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對投資人有何影響?

作者:有靈

審稿:知新

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對投資人有何影響?

尷尬的“成本沉默”

近日,螞蟻集團突然被叫停引發各界廣泛關注,而根據《一線》4日援引螞蟻集團內部相關人員的消息稱,其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在3日晚召開的緊急會議上表示,“暫緩”很可能被推遲半年左右。可見在短期內,螞蟻集團恐怕不會重新申請上市。那麼暫緩上市這件事,對此次參與上市的投資者而言,會有哪些影響?

目前而言,螞蟻集團其實距離上市就差“交錢”這一步了。此前因為已經通過了從IPO審核到註冊流程,並且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完成了新股申購流程。而根據規定,無論是網上還是線下投資者在申購新股中籤後,需要確保自己的賬戶裡有足夠的認購資金。

具體到螞蟻集團上市這件事上,投資者需要保證11月2日24點前賬戶認購資金到位。但是,最終這筆資金因為上市被叫停,實則已經付出了“成本沉默”。甚至有些股民為了籌措這筆資金,付出的代價同樣不小,這些也都將計入“成本沉默”中。

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對投資人有何影響?

“基民”們同樣“尷尬”

不只是投資的股民,就連不少支付寶上的“基民”們同樣也很尷尬。受螞蟻集團暫緩上市這件事影響,必將會對部分基金產生衝擊。雖然像易方達、華夏、中歐等在其財富號上做出聲明,表示已經將用於投資螞蟻集團上市的戰略投資相應暫緩,不會對基金運作產生什麼影響,可實際上市場、人心的變化,本身就是影響。唯一的區別在於,影響是大是小而已。

螞蟻集團暫緩上市,對投資人有何影響?

另一大爭議在於適用的“監管體系”

螞蟻集團上市其實引發了一個重要的爭議,螞蟻集團究竟應該按照科技公司上市來看待,還是應該按照金融公司來對待?如果是後者,那就必須納入金融機構的監管框架。可問題是螞蟻集團為了更容易上市,其實是以科技公司的名義上市,但其盈利方式顯然是以金融的方式盈利。無論是花唄、借唄都屬於金融產品。

那麼螞蟻集團未來上市到底要以科技公司的框架還是以金融公司框架重新申請,同樣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旦螞蟻集團這裡模糊了其中的“區別”,一旦我國放開金融市場,是否意味著未來國外金融公司都將以科技企業的名義“鑽空子”,以便更容易地上市,可盈利方式卻是金融方式。

若市場上的金融公司都這麼做,那麼勢必會給我國金融市場和產品帶來巨大風險。其實從這次被叫停上市的一刻,可以看出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正在將一些可能存在的潛在“漏洞”填補上,確保未來類似金融公司上市能有一套完善的監管、保障流程。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人民網、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