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爭端由來已久,前後裁決眾意難平,美歐航空補貼之爭不見終點線

10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WTO)舉行爭端解決機構例會,正式授權歐盟每年對不超過39.9億美元來自美國的商品和服務加徵關稅,以報復美國政府違規補貼波音公司。


雙方爭端由來已久,前後裁決眾意難平,美歐航空補貼之爭不見終點線

  決定下來後,美歐雙方都意識到零和博弈的危險,遂及時採取止損行動。

  歐盟代表在會議上表示,歐盟和美國如果繼續相互報復,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歐盟重申,有決心與美方就大型民用飛機補貼爭端達成長期解決方案。

  對此,美方代表回應稱,將同歐盟一道,參與到旨在達成協議的新進程當中,糾正損害美國航空產業和工人利益的行為,為美國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WTO:各打五十大板

  美歐就航空業而打的官司由來已久,常打常新。其中兩起案件是目前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企業貿易糾紛。從2004年至今,美歐航空業補貼糾紛已記錄了幾千頁證詞,造成的損失大概高達1億美元。

  2004年正是歐洲空客的交貨量第一次超過美國波音的時候,就在這年,美國針對歐盟航空業的補貼提起了仲裁,計劃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計算歐盟的違規補貼,並表示空客已經獲得220億美元的違規資金補貼。歐盟也在幾個月後提起了訴訟,稱波音接受了230億美元的不當資金支持。

  就在去年10月,同樣是WTO就美國起訴歐盟違規補貼空客一事作出裁決,其認定歐盟違規,允許美國每年對歐盟產品與服務加收75億美元的懲罰性關稅。對比再看WTO今年的裁決——授權歐盟每年對不超過39.9億美元來自美國的商品和服務加徵關稅,以報復美國政府違規補貼波音公司。這簡直是教科書般的“各打五十大板”。

  這樣的裁決方式也意味著,這絕不是最終結果,僅僅只是綿延的美歐航空業補貼官司中的某一次裁決,未來還將有無數次類似的裁決,而所有裁決結果加在一起是努力達成美國、歐盟和WTO三方的均衡,難有勝負。

  航空貿易為何頻起爭端

  民航觀察員朱瞻良分析稱,對歐盟與美國來說,航空製造業都是其支柱產業。歐盟空客與美國波音各佔世界民航噴氣客機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使得民航機市場形成了寡頭壟斷。然而當“寡頭”並沒有聽上去那麼光鮮,空客與波音也沒法在民航機這個“寡頭壟斷市場”上達成價格聯盟的默契以獲取超額利潤。因此這個市場充滿了激烈的競爭。

  由於飛機制造的研發與生產週期都較漫長,項目投入動輒數百億,進入生產階段更是需要海量資金。縱使飛機制造商都是龐然大戶,但面對漫長的投資週期與大量的資金需求時依然力不從心。因此,對歐盟與美國來說,空客與波音代表的不僅僅是上千億的市值與十幾萬個就業崗位,其背後是規模更加龐大的萬億配套產業鏈以及伴隨而來的數百萬就業崗位。所以,為空客和波音“保駕護航”,對歐盟與美國政府來說都是重要任務。

  朱瞻良介紹說,成立於20世紀70年代的空客,直到90年代才實現盈利。在盈利之前的二十多年裡,來自歐盟的補貼對其極為重要。2004年,空客全年交付量首次超過波音,這樣的威脅讓美國政府坐不住了。當年美國在WTO發起了對歐盟補貼空客的訴訟,稱歐盟自90年代以來一直違反WTO規定對空客進行違規補貼。而歐盟也針鋒相對,於2005年在WTO發起了對美國違規補貼的訴訟。

  從2004年美國首次發起訴訟計算,這類航空補貼官司已經打了16年。美歐雙方互有勝負,而雙方對WTO的裁決也是愛搭不理。

  需要警惕的是,自從2017年特朗普總統上臺後,美國在貿易上大肆推行單邊主義,以航空違規補貼為由對歐盟築起貿易壁壘。WTO訴訟是美國對新興競爭者進行打壓的有力武器。中國航空製造業正在崛起,對美國同行造成衝擊在所難免,美歐圍繞“航空補貼”的官司正好給我們提了個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