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消费扶贫拓富路

“农家土鸡蛋、甜玉米、茉莉花茶、茉莉花盆栽、铜鼓香包......”国庆期间,横县的众多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在中华茉莉园、圣茶谷景区、西津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热销。游客们边玩边买,将一个个扶贫产品装进背包。

横县:消费扶贫拓富路

这种“特色旅游+消费扶贫”模式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

消费扶贫事关贫困群众增收。今年以来,横县各级各部门积极作为,通过扶贫干部人人代言、直播平台聚力带货、定向采购好货,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全力以赴持续做好消费扶贫工作,扩宽致富路,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电商搭桥 开启带货新渠道

“各位观众朋友们,今天为大家带来镇龙乡的一款特色农产品,生长在六蓝水库旁的镇龙甜柚,颗颗吸足山灵水秀,还孕育出了特有的淡淡玫瑰花香,糖分充足,清甜醉人……”直播镜头前,横县融媒体中心的带货主播尔锴卖力地向直播间里的“粉丝”带货。

横县:消费扶贫拓富路

一部手机、一个直播间,开启了山货出山、好景出镜的新渠道。横县创新推动县融媒体中心平台、抖音平台“直播带货”,对全县优质农产品在线宣传推介,让县里的沃柑、甜玉米、百香果、茉莉花等扶贫产品通过网络电商搭桥,走出大山,走向广阔的市场。

互联网牵起城乡之间供需的纽带。通过“电商平台,助力农特产品销售,让消费扶贫更直接、更高效。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平台的优势更加明显,横县利用微信小程序、微商城、微信群等开发新的本地网络销售平台,不断扩大各类生鲜禽畜产品本地、异地流通销售。并结合电商扶贫大展销、“三月三”、“广西天猫618扶贫产品专场”直播带货促销等大型活动,采取网络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实现信息共享和带货,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助推全县特色农产品通过线上“走出去”。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横县累计有80多家电商企业积极参与助农扶贫农产品销售,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贫困村蛋品(鹌鹑蛋、鸡蛋)8500公斤,大青枣1万公斤,沃柑80万公斤,百香果3万公斤,销售金额达800多万元。电商平台逐渐成为开拓农产品销路、助力增收脱贫的新途径。

定向采购 销售渠道有保证

每到节假日,“横县消费扶贫工作群”微信群非常活跃,一个个订购贫困户和贫困村扶贫产业园的农产品接龙“长龙”纷纷涌现。

横县创新机制,采用干部微信接龙团购和定点供应双模式,推动贫困村农产品上行。该县采取定点供应模式,优先推动机关单位、贫困村后盾单位职工食堂与村民合作社签订定点采购协议,建立起一条从田间地头直通单位食堂的“绿色通道。同时,创建“横县消费扶贫工作群”,鼓励全县机关单位党员干部通过网上接龙认购等形式对滞销农产品进行“兜底”和“义购”。

目前,横县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优先采购扶贫产品。今年以来,该县通过食堂采购、重大节日工会团购、发动职工日常认购等方式购买农产品达39万元以上,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和多元。

第一书记 当好产品推销员

“有没有需要土鸡、蜂蜜的朋友,请直接跟我联系,送货上门……”自担任横县百合镇妙门村第一书记以来,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便成了梁丹华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农产品销售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收入。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为让好货出村,鼓涨群众腰包,全县扶贫干部纷纷变身“推销员”“带货员”,发动后盾单位,爱心团体、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形式采购、推销农产品,以消费助力脱贫攻坚。

“我这几天卖出了20多只土鸡,真是太好了。”横县百合镇妙门村贫困户周建敏的老母亲高兴地说。就在国庆节前两天,梁丹华便将价值1.5万元的200只土鸡和一些蜂蜜分两批次运回市里交到客户手中,以“消费扶贫”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

同样,国庆前夕,横县镇龙乡古楼村委第一书记周淼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帮助村民把土鸡、土鸭等农产品尽快卖出好价钱,他担起“免费代言人”和“义务快递员”,白天为贫困户脱贫出谋划策,指导贫困户种养殖;晚上跑销售,了解市场信息,逢人就为古楼村的农产品宣传,帮助古楼村销售农产品共计6万余元。

通过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横县的优质农产品越来越俏,群众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作者:苏寒梅

稿件来源:中共横县委员会宣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