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外,蜀汉还有多少大将?

佳宁姐姐说历史


吴班《三国演义》二十七回出场,父亲隐姓埋名称为胡华是汉朝官员,儿子胡班,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时救过关羽,后来羽娶胡班妹妹为妻生下关兴,在刘备称王后羽送小舅子胡班蜀中为官,后来刘备称帝,恢复其原来的吴姓和国舅吴壹是同族兄弟,并派他辅助张飞,后来张飞遇害,吴班代替张飞为伐吴先锋,带领外甥关兴张苞为关羽张飞报仇。后来刘备兵败,刘禅登基,封吴班为骠骑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要知道这可是除大将军和卫将军后最大的军衔,张翼和廖化也不过是左将军我右将军,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获,吴班一直随军听令,再后来一百零二回诸葛亮在六出祁山在划船烧浮桥时被张辽乐进的儿子用箭射死。这不是个人编的,是从其它地方简抄的。


躯壳161091902


魏延,字文长,是蜀汉除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之外的第六武将,武功高强,奇谋迭出,尤其善于防守。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随后魏延和长史杨仪发生了火并。

魏延斗争失败,被杨仪派出的马岱所杀,蜀汉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有人说,蜀汉自从魏延死后,只有姜维一个大将了,除了姜维之外,便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大将了,还流传说“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传言。真的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这样的,蜀汉自从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六个大将。

马岱

马岱,是西凉马超的堂弟,也是马超手下与庞德齐名的大将。庞德在归顺曹操后,曾斩杀东吴大将陈武,还在襄樊之战中和关羽一百多回合战成平手。马岱是和庞德齐名的大将,武功也不会太差。

马岱曾两次和魏延交手,魏延都吃了大亏,第二次将魏延斩杀。因此,马岱仗着自己是西凉五虎上将马超的堂弟和斩杀魏延的战绩,蜀汉后期除魏延、姜维之外,不可多得的一员大将。

王平

王平,本是益州人,却是从曹操阵营改换门庭,投奔到刘备阵营的。他和张郃闹翻后,放了一把火,便带着部下归顺了刘备。原属曹操,曹操与刘备争汉中,得以投降刘备。

街亭之战中,马谡擅自改变诸葛亮的当道路口安营扎寨的安排,在山上驻扎,被张郃击败,丢掉街亭。这一战中,王平作为马谡副将,提出了最正确的守法,结果被马谡拒绝。在战后,马谡因丢失街亭,被诸葛亮军法处置,只有王平受到重用,被大力提拔。

此后,王平率领蜀汉的无当飞军,在多次北伐中立下大功。魏延死后,曹魏大将军曹爽曾率领十万大军,发动兴势之战,攻打汉中,被王平成功击退。

罗宪

罗宪,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在亡国前,他镇守永安城。东吴见盟友蜀汉被曹魏所灭,想趁火打劫,分一杯羹。此时,永安城的大都督阎宇带领大军救援成都,只留给罗宪2000士兵。罗宪凭借着2000人,抵挡住东吴数万军队的进攻,长达半年之久。因此,蜀汉虽亡,大将犹在,也不是东吴所能染指的。

马忠

马忠,并不是东吴擒获关羽、射中黄忠的那个马忠,而是蜀汉后期平安三侯之一的大将马忠。公元233年,庲降都督张翼执法太严格,导致南蛮少数民族作乱不断。诸葛亮于是以马忠代张翼为新的庲降都督,前去平叛和治理南蛮。马忠来到南蛮后,不辱使命,击杀叛贼刘胄,平定叛乱。

从此之后,马忠在南蛮扎下了根,多年坐镇南蛮,也多次平叛,深得夷汉两族之心,因功被封为安南将军,后升为镇南大将军。 延熙十二年(249年),马忠死于任上,他的儿子马修继承爵位。因此,马忠也是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

霍弋

霍弋,字绍先,蜀汉大将霍峻之子,蜀汉后期大将。他继承了父亲霍峻的优秀基因,善于防守,坐镇南中,最后一任安南将军。在魏将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霍弋向后主刘禅上表,请求驰援成都,但被刘禅拒绝。

不久,后主刘禅投降,霍弋还在坚守,直到确认司马氏善待刘禅后,他才率领南中六郡投降。这样的忠臣,被称作蜀汉后期大将,当之无愧。《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向宠

向宠,最初为蜀汉牙门将,后逐渐升为大将。刘备夷陵之战被东吴陆逊火烧,遭到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各路军队损失惨重,只有向宠的部队完好无损,得到刘备的称赞,受到重用。

诸葛亮发动北伐前,向刘禅上书《出师表》,其中提到的唯一一个大将就是向宠,说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是一个可以重用的大将。可惜的是,公元240年,向宠率军前往平定少数民族叛乱时,在混战中战死。

结语

以上六人,便是三国后期,魏延死后,除大将军姜维外的蜀汉大将。他们虽然无法和前期的蜀汉五虎上将相提并论,也是当时少有猛将。当然,廖化、张翼、张嶷也是三国后期为数不多的大将,本文由于篇幅有限,不再列举。正是由于以上诸多猛将,构成了蜀汉的铁血长城,蜀汉才能和曹魏分庭抗礼,坚持四十多年。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魁哥说历史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前有「五虎上将」,打下蜀汉江山。后有「平安三侯」,拱卫蜀汉安全。

「平安三侯」是蜀汉中后期重要的军事将领,他们的出现与蜀汉政权独特的地缘环境和国防战略有关。

蜀汉立国,三大战略

(武侯祠)

自关羽失荆州之后,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已然坐作古。蜀汉退守巴蜀,其独特的国防态势也造就了其独特的立国战略。

面对内外三大势力,蜀汉的立国战略就是北拒曹魏,东和孙吴,南抚夷越。这三大战略也造就了蜀汉的「平安三侯」。

虎卧北境,抗拒曹魏

(安汉侯 王平)

北方的曹魏一直是蜀汉最大的敌人,汉中是蜀汉政权的北大门,也是蜀汉北方最重要的军事基地。

「平安三侯」第一侯——王平,长期驻守汉中,官至镇北大将军,汉中太守,因功累封为安汉侯。

王平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在街亭之战中保存了蜀汉的实力,不致因马谡失街亭而全军溃败。后在魏延兵乱中与马岱合击魏延,立下功劳。

此后王平长期驻守汉中,抗拒曹魏势力。后曹魏大将军曹爽率兵 10 余万攻击汉中,汉中守军 3 万人,诸将十分惊恐,纷纷要求退守。王平立排众议固守待援,最终击溃曹爽!

驻守永安,东和孙吴

(阳武侯 邓芝)

孙吴对蜀汉而言,又爱又恨,既是朋友,也是竞争对手。特别是孙吴夺取荆州后,两国关系开始变得脆弱,互相猜疑。

「平安三侯」第二侯邓芝,是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功臣」之首邓禹的后人。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武侯。

刘备兵败去世后,为修补两国关系,奉诸葛亮之命出使东吴,深得孙权器重,后驻守永安联合且防备东吴的势力,多次平定当地叛乱,固守蜀汉东大门。

邓芝十分勤俭,不蓄私财,到他去世时,家中也无余财。且体恤士卒,爱民如子。

镇守南中,威抚夷越

(彭乡侯 马忠)

除了曹魏和东吴,蜀汉在内部还有一个不安定因素,那就是南方的夷越少数民族。处理好与其的关系,安定内部,对蜀汉政权十分重要。

「平安三侯」第三侯马忠,官至镇南大将军,封彭乡侯。长期驻守南中,威恩并用。

马忠多次平叛,稳定了蜀汉南方的局势。马忠去世时,当地百姓纷纷前往灵堂吊唁,深得当地百姓爱戴信任。

安汉侯王平在北,阳武侯邓芝在东,彭乡侯马忠在南,三人各守一方,共同拱卫蜀汉政权。

三人分别于公元 248 年, 249 年 ,251 年去世,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十二年后的263年,蜀汉亡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