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縣:消費扶貧拓富路

“農家土雞蛋、甜玉米、茉莉花茶、茉莉花盆栽、銅鼓香包......”國慶期間,橫縣的眾多農副土特產品、手工藝品、旅遊紀念品在中華茉莉園、聖茶谷景區、西津國家溼地公園等景區熱銷。遊客們邊玩邊買,將一個個扶貧產品裝進揹包。

橫縣:消費扶貧拓富路

這種“特色旅遊+消費扶貧”模式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了群眾收入。

消費扶貧事關貧困群眾增收。今年以來,橫縣各級各部門積極作為,通過扶貧幹部人人代言、直播平臺聚力帶貨、定向採購好貨,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全力以赴持續做好消費扶貧工作,擴寬致富路,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電商搭橋 開啟帶貨新渠道

“各位觀眾朋友們,今天為大家帶來鎮龍鄉的一款特色農產品,生長在六藍水庫旁的鎮龍甜柚,顆顆吸足山靈水秀,還孕育出了特有的淡淡玫瑰花香,糖分充足,清甜醉人……”直播鏡頭前,橫縣融媒體中心的帶貨主播爾鍇賣力地向直播間裡的“粉絲”帶貨。

橫縣:消費扶貧拓富路

一部手機、一個直播間,開啟了山貨出山、好景出鏡的新渠道。橫縣創新推動縣融媒體中心平臺、抖音平臺“直播帶貨”,對全縣優質農產品在線宣傳推介,讓縣裡的沃柑、甜玉米、百香果、茉莉花等扶貧產品通過網絡電商搭橋,走出大山,走向廣闊的市場。

互聯網牽起城鄉之間供需的紐帶。通過“電商平臺,助力農特產品銷售,讓消費扶貧更直接、更高效。在疫情防控期間,線上平臺的優勢更加明顯,橫縣利用微信小程序、微商城、微信群等開發新的本地網絡銷售平臺,不斷擴大各類生鮮禽畜產品本地、異地流通銷售。並結合電商扶貧大展銷、“三月三”、“廣西天貓618扶貧產品專場”直播帶貨促銷等大型活動,採取網絡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實現信息共享和帶貨,擴大農產品網上銷售渠道,助推全縣特色農產品通過線上“走出去”。

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橫縣累計有80多家電商企業積極參與助農扶貧農產品銷售,通過線上線下銷售貧困村蛋品(鵪鶉蛋、雞蛋)8500公斤,大青棗1萬公斤,沃柑80萬公斤,百香果3萬公斤,銷售金額達800多萬元。電商平臺逐漸成為開拓農產品銷路、助力增收脫貧的新途徑。

定向採購 銷售渠道有保證

每到節假日,“橫縣消費扶貧工作群”微信群非常活躍,一個個訂購貧困戶和貧困村扶貧產業園的農產品接龍“長龍”紛紛湧現。

橫縣創新機制,採用幹部微信接龍團購和定點供應雙模式,推動貧困村農產品上行。該縣採取定點供應模式,優先推動機關單位、貧困村後盾單位職工食堂與村民合作社簽訂定點採購協議,建立起一條從田間地頭直通單位食堂的“綠色通道。同時,創建“橫縣消費扶貧工作群”,鼓勵全縣機關單位黨員幹部通過網上接龍認購等形式對滯銷農產品進行“兜底”和“義購”。

目前,橫縣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帶頭參與消費扶貧,優先採購扶貧產品。今年以來,該縣通過食堂採購、重大節日工會團購、發動職工日常認購等方式購買農產品達39萬元以上,扶貧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斷拓寬和多元。

第一書記 當好產品推銷員

“有沒有需要土雞、蜂蜜的朋友,請直接跟我聯繫,送貨上門……”自擔任橫縣百合鎮妙門村第一書記以來,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便成了梁丹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農產品銷售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群眾的收入。自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為讓好貨出村,鼓漲群眾腰包,全縣扶貧幹部紛紛變身“推銷員”“帶貨員”,發動後盾單位,愛心團體、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形式採購、推銷農產品,以消費助力脫貧攻堅。

“我這幾天賣出了20多隻土雞,真是太好了。”橫縣百合鎮妙門村貧困戶周建敏的老母親高興地說。就在國慶節前兩天,梁丹華便將價值1.5萬元的200只土雞和一些蜂蜜分兩批次運回市裡交到客戶手中,以“消費扶貧”的方式幫助貧困戶增收。

同樣,國慶前夕,橫縣鎮龍鄉古樓村委第一書記周淼忙得不可開交,為了幫助村民把土雞、土鴨等農產品儘快賣出好價錢,他擔起“免費代言人”和“義務快遞員”,白天為貧困戶脫貧出謀劃策,指導貧困戶種養殖;晚上跑銷售,瞭解市場信息,逢人就為古樓村的農產品宣傳,幫助古樓村銷售農產品共計6萬餘元。

通過大力開展消費扶貧,橫縣的優質農產品越來越俏,群眾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

作者:蘇寒梅

稿件來源:中共橫縣委員會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