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故事講述為民情懷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是我們黨不斷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和根本保證。作為年輕幹部,在政治生涯的起始點,必須堅守初心使命、厚植為民情懷、錘鍊過硬本領,才能行穩致遠。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從前、當今、未來三個故事,聊一聊為民情懷那點事。

第一個是“從前”的故事。發生在1934年11月湖南汝城縣沙洲村,當時紅軍經過一個叫沙洲的村子,三位女紅軍住進村裡婦女徐解秀家裡,當晚她們四人一塊睡在廂房,蓋的是老鄉家裡的一塊爛棉絮和一條紅軍的被子。第二天下午,女紅軍要走了,為了感謝徐解秀,她們把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了一半送給她。徐解秀不忍心,也不敢要。三位紅軍說:紅軍同其他當兵的不一樣,是共產黨領導的,是人民的軍隊,打敵人就是為了老百姓過上好生活。沒錯,就是“半條被子”的故事,它生動地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是喊在口頭上,而是具象地體現在“半條被子”上。

第二個是“當今”的故事。發生在2020年1月18日,84歲高齡的他臨危受命,出任國家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一邊規勸大家別去武漢,自己卻轉身就往武漢逆行,餐車廂座椅上熟睡的他讓人心疼,卻又讓人安心。是他調研後得的結論為黨和國家對新冠疫情定性,果斷採取“封城”措施提供了權威的基奠,為控制疫情做出了突出貢獻。也是他提出在沒有有效治療藥物的當下,隔離就是有效的措施,引領了“全民宅家”的熱潮。又是他在媒體上反覆告誡大家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信什麼、不該信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讓我們堅信只要科學防範、嚴格自律、強化忍耐、放鬆心態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阻擊戰。是他的身影陪伴我們熬過一個個日日夜夜,他就是鍾南山院士,一個平凡卻閃閃發光的名字。

第三個是“未來”的故事。每個人的未來都不一樣,我們的未來靠我們自己演繹和詮釋,讓我們從前兩個故事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始終站穩人民立場,不忘初心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也走好我們自己的人生路,演繹屬於我們自己的平凡而又別樣的故事。未來的故事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