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首博开馆演练:展柜日消毒6次,展厅人均面积十平米

新京报讯(记者 倪伟)“测温一定是第一个环节,这边在测温的时候,那边就要提醒后面的观众准备好健康码。”4月30日下午3点左右,首都博物馆馆长韩战明在首博大院门口向工作人员交代:“事先准备好身份证、健康码、预约凭证这三项,就能加快安检速度了。”

天气已经热了起来,此时温度超过30℃。他担心等待太久让观众体验不好,“大热天的,别让观众排队太久。”

这是首都博物馆开馆前的演练现场,首博在院门口新设了一个关卡,作为入馆的第一站。今天下午,首博一共进行了两次演练,加上昨天的一次,在接到开放通知后的两天里,首博进行了三次全流程演练,将防疫期间博物馆参观的各项要求涵盖在内。

探访首博开馆演练:展柜日消毒6次,展厅人均面积十平米

首博工作人员模拟观众在入馆处接受安检。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全流程演练为工作人员“制造麻烦”

连续三个多月没有开放,加上严格的防疫要求,工作人员能否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是首博安全开放的关键。这三次演练,目的主要就是让员工恢复工作状态,熟悉各项新的工作规范。

用首都博物馆新闻发言人杨丹丹的话说,就是给工作人员“制造麻烦”。“观众有没带身份证的、没提前预约的,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处理、怎么沟通?演练就是制造点麻烦,让明天的服务能够通畅一些。”

每一次演练中出现的新问题,都成为下次演练中的课题,三次演练结束,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当展厅满员后,我们要阻止观众继续进入,也要考虑观众情绪,所以要练习自己的话术。”一位参与演练的展厅工作人员说。

早在3月份,首博就制定了开放预案,根据当时的防疫形势和要求,对开放后每个环节的要求都做了明确。当时是为4月开馆做准备,4月没有开馆,又继续完善预案,为5月开馆做准备,如今正好等到。

“我们一直做好立刻开馆的准备,工作人员也都能立刻上岗。”杨丹丹说。

探访首博开馆演练:展柜日消毒6次,展厅人均面积十平米

首博在院门口新设一道关卡,用来检测体温、核对健康码等操作。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一人留出10平米,展厅进50人就限流

闭馆三个多月,首博多项展览重新打开大门,市民游客终于可以再次观展。

不过,这次观众将体验到更加舒朗的博物馆。首博恢复开放之初采取限流措施,每日开放预约1000人,分上下午,每半天各预约500人。

这是测算过的结果。“我们算了一下,展厅面积为1600到1700平方米,除去展陈面积,活动空间大概700到800平方米。保证给每个观众留10到15平方米的空间,那么最大承载量应该是50到70人左右。基本上每个展厅观众到达50左右,我们就会暂停进人。”杨丹丹介绍。

为了进一步避免人流聚集,首博仅开放部分区域,地下一层展厅与圆形展厅暂不对外开放。明天起可以参观的展览包括“1420:从南京到北京”“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以及首博常设展览“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等。放映厅、戏楼、茶室、自助餐厅、七彩坊、多媒体互动区等暂停服务。

“1420:从南京到北京”今年1月刚开幕,用267件文物回望明北京城建城史,纪念明北京城建成六百年。而去年秋天开幕的“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原计划今年3月撤展,杨丹丹透露,受疫情影响,这项展览预计延期至5月底,整个5月,观众仍可欣赏这批来自浙江的精美文物。

探访首博开馆演练:展柜日消毒6次,展厅人均面积十平米

入口处设有1.5米间隔线。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展柜每日消毒6次,闭馆期间文物监测不间断

入馆观众虽然减少到每半天500人,但工作人员的数量并没有减少,“保证每个岗位都与以前一样有人在岗。”杨丹丹说。

今天下午,在首博正门的安检区域里,7名安检人员已经就位,在岗接受最后的培训。他们不仅要再次熟悉安检的常规操作,还要针对防疫落实特定的要求,比如时刻提醒观众保持距离。

为了保证员工安全,首博将全体服务岗位员工分成三组,三班倒上岗,每位员工每天在岗三到四个小时,避免人员集聚以及在单位聚餐。

在限流的同时,消毒是工作人员每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为了留出更多的消毒时间,首博调整开放安排,每天缩短两小时,用于消毒等工作。

由于目前取消了人工讲解,观众需要借用自助语音导览器获得讲解服务。据介绍,这些自助语音导览器都经过紫外线消毒,每用过一次就返回消毒柜里消毒,“大家可以放心使用导览器,一定是非常安全的。”杨丹丹说。

展厅中的展柜,每天也会进行定时消毒,平均2小时一次,加上开馆前和闭馆后,每天要进行6次消毒。

探访首博开馆演练:展柜日消毒6次,展厅人均面积十平米

首都博物馆一层B展厅“1420:从南京到北京”展览明日将对观众开放。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这些展柜中的展品,虽没有示人,却也一直都在严密的保护之下。杨丹丹说,闭馆期间,从未停歇的就是文物保护人员。文保人员定期对展厅中的文物进行检查,保证文物保存完好,同时展厅中的温湿度也适宜。同时,文物库房保管员、文物修复人员也陆续开展工作,为后续的文物修复等工作做准备。

新京报记者 倪伟 协作记者 王贵彬

编辑 白爽 校对 柳宝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