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林徽因萧红:爱情里潜伏着什么

张爱玲林徽因萧红:爱情里潜伏着什么

张爱玲、林徽因和萧红是近代中国优秀女性的代表。关于她们的爱情故事从来没有随岁月流逝而归于寂寂,而是不断被提起被分析。

那么,从她们的爱情背后能看到什么?答案是都潜藏着她们原生家庭的痕迹,通过她们的成长经历我们就会发现,哦,原来如此!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深以为然。

低到尘埃里的爱情

张爱玲林徽因萧红:爱情里潜伏着什么

1920年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名门之后但是童年不幸。父母离异,母亲出国,父亲续弦,继母嫌弃,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早已把张爱玲需要爱的本能击得粉碎,这也为她凄苦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毫无疑问,这与她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追根溯源都是与父母关系的折射。张爱玲与父亲早已划清界限,对待母亲也是冷若冰霜。正是如此灰暗的至亲底色给张爱玲的爱情蒙上了阴沉的一笔。

所以当撩妹高手胡兰成稍一用力张爱玲就丧失了招架能力。这个年长她14岁的男子,用文学做媒,俘获了她的感情,用男性的欣赏与赞美包围了张爱玲。从小被目为天才的女子被忽略被漠视的苦楚渐渐被疗愈。写到这里,心生怜悯,人生短暂,体验过幸福的爱情终究是美好的回忆,只是这份美好的余音不忍卒听。一声叹息。

旷世才女张爱玲在爱情里的卑微懦弱,没有选择的宽容,毫无自尊的资助,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原生家庭里的爱与和解对她来说是一辈子的课题。没有得到爱就无法给予爱,没有得到安全感就不会宽容。她是一个中了毒的孩子。

然而,在文学的世界里张爱玲所向披靡,却在现实的生活中黯然离去。1952年张爱玲取道香港赴美定居,结束了在大陆的伤心往事。那个高挑瘦削的背影那么孤独,让人怜惜。之后开始了与美国人赖雅的第二次婚姻,但是依然陷入了困境,她的讨好型人格注定了她的不幸。

尚有所欣慰。缺少爱关怀的张爱玲在姑姑身上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姑代母职的10年相依是上天对她的厚爱,多少修复了她伤痕累累的内心。

我要用一生来回答

张爱玲林徽因萧红:爱情里潜伏着什么

1904年出生的林徽因到12岁时已是亭亭玉立,她出身仕宦之家,启蒙颇早。虽然母亲何雪媛不得宠,她也常常焦虑于父母关系,但是并不影响父亲对她的喜欢。所以,相比张爱玲,林徽因从父亲身上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这也可以从之后“太太的客厅”中的游刃有余得到印证。

林徽因与徐志摩以及金岳霖的故事已是众所周知,尤其是徐志摩因为她抛弃了张幼仪,多少让尚处青春期的林徽因为人所诟病。她挥剑斩情丝,干脆利落结束了这段关系,与梁思成双双赴美学建筑设计,开启了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

纵观这一段历史,是不是我们很容易就发现林徽因内心的笃定,她的人生真的是拎得清,方向感十足,否则就不会在与徐的感情泥淖中华丽转身,姿势优美。

有人说,美丽是女人的通行证,并非如此。有的女人空有美貌,腹内草莽,美貌就成了灾殃。而有的女人,不仅俏丽容颜而且才情卓然,美貌就成了她的骄傲。

然而,她并没有挥霍这份美丽,她与金岳霖始终保持着友情,恪守着某种界限,直到她告别人世。想说的是,金岳霖并不是因为林徽因终身未娶,金年轻时才气纵横加之风流倜傥,感情的世界也是斑斓多姿。只是因为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小文就被解读为“痴情男子”也是令人费解。

在感情的世界里,林徽因有着难得的清醒,1932年徐志摩飞机失事,她给他写得那首诗,饱含着深情又充斥着理智,是对她们过往那段历史的完美诠释。

林徽因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才华有目共睹,并不逊于丈夫。1955年,51岁的林徽因去世,结束了她诗意的一生。她与梁思成携手走过27年的风雨岁月,是被宠爱被呵护被珍惜的一生。

父母亲对于孩子的爱,真的是孩子行走江湖的剑戟。

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

张爱玲林徽因萧红:爱情里潜伏着什么

萧红于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父亲专横。回观萧红的一生,她的颠沛流离都是抗争的方式。被强行与汪恩甲订婚,后与远方表哥出逃北平,困顿之中返乡,怀着汪的孩子与萧军结合,又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蕻良。最后在端木委托的骆宾基的陪伴下走完了她31年的短暂历程。

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可以决定怎样爱,怎样活。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怎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对于萧红短暂的一生,即便是她的黄金时代也是阴郁的。一个女人,在感情里的不自制,受伤的终究是自己。她像个风筝,那根线永远在别人手里,她想高飞却被拉低,她想休憩,总又被无情扬起。她极其细腻敏感多疑,这就更容易受伤。

萧红与萧军,刚开始的甜蜜渐渐就被消耗殆尽。他后来是明显的鄙视她,不承认她作品的质量,言语间流露出不屑,萧军的大男子主义令萧红无比伤心,她选择了沉默不语的抗争方式。

幼年丧母,疼爱她的祖父也在她18岁去世。在这个人世,她眷恋的东西几乎为零。她想挣脱但是还没有资本,在这样的犹疑中,人生的航向已经是悄悄偏离,她却不自知。她以为她可以掌舵。

走到这一步,回望萧红的人生,更多的是任性迷茫,率性而为。她的每一步都是试探,如果足够幸运就能避开雷区,如果不幸,她就认命。

在爱情中,她慢慢低到尘埃里,连头也抬不得,看不到花朵,只有飞舞的乱象。她没有方向,没有引领,她只有这幅身板儿,去与这世界碰撞,那样不堪一击的对垒,逃不开粉身碎骨的结局!

假若,再有别的朋友或熟人,就是冒着雨,我也要去找他们,但实际是没有的。只好照着原路又走回来了。

她那么孤单,貌似反叛可实际是在妥协。如果有来生,愿她有父母陪伴,徜徉于爱和自由之间,不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张爱玲林徽因萧红:爱情里潜伏着什么

爱情没有模式,从来都是冷暖自知。

张爱玲与林徽因以及萧红这三个女子的爱情堪称传奇。姑且不论结局,剧情波澜起伏足够吸引大众的目光。她们在爱情里的模样就是成长经历的隐性再现,尤其是童年的部分。

在这尘世间,生活就是每个人的道场,随处都是修行的空间。或许童年的回忆令你难过,没关系,相信改变会发生。你就可以看到素颜的爱情在眼前呈现: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

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

‘噢,你也在这里吗?’”

滚滚红尘,祝福送上。

✍️若纤,自我尚存的宝妈。信奉体验,分享成长。期待与诸多美好相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