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此詞流傳千古,僅有4句,卻道盡人生的真味,讓人百感交集

文/張強強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辛棄疾此詞流傳千古,僅有4句,卻道盡人生的真味,讓人百感交集

一轉眼,春天已逝,初夏來臨。在平常人眼中,季節的流轉不過是那一日三餐瓜果菜蔬的變換。昨日的一把水嫩香椿,今日的幾顆淡紅櫻桃,在一碗碗人間煙火裡,平凡人的生活就這麼如流水般悄然逝去。時光如梭,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帶走了多少青春年華!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開到荼蘼花事了”……真慶幸這世間有詩詞。否則,歲月無情,人生該有多少苦痛將無處安放?可是很多時候,讀懂一首詩詞,需要一生的時間。例如辛棄疾的這首絕妙好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年少時只覺平淡無味,中年時再讀卻百感交集。這首詞流傳千古,僅有4句,卻道盡人生的真味。全詞如下:

辛棄疾此詞流傳千古,僅有4句,卻道盡人生的真味,讓人百感交集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在宋代詞壇,若論才華與名氣,估計也只有辛棄疾可以與蘇軾抗衡了。這位“詞中之龍”文武雙全,不僅武藝高強,一片赤膽忠心,而且文采斐然,剛柔相濟,真稱得上是一位曠世奇才!然而,才華太出眾也並非是件幸事,和蘇軾一樣,辛棄疾一生命運多舛,失意無比。

辛棄疾此詞流傳千古,僅有4句,卻道盡人生的真味,讓人百感交集

這首詞就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在帶湖閒居時所作。一日,他心情鬱結,在博山道中閒遊以排遣愁緒。可是,面對當地美麗的自然風光,詞人卻無心觀賞。眼看國事日非,他卻無能為力,於是便將一腔愁緒化成了此詞。整首詞看似平淡,純用口語,卻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全詞采用對比手法,用一個“愁”字將少年和中年連接起來,貫穿全篇,可謂構思巧妙。詞作上片回憶少年時代。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開篇明義,直抒胸懷。年少輕狂,不識人生真味,自然也不懂愁苦為何物。所以,年少時,人們往往喜歡登上高樓,遠眺四方。

辛棄疾此詞流傳千古,僅有4句,卻道盡人生的真味,讓人百感交集

辛棄疾是在中原淪陷區渡過少年和青年時代的。從很小的時候,他就親歷了民族的苦難,也目睹了金人的殘暴。在祖父辛讚的教導下,少年時的他就立下了收復中原的人生理想。那時,他年輕氣盛,加上膽識過人,對收復中原自然充滿了信心。因此,他當然不知何為“愁”。

可是,不知愁卻要強說愁,詞人為了抒發一點“愁情”,“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此句緊接前句,又連用了一個“愛上層樓”,含義深遠。它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為了帶起下文,形成迴環往復的效果。而且,一前一後形成因果,將年少時的“歲月輕狂不知愁”表現得淋漓盡致。

辛棄疾此詞流傳千古,僅有4句,卻道盡人生的真味,讓人百感交集

詞作下片寫閱歷漸深,對人生之“愁”有了新的感悟。詞人成年後,依舊不改其志,千里奔赴南宋,希望實現實現自己從小就立下的北伐宏願。誰知,南宋政權苟且偷安,根本無心統一中原。因此,詞人不僅報國無門,還被削職閒居數十年,白白耗費許多光陰,真是“一腔忠憤,無處發洩”。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一個“盡”字,看似平平無奇,卻極有震撼力。它高度概括了作者歷經人世滄桑後的許多複雜感受,意味無窮。這種萬般感受湧上心頭,卻又不知從何說起的感覺,真是戳中了多少人的眼淚,令人感慨萬千。而後,“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仍然採用重複的形式,讓全詞的愁緒達到高潮。

辛棄疾此詞流傳千古,僅有4句,卻道盡人生的真味,讓人百感交集

在生活中,人們會有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然而,極度的高興,極度的悲傷都是不能長久的,往往相反相成。詞人年少時,不知什麼是愁卻強說愁,成年後,輕狂不在,嚐遍人生百味,愁到極點了卻反而無話可說。這看似反常的感受背後,其實深藏著人生的無奈。一句“天涼好個秋”,貌似輕鬆灑脫,實則早已“愁”到極點。

其實,人生不過百年,有些事,會讓你用眼淚哭。而有些事,會讓你埋在心底裡哭,會讓你整個靈魂哭。正如詞人所言,年少時不知愁卻硬說愁;成年後,愁到極點卻反而不想說愁。這樣的感受,唯有經歷過才能懂得。整首詞平易淺近,卻藏著人生最難言的痛苦和矛盾,真是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妙好詞!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