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息之間——唯愛與責

一呼一吸,本是人之本能,對他來說卻是奢望。初見他是在一次會診。每一次呼吸,似乎都要用盡他全身的力量。病痛的折磨,令年僅不惑的他,身形佝僂得像個老人。


一切源於16年前。當時,他不幸罹患前縱膈腫瘤,經過幾次放、化療後病情得到了控制。然而半年前,放療的副作用出現了,他因突發咳嗽、呼吸困難於我院就診,呼吸科行氣管鏡檢查發現,患者存在嚴重的氣管狹窄,正常成人氣管前後徑為(1.5~2cm),左右徑為(2~2.5cm),可他的氣管狹窄到連直徑僅為4.9mm的氣管鏡都不能通過。

一息之間——唯愛與責


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及病因,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我科王寧宇主任應邀進行會診。檢查發現,患者目前吸氣費力,喉鳴音明顯,可見喉梗阻患者特有的三凹徵表現。在纖維鼻咽喉鏡檢查中,藉助直徑僅有3.4mm的內鏡,可勉強通過狹窄的聲門,可以看到第2~3氣管軟骨環塌陷、黏連,使此處氣管嚴重狹窄,最寬處僅為3mm~4mm,符合II°喉梗阻診斷(管腔阻塞面積佔總面積的51%~70%)。患者隨時可能因痰堵而導致窒息,進而出現生命危險。


一息之間——唯愛與責


經過綜合評估,王寧宇主任決定為患者行氣管切開術,該手術方法是指在頸段氣管環造瘻,通過放入氣管套管,解除因喉梗阻等原因造成的呼吸困難的手術治療方法。在該項手術操作中,患者需平臥,頭部後仰,最大程度地暴露氣管。然而,該患者梗阻位置在胸骨柄以下,且因為放療致其前胸皮膚及氣管前組織均存在嚴重的瘢痕粘連,導致頭部無法後仰,留給術者的操作空間僅為一橫指。此外,由於氣管管徑過小,如果術中出現氣管痙攣,狹窄的管腔將迅速關閉,患者幾分鐘內即可出現窒息,呼吸心跳驟停……手術的每一步都是對術者操作技術的考驗,也是對包括麻醉在內整個醫療團隊的考驗。


做嗎?手術成功,皆大歡喜;手術失敗,醫生和家屬承受的壓力和負擔都將不可想象。不做嗎?憋氣症狀將會日益加重,可能一口痰液就能將患者帶離這個世界。經過和呼吸科、麻醉科醫師們的反覆討論、協商,患者及家屬也歷經幾番掙扎,最終患者、家屬和醫生們達成一致:做手術。目的只有一個,讓生命得以繼續。


整個團隊最終確定了由麻醉科輔助通氣,再行手術方案。氣管狹窄、頭部不能後仰同樣對麻醉造成了很大困難,每一步操作都考驗著麻醉醫生的技術和心理素質,麻醉科吳安石主任決定給予喉罩正壓通氣,麻醉醫生在5分鐘之內就完成了喉罩通氣的過程。隨後的氣管切開術中,雖然患者局部組織粘連,術野不清,但術前王寧宇主任充分掌握了氣管狹窄的位置、長度及狹窄部位的直徑,確定了套管的規格,在麻醉科的保駕護航下手術得以順利完成,成功放入了氣管套管,患者的生命保住了,這次手術也將大大提高他的生存質量,在今後的日子裡,呼吸通暢將不再是奢望。

一息之間——唯愛與責

一息之間——唯愛與責


在生與死的邊緣守衛尊嚴,在人與魔的戰場守衛勇敢。在呼與吸之間守衛平安,在病與痛之前守衛慧眼。醫學的遠征,始於人類對生命的渴望,也終將成就於無數醫者的付出。醫者的人生,註定只有一種執念,把自己置身於危崖險岸,為別人揚起生命的風帆!生命不息,醫者不息。


正如王寧宇主任所言:“兩害相權,取其輕。生命是無價的,不努力哪有成功的可能。”是啊,醫者仁心,唯愛與責。我想這些在生命的分岔路上的抉擇,不僅僅倚仗醫者精湛的技術,亦依託於醫者敢於擔當的精神,以及救死扶傷的本能吧。用冷靜的頭腦,與溫暖的心,守護生命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