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家兒女住在條件好的城裡,父母住條件差的農村,怎麼想的?

一三市中心


我家婆就住農村,我們住城裡啊,講講我們的現實情況。

我結婚時,最初特別希望能請鄉下婆婆來和我們一塊住城裡,生活也有個照應,讓她享享福,順便還可以幫我們帶帶孩子,我們也好放心上班賺錢,但是,後來事實證明我的種美好想法只是我的——一廂情願。

我婆婆是一個在農村住了一輩子的老人,去的最遠的地方就是從老家縣裡到我們市裡的小家。我們請都難得請動她進市裡一趟,如果她老佛爺來了,作為兒子媳婦對她簡直寵愛有加。給她買衣服、買她最想要的生日禮物,我和她講話和聲悅色,想盡辦法讓她在這裡過幾天好日子。她牙口不好,我做給她各種適合她吃的好吃飯菜,為了讓她吃好、心情舒暢,我絞盡腦汁做她愛吃的味道,也做給她想吃又沒吃過的美食,她愛吃辣,家裡就擺滿各種辣椒醬供她吃。有空,我們帶她一塊出去遊玩,然而她只喜歡和我們嘮叨村裡的雞毛蒜皮、家長裡短、陳穀子爛芝麻,我們就耐心傾聽,陪她聊天。怕她晚上無聊,特意找出《鄉村愛情》《劉老根》我們天天陪她看,聽見老人的笑聲,孩子的笑聲,我們心裡特別感動,覺得這才像一個溫暖有愛的家……

可是,這又怎麼樣呢?

她心堅決——不想背井離鄉跟我們去省城的家,就算每次接到我們老家市裡家中度假,她也只呆三天,然後就開始鬧情緒,吵吵著城裡不好玩,要回老家,理由千萬個:城裡沒有她的親戚朋友,不能串門,憋屈。下樓遇到鄰居,人家講話她也聽不懂,不好玩。城裡生活要用很多現代化東西,她都不會。教給她,她說她老了學不了,也不感興趣。這樣,只能幫忙帶下孩子、做家務。可是,她又偏偏不喜歡做這些事情。呆在城裡,她天天都很無聊,不知道做什麼。並且說了一句我至今銘記的名言:"屋裡忙半天,不如外面跑一圈"。

我們多希望在她身體健康,能夠走動的時候帶她出去多見見世面,補償她年輕時受的苦,好好孝敬她,可是她卻認為我們是在鋪張浪費,說外面也沒有什麼好看的,還花錢。逛街累了,我花自己錢只請大家各吃一碗鄉村鍋巴飯,也嫌我太花錢……雖然,我們一直很希望婆婆和我們住,但是她真的很不情願,總是拒絕我們。

這樣,說的不好聽的話,我們以為請她去城裡享福,把我們能給她最好的都給她,可是老人卻覺得:我們是在讓她"坐牢"。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我想,大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戀家情節吧。

再來看看,農村的生活場景,就會了解老人為什麼要堅持住在農村了。

婆婆非常喜歡在農村生活,也是有原因的。在城裡,整天沒幹什麼事情吧,她反而每天叫著渾身疼,心裡煩。可一回老家,馬上生機勃勃,田間地頭,大施拳腳,那開心的樣子,根本就是另一個生龍活虎的老小孩。

大清早五六點下田,或者去農場幹活,掙點辛苦錢,天黑才落屋,隨便熱點剩飯吃,還天天樂樂呵呵,精神百倍的樣子。每天接觸的是與她處了幾十年的老鄰居,知根知底。鄉下生活,她可以自由自在,完全自己主導。她想幹啥幹啥,想去哪就去哪,想什麼時候回家就什麼時候回家,想什麼時候吃飯就什麼時候吃,想怎麼穿衣就怎麼穿,炒自己種的菜,吃自己種的糧,還根本不用花錢……

她的地盤她做主!就連村上她自己女兒家,她也不住。她在農村的生活,雖然條件差,她勞累,她受苦,但是她開心,她樂意,你有啥意見?

看見回到農村的婆婆,完全放飛自我的樣子,真是無拘無束,喜笑顏開,美得很!

問題是老人習慣農村,但是農村出生的年輕人,揹負的壓力真的很大。他們沒有優渥的家庭背景,也沒有良好的家族資源,他們別無所依,只能靠自己去城裡打拼賺錢,爭取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活、教育環境。所以,他們忍著心酸,背井離鄉,去努力拼搏並適應城市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年輕人心裡的苦,老人能感同身受嗎?

所以,想我們這樣,兒女住城裡,老人住農村,完全是各取所需,也是順應老人自己意願,希望老人能過得開心快樂!

我們也有很多來自農村的同事朋友,他們漂到大城市,紮下根,然後請他們父母進城,去幫忙照看孩子做家務。可是,每次去朋友們家玩,朋友們的爸爸或者媽媽,都要像我們訴苦,他們共同的意思就是:住城裡他們憋屈,不習慣,不喜歡。還有與兒女在生活、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分歧,產生代溝,滋生很多家庭矛盾,攪和的老人、兒女都不安寧。他們喜歡老家,他們想回自己的家。也有的家,常常發生婆婆與兒媳大戰,老的、小的,誰也不相讓。兒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實在沒辦法,乾脆自己逃避,直接導致矛盾惡化,婆婆被氣得回老家,兒媳婦發誓與婆婆老死不相往來………可是沒辦法,還是需要老人幫忙接送孩子,不隔多日,兒子再回老家去請老人去,然後再重複家庭內部大作戰,沒完沒了……

看了太多朋友們的這種生活方式,我們認為:與其強迫老人和兒女居住,導致老人不開心,委屈難受,或者家庭不和,不如尊重老人自己的意願,他們不想去城裡,就不去吧。孝順,孝順,不就是既要孝,又要順嗎?老人習慣農村,就讓他們留在農村,兒女要在城裡工作就在城裡住。假期,兒女可以回老家探親;有空,父母也可以去兒女那裡小住幾日,也不錯。生活不易,即使彼此各自吃著自己的苦,但也換來各自吃苦的幸福。


樹屋裡的藍萌萌


人們居住條件較好的與較差的,這只是相對而言的,兒女們住在條件較好的城市,而父母住在條件較差的農村,你會怎麼想的?我用一個最簡單的比喻來說明,那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是兩相情願的事情,不能過度的、刻意的去曲解父母與兒女們之間的關係。下面我來分析一下吧!

第一,父母住在條件較差的農村,是因為父母親喜歡農村,不適合城市生活。作為農村人,我在這裡不是講所有的農村人,只是有一些農村人,他們確實是不喜歡在城市生活。特別是作為一個上了年紀的農村人,在農村習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出門進門不脫鞋,開門出戶有話談,活動有場所,做活有園子,日子是多麼的好打發呀!你發現了住在城裡的人的一個缺點了沒有,我問你的對面住的是張三,還是李四,他是何許人,他家幾口人,他們幹什麼工作,你知道嗎!住在城裡,縱使隔壁對面也算不上什麼鄰居,不知人生一輩子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就是喜歡住在條件較差的農村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我兩個兒子在城裡都有房有車,他們給我們父母親都安排了高檔的房間,空調,衣櫥,一套床鋪近萬元,按照道理,老人應該得到了滿足了吧!可是,我們並不願意住在城市,我們父母和兒媳們並沒有半點矛盾,我們住在農村,兒孫們也常常回農村來看望我們,我們已經是很滿足了,一個人就是要知足,知足者常樂!

第二,城市裡雖然美好,年輕人都想在城裡買房子,但是對於一些年輕的農村人來說,住在城裡可能是一種虛構的繁華。

現在好多的年輕人在城裡買了房子,只是想為孩子在城裡謀個學位,讓孩子們在城裡能夠獲得較好的教育資源,交了首付款,獲得個購房合同,年年月月連本帶息要還六七千,沒有正式工作,壓力比山還大。父母親也會考慮到年輕人有他們的生活擔當,既要還貸,又要生活,開支真不少,遇到今年這個特別時期,農民工更是困難重重,父母親住在條件較差的農村,生活成本較低,為年輕人著想,也會無怨無悔。

第三,父母居住在較差的農村,但是活得開心,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就是開心。

在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裡,人們生活得是那麼的自由自在,沒有半點的城市喧囂,沒有城市的車水馬龍,只有藍天白雲,鳥語花香,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泉水,寧靜的夜晚,特別適合有自理能力的中老年人生活。但是,農村雖好,也並不是適合所有的中老年人,每個人要根據自身的家庭情況而決定吧!

我是青山老胡,這僅僅是一己之見,歡迎大家參與評論,謝謝!


青山老胡hza123


每家的情況千差萬別,你別看家家都開著差不多一樣的門,裡面的故事各有千秋。

一:張家兩口子,靠種大棚菜,賣大棚菜賺了些錢。給兒子兒媳在城裡安了家。可是老兩口覺得雖然年過半百,身體還算硬朗。怎麼說也不能丟下家裡的大棚去城裡閒住。還不如在家種菜多掙些錢呢!

二:李家兒子有本事,在城裡買了個大單元。據說有200多平,反正一家人都住進去也挺寬敞。兒子幾次接老李老兩口,抝不過兒子,還真去住了幾天。但沒住一個月就跑回來了。老李說讓我到城裡住,還不如住監獄呢!

三:王家老兩口倒是願意進城去住,也時常掛念自己的孫兒,孫女。無奈兒媳婦總是埋怨婆婆,不會看孩子,又不會做飯。無奈只好把給兒子看孩子做飯的差事轉讓給親家。自己老兩口又回到了農村居住。

四:還有,趙家兩兒子為奉養父母弄意見。陳家的兒子和兒媳鬧離婚,老陳老兩口眼不見心淨。還有原因…。

家家各有難唸的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