所有主流廠商拋棄。

為了生存,公司從100多人裁員到30多人。

這時日本遊戲巨頭世嘉伸出橄欖枝,希望英偉達研發一款遊戲機芯片,挫一下任天堂和索尼的銳氣。給了其定金700萬美元。

這筆錢救了英偉達的命。

但英偉達首席技術官普里姆,拒絕聽從世嘉勸告,堅持QTM技術。世嘉一氣之下,轉而跟3dfx合作。

NV2還未出生,便胎死腹中。

數十萬塊顯卡,一夜之間全部報廢。受到暴擊的黃仁勳,解僱了所有的銷售,並決定:放棄QTM技術,擁抱行業標準!

英偉達折戟NV2之時,正值IT產業大動盪之際。

隨著3D圖形時代到來,英特爾推出全新的AGP接口,微軟也開發了支持3D的應用程序接口——Direct 3D。

超越英特爾,收購ARM,他的企業為何能值3000億美金?

眾廠商猶豫不決,害怕冒險,黃仁勳則大膽押寶——他急需為奄奄一息的英偉達找到活路。

黃仁勳決定採用微軟PC顯卡市場的Direct 3D API標準。

敢第一個吃螃蟹,微軟對這個小廠有了好感。在微軟帶動下,下游廠商紛紛和英偉達結成夥伴。抱緊微軟大腿後,英偉達終於活了下來。

經此一役,黃仁勳決定,要從遊戲主機轉向PC市場。並馬上從遊戲設計公司晶體動力請來大衛·柯克博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組織了一個龐大的研發團隊。

1997年,經過兩年努力,英偉達推出第三代產品Riva 128——業內最快的GPU,不但支持新標準,速度更是競品的4倍。

超強的性能,令Riva 128上市四個月,狂銷100萬片。憑藉此役,英偉達總算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戰鬥

1998年,Nvidia推出了TNT系列顯卡,一舉擁有了與老牌芯片公司3dfx同臺PK的資格。

1999年,英偉達推出全球首款GPU——GeForce 256顯卡,在性能上大幅領先3dfx,並在兩年後,賦予其可編程的能力。

而3dfx的後幾代顯卡產品卻存在各種問題,由此一戰,英偉達超越3dfx,奠定了遊戲顯卡領域的霸主地位。此後沒多久,一代霸主3dfx被英偉達收入囊中,俯首稱臣。

1999年,英偉達在納斯達克上市。三年後,其芯片出貨量突破1億片,成為歷史上成長最快的半導體公司,黃仁勳的身價暴增至5.07億美元。

財富暴漲不曾減少黃仁勳對技術的痴迷。

起初,黃仁勳想為全球遊戲玩家打造最好的3D圖形芯片。但慢慢地,他發現,科學家也用GPU來加速計算。

這對英特爾和AMD而言,只是蠅頭小利,對英偉達卻是一個新的市場。

但在當時,對GPU編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為了打開這個市場,黃仁勳做了一個豪賭。

他任命圖形學和高性能並行計算的大神——大衛·柯克為首席科學家,秘密啟動了一個叫CUDA的項目,旨在打造一個通用的並行計算架構,讓GPU不僅僅只是圖形處理芯片。

超越英特爾,收購ARM,他的企業為何能值3000億美金?

(大衛·柯克)

為此,英偉達每年投入5億美元,而當時其年營收不到30億美元。

2007年,在大衛·柯克博士的主導下,英偉達推出CUDA,解放了GPU的計算能力,也拯救了無數累到頭禿的程序員。

由此,他被譽為CUDA之父。

隨著顯卡的發展,GPU在計算上已經超越了通用的CPU,但在CUDA問世之前,GPU的編程需要大量的底層語言代碼。英偉達利用CUDA架構實現了GPU平臺的通用並行計算。

這個技術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恰好遇到了大數據崛起,以及深度學習算法的崛起,三者合一,便造就了AI技術的大火。後來,英偉達也就順勢成為了AI領域的巨頭。

2007年英偉達推出專為高性能計算而設計的Tesla GPU,此後很多年,在高性能並行計算領域,無人可與英偉達匹敵,Intel和AMD都甘拜下風。

2009年,英特爾甚至宣佈,下一代CPU架構不再給予英偉達技術授權,迫使英偉達退出了芯片組業務。

巨頭髮難,擺在黃仁勳面前的是兩難困境:要麼堅守圖形芯片,要麼擴大戰線,進軍CPU。

以英偉達的實力,選擇自己做CPU並非不可能。

不過,黃仁勳很快否定了這種可能:“我們的策略非常清晰,我再次重申,我們將永遠專注於圖形和並行計算技術。”在他看來,只有做最少的事情,才能比對手做得更好。

甚至在2008年營業收入下降16%的情況下,英偉達依舊投入鉅額資金進行研發,加碼投入。

通過AI芯片,英偉達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在其CUDA計算架構平臺上,有來自全世界超過50萬個開發者。其中既有大型跨國公司,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也有很多初創公司。

2016年人工智能大火之後,英偉達的股價翻了近乎6倍,市值突破850億美元。即便是谷歌推出TPU二代,也未能對英偉達的股價上漲造成任何影響。

2017年英偉達開發者大會的數據顯示,全球有1300家使用英偉達平臺的創業公司,包括80家人工智能公司,50家虛擬現實公司,20家無人駕駛公司。

奧迪、特斯拉、豐田等企業均藉助NVIDIA來研究無人駕駛,百度等AI部門則藉助NVIDIA來進行圖像和語言識別,至於VR、AR硬件領域,也全都是採用NVIDIA芯片。

目前英偉達的業務覆蓋了遊戲(GeForce處理器)、專業可視化(Quadro)、數據中心和汽車四大部分,業績連年走高,其在PC遊戲本的顯卡驅動領域的市場份額高達80%,是當之無愧的GPU龍頭。

出於AI芯片層級的強勢地位,黃仁勳被業內稱為“AI教父”,英偉達也和谷歌、英特爾並列為AI芯片界的“三巨頭”。

如今,若順利收購ARM,無疑,黃仁勳又將再登高峰。

創造

對於黃仁勳這樣一個奇人,各色的評價層出不窮:工作狂、技術狂、硅谷最好鬥的男人、充滿激情、有遠見、暴脾氣……

在艾問看來,他是個忠於自己內心的人,有趣的人,擇一人,終一事,一直擁抱新事物,永遠充滿了創造力。

在創業路上,他也曾犯過錯誤:

作為較早推出移動處理器的公司,英偉達早在2008年就發佈了Tegra,當時高通是一家基帶廠商,MTK還混跡于山寨機。

但英偉達卻在基帶和應用處理器整合上行動遲緩,最終錯失先機。而後市場上已經湧現出從低端展訊、聯芯到高端三星、高通等大量廠商,早已沒了英偉達站立的地方。

那時,黃仁勳果斷做出決定,退出智能手機市場,轉戰遊戲設備和車載系統。

“要勇於認錯,永遠自信地面對失敗。”對於失敗,黃仁勳覺得那是成長的歷練。

創業之初英偉達不斷遭遇挫折和失敗,至少有5次幾乎被行業踢出局。但是黃仁勳從不懷疑自己,他始終認為:“沒有擊倒你的最終會讓你成長。”

對於自己的成功,他的表達方式充滿趣味和童心。

如果股價漲到100美元,你會怎麼來慶祝呢?大吃一頓,開歡樂趴體 ?

黃仁勳說,他要給自己再紋個刺青。

2020年GTC大會上,英偉達發佈了基於全新架構的DGX A100,一口氣打破16項AI性能紀錄,速度比上一代產品快了4.2倍!

他為此搞了一場“直播秀”。他從自家烤箱裡抬出一塊巨大的DGX A100,然後得意洋洋地宣佈: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顯卡!

超越英特爾,收購ARM,他的企業為何能值3000億美金?

2017年,他被《財富》雜誌評為“2017年年度人物”,“和傑夫·貝佐斯和伊隆·馬斯克齊名的人”。而更多網友認為,他正成為硅谷的下一個“喬布斯”。

如今的英偉達,早已不僅僅是世界顯卡霸主,更是與英特爾、高通、谷歌、Facebook爭奪人工智能主導權的AI王者。2015年人工智能興起至今,英偉達的股價翻了近數十倍,市值也已突破3000億美元。

在過去二十幾年中,英偉達曾經和世界上250家大大小小的圖形芯片廠商競爭,其中包括IBM、惠普、松下等赫赫有名的大品牌,也包括3dfx、ATI等專業性廠商,有人半途而廢,有人賣掉身家,有人被市場淘汰。

而黃仁勳和英偉達卻在浪潮奔湧的灘頭屹立不倒。

他將自己的成功歸於:“對目標保持直覺,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我從沒想過要粉碎某個對手,我只是思考,如何解決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問題。”

參考:

《黃仁勳專訪 他的學生時代與創業》 第一財經
《創業27年,黃仁勳終於打敗了英特爾》 阿爾法公社
《“AI教父”黃仁勳:硅谷最好鬥的人 》張靜波


END

作者:淺溪

編輯:楊潔琳

圖片:萬姍紅

艾問人物,致力於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超越英特爾,收購ARM,他的企業為何能值3000億美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