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过年了,看老成都人是咋个玩出花样的?

多点历史,多点知识。

多点文化、多点谈资。

「老成都」过年了,看老成都人是咋个玩出花样的?

百年前,耍龙是老成都过春节必不可少的节目。

过年了,看老成都人是咋个玩出花样的?

老成都人过年讲究特别多,你知道的有哪些?

草多寸/文

又要过年了,无论是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年,还是就在本地过年,大不了就是准备一些吃的喝的,还有就是想想到哪里去玩。

现在,有钱的呐,大多选择到国外暖和的海滩上晒太阳,莫得钱的也可以就近逛逛庙会啊,赶赶场啊,图个喜庆热闹嘛。不过,老成都人春节的耍法那就讲究得多呢。

大年初一,新年的第一天干啥子呢?


「老成都」过年了,看老成都人是咋个玩出花样的?

老成都人过春节,最重要的是上街看热闹。


新年的第一天,家里起床的第一个人,干的第一件事必须是出门挑水,这叫“抢银水”。听这名字你就懂得起了。那个时候是没有自来水,根本不可能直接通到家里。有钱的就在家里打井,一般的人都是要到外面公共的井里挑。抢完银水后,就开始生火煮汤圆吃,其中有几个汤圆里是要包了几个麻钱的,家里哪个吃到就表示哪个今年要发财。

最关键是,初一当天是不能花钱的哦,这叫“捆钱”,把钱捆到,财不能外流。你们想一下,如果全成都的人大年初一这天一分钱都不花,会是个啥子状况?想想都可怕啊。

早上吃过汤圆后就开始放鞭炮了。随后,各家的家长按照皇历上所标明的吉利方向,领着一家老小上街去“游喜神”。


「老成都」过年了,看老成都人是咋个玩出花样的?

1911年春节期间,青羊宫们门前的市场,是成都人最喜欢购物的地方。


啥叫“游喜神”呢?“游喜神”也叫“出天方”或“出行”。所谓“喜神”嘛,是指带给人们带来吉利、欢喜、智慧的神仙。游喜神,就是出去迎接,说到底,就是图个吉利。

老成都人大年初一最忌讳的是串门,不像现在,春节都是串门送礼,拉近感情。你可能要问了,万一有特殊情况有客人上门了咋办?嘿嘿,可这难不倒聪明的成都人啊,他们便会从家里喊个人“出去”耍一会儿,待客人走了才回来。这,啥子意思?好理解,就是造成家里“不添人”的现象,已求达到平衡。

大年初一的禁忌还有点多哦,比如有的地方是不能扫地,意思是把财扫走了,有的地方生病了是不能吃药的,因为这预示这一年都会药罐罐相伴,还有的不能借钱和给别人借钱等等,意思都大体如此。


「老成都」过年了,看老成都人是咋个玩出花样的?

春节期间,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是“扯响簧”“滚铁环”“掺地牛”。


自大年初一起,老成都人就开始逛庙子、游览名胜古迹了。大家都晓得,初一早上,到寺庙里去“烧头香”这个风俗到现在都还有,有的地方甚至还发展成了一种商业行为,比如拍卖“头柱香”,我记得好像是几年前,有个寺庙的头柱香都拍卖到上百万了,你说,烧香讲究的是心诚则灵,为啥子都去争烧第一炷香呢。

成都人逛庙会、游览名胜古迹也是很讲究的,有个约定俗成的日期,比如初一只去去武侯祠和望江楼,初七才能去游杜甫草堂。


「老成都」过年了,看老成都人是咋个玩出花样的?

后来,成都大庙会成了成都人春节最喜欢的去处,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各种各样的表演。


过完初一,初二就开始“走人户”了,走人户就是串门。内亲、外亲开始轮流耍,吃转转酒席。也就是大家亲戚借轮流坐庄,请客吃饭。这些习俗不仅在成都流行,在四川很多地方至今都还在保留。

初五有个习俗就有点特别了,保证你不知道,初五要“送穷”,就是到河边捡一块鹅卵石送给别个。这个,是不是有点打脑壳啊?从古至今,过节都是送祝福、送财神什么的,咋个会送穷呢?送个哦卵石啊?


「老成都」过年了,看老成都人是咋个玩出花样的?

春节的餐桌上,如果没有腌腊制品,那还叫什么过年嘛。


这个你就孤陋寡闻了啊,“送穷”俗称“破五”,也就是说今天送你个鹅卵石,之前的一切禁忌都已经破了,你想爪子就爪子,今后的日子也就一切都好了。这个和现在的逆向思维有点像。

过了正月初五晚上12点,家家户户必然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轰轰烈烈的迎接财神的到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秒删)


「老成都」千年前的潮牌店:幺妹,来件今年爆款的“半臂衫”?

「老成都」天府广场,曾有一座皇家园林,堪比颐和园!

「老成都」成都叫“芙蓉城”?或许是个千年谎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