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把劉姥姥比作“母蝗蟲”,薛寶釵的解讀為何更刻薄?

邵嘉楠


勸女人別仗著生有兒子就想當女王,薛寶釵偏不信唄!劉姥姥前世的兒子變成了今生的女婿,就對劉姥姥不好了,前世是劉姥姥兒子的女婿劉姥姥像當女王,所以呀說她是母蝗蟲


好好愛自己3285


林黛玉和薛寶釵都是文字高手,她們都具有一種化抽象為具體的特殊本領。

如林黛玉的《桃花行》,薛寶釵的《螃蟹詠》等無不是藉助自然界的事物來體現人世的一種情感或現象。林黛玉把劉姥姥比作“母蝗蟲"就是這樣。

第四十二回,劉姥姥在大觀園犧牲個人形象,娛樂了老太太,太太,以及榮國府裡的媳婦姑娘主子丫頭們後,功成身退,卻留下了個麻煩給惜春,那就是畫大觀園的景色,為此,惜春要告一年的假,以致於大觀園“詩社沒起,就有脫滑的了。”,為此探春怪上了劉姥姥,說"都是劉姥姥的一句話",林黛玉接口便把劉姥姥比作“母蝗蟲”:

“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話,他是哪一門子的姥姥?只叫他是個‘母蝗蟲’就是了。”

林黛玉的一句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薛寶釵也笑著進一步解說:

“……更有顰兒(黛玉)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世俗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這‘母蝗蟲’三字,把昨兒那些形景都現出來了。虧她想的倒快”

林黛玉將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的表現形象地總結為"母蝗蟲”,薛寶釵則把林黛玉的總結進行分析昇華,兩個才女的言行在榮國府眾人眼中並無可責之處。

但關於林黛玉和薛寶釵對劉姥姥的並無惡意的調侃,許多人卻認為兩個人很刻薄,其實這是一種認知角度的問題。

讀者因為從書中賈巧姐的判詞判曲,以及脂硯齋批語,已經預知劉姥姥以後將會知恩報恩,在賈府被抄之後,對王熙鳳的女兒賈巧姐具有救助收留之功。因此,無形中對劉姥姥具有一種敬佩,尊重之意,拔高了劉姥姥的形象,也相應的忽略了劉姥姥身上的一種為人所應鄙棄的卑微,諂媚與市儈來。

是的,劉姥姥具有勞動大眾的樸實善良,但也不能否認劉姥姥身上的粗俗、市儈與貪婪等。在第二次進榮國府時,是打著報恩的名頭去的,可能真的沒有想過再打秋風的心思,但當有打秋風的機會時,也並不拒絕。

在大觀園中,劉姥姥的談話內容都是迎合大觀園裡的主子們,書中這樣說的:

那劉姥姥雖是個村野人,卻生來的有些見識。況且年紀老了,世情上經歷過的,見頭一個賈母高興,第二件這些哥兒姐兒們都愛聽。便沒了說的也編出些話來講。

在遭到王熙鳳與鴛鴦戲弄時,劉姥姥這一個已經70來歲的老婦積極配合著去娛樂一個六十多歲的貴婦,她的經歷確實值得同情,她的豁達也確實值得讓人讚歎,但劉姥姥內心未必沒有所求,未必沒有諂媚。

劉姥姥不是無知的村婦,她早年也曾到王府裡與王狗兒父親連過宗的王夫人有過來往,知道王夫人的品性,當然也知道付出就有收穫的道理。她放得下身段,不拉硬屎,以此來求得被接納被同情,這當然無可厚非,但也不能因為無可厚非,便理所當然的認為所有人都需要去同情、去讚美、去認可。

基於對劉姥姥的敬佩,讀者們對林黛玉和薛寶釵以及姑娘們在背後對劉姥姥的調侃不滿,認為他們刻薄,淺薄,不善良,沒有同情心等,其實是對釵黛等姑娘們不公平的。

一,釵黛都是十四五左右的閨閣女子,本身就不曾經歷過人間疾苦,對劉姥姥諂媚以及吃拿要等行為背後的辛酸無奈以及痛苦等的認知不夠深刻完全可以理解的。

林黛玉,薛寶釵冠劉姥姥以"母蝗蟲"的稱號並非是不滿劉姥姥在大觀園裡的種種言行,只是因劉姥姥的一個要一張大觀園的畫的要求,致使賈惜春為畫畫而請假的事情不滿,並因此而小小的抱怨了一下。這對林黛玉,薛寶釵他們來說,只不過是一件小小的生活插曲而已,並沒有想刻薄劉姥姥的意思。

三,劉姥姥在大觀園大吃大喝,臨走又捎帶走了許多東西,這行為與蝗蟲過境確有神似之處。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姑娘們只見了劉姥姥在大觀園大吃大喝的情景,並不知道劉姥姥將來會幫助賈巧姐度過難關之事。所以我們用先知的視角去衡量一個無知的世界,確實有偏頗之處。


萍風竹雨123


《紅樓夢》第四十二回寫到了林黛玉把劉姥姥比作“母蝗蟲”,薛寶釵又進一步說“……更有顰兒(黛玉)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世俗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這‘母蝗蟲’三字,把昨兒那些形景(指劉姥姥參加的“螃蟹宴”)都畫出來了。”黛玉又藉著惜春作畫的話題再作《攜蝗大嚼圖》戲謔。這些,與賈母的憐貧惜老,王夫人的解囊相助,鴛鴦平兒的裡外打點,包括管家奶奶王熙鳳的兩次接待救濟,雖然她是看賈母的態度和王夫人的口風行事……等等相比,確實顯得這些年輕小姐對一個窮苦平民老婆婆的蔑視,尤其背後的嘲諷,多少有些矯情了。

不過評價文學作品的人物言行,不能脫離歷史背景以及社會現實。林黛玉、薛寶釵首先都是貴族官僚家庭的小姐,雖然知書識禮,但封建社會嚴格的等級觀念,在靈魂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影響到她們日常的一言一行。連當今商品經濟的大潮,加上官本位社會風氣……出身背景稍高稍好一些的年輕男女,即使有文化並不淺薄的,也未必都能做到平等待人,尤其平等對待老人群體。更別說那些在飛機火車安檢等公眾場合弄出糗事、爛事的十八線小明星們了!眾所周知,還有更不堪的“我是公眾人物……”,“我爸是李剛”等等無知無識之舉,證明當代社會科技雖然高度發達,但有些當代人的思想、思維層面,並沒有比剛脫淨體毛的遠古人進步多少!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林黛玉、薛寶釵等人的戲謔玩笑言論了!她們不過是舉手投足、談笑風生之際,一種階層意識的不自覺流露而已。細微處見真情,細節決定成敗。《紅樓夢》的偉大之處,正好表現在這些細微的情節刻畫上,成功地塑造了書中的每一位人物。還有,上述賈母、王夫人,鴛鴦、平兒,王熙鳳等對待劉姥姥態度的描述,也讓讀者能體會到年齡、階層、“職場身份”(鳳姐)的差異。經典名著,需要細細品味,絕不是一遍兩遍的讀而不思所能深刻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