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紡織品站往事之二,曾是商業系統明星企業,保安夜間帶槍巡邏

許昌紡織品站往事之二,曾是商業系統明星企業,保安夜間帶槍巡邏

解放路紡織品院外的門面房,仍有紡織品字樣

建紡織品展廳,貨品琳琅滿目

據住在解放路北段的許昌紡織品站北家屬院的老人回憶,許昌紡織品站曾是許昌商業系統的明星單位,效益相當不錯。當年,不少人想方設法把子女安排到該單位工作。在計劃經濟時代,人們的就業觀念和現在有很大不同,很多人搶著到百貨、食品、紡織品等企業工作。此外,進入工廠當工人也是許多人的選擇,其中,毛紡廠、棉織廠等都是人們眼中的“香餑餑”。

“我們這個院現在看上去有些破舊,可40多年前,我們這裡環境好著呢,前面是辦公樓,後面是會議室,中間建有操場。”89歲的翟福順說,許昌紡織品站的辦公區後來搬遷到解放路南段,北家屬院閒置的房屋便被用作職工託兒所,許昌紡織品站不少職工的子女曾在這裡託管。此外,八三零零部隊也曾在那裡駐紮。


許昌紡織品站往事之二,曾是商業系統明星企業,保安夜間帶槍巡邏

解放路紡織品院外

83歲的張書貴是許昌紡織品站的退休幹部。他回憶,許昌紡織品站北家屬院的辦公區建成之初,一樓設有紡織品展廳,一些形象好、氣質佳的女職工經過培訓後成為解說員,向前來參觀的駐站代表和各級領導介紹各種紡織品的特點。

“展廳內部裝飾很上檔次,展櫃中擺滿了各種棉布、毛紡、混紡、絲綢、針織品等,前來參觀的市民很多。”張書貴說,許昌紡織品站的辦公區搬遷至解放路南段後,那裡也建了一個供大家參觀的展廳。

保護國家財產,夜間曾帶槍巡邏


許昌紡織品站往事之二,曾是商業系統明星企業,保安夜間帶槍巡邏

如今位於解放路南段的許昌紡織品站的兩個家屬院,當年曾是許昌紡織品站的辦公區和倉庫。現在已經找不到紡織品站的痕跡。只看見在一棟臨街樓下有一家門頭上寫著“紡織品”的小商店。

在熱心人的幫助下,記者在許昌紡織品站中家屬院見到了83歲的張書貴。他住在家屬院的平房區,這裡住著不少退休職工。“這一排房子原是單位辦公區,我住的兩間房原是財務室。東南角那裡以前也有幾間房子,也是辦公區,現在已經沒了。”他說。

張書貴是長村張人,1953年參加工作,工作地點在當年的許南路通用倉庫。他介紹,當年的通用倉庫為許昌商業系統各單位的公用倉庫,倉庫內堆放著百貨、紡織品、五金、交電等工業品。“我是原許昌針織品公司的職工。針織品公司和紡織品公司是兩家單位,後來才合併的。”他說,紡織品公司的前身是花紗布公司,後來合併到百貨站。

“許南路上的百貨站在新興路和解放路交叉口東南角,那裡有倉庫20多座,其中3座是我們單位的。”張書貴回憶,當年,許昌百貨站向豫南地區供貨,貨品種類繁多,供應幾十個縣、市。

張書貴參加工作時20歲出頭,是單位保衛科的一員。據他回憶,保衛科有10多人,科長名叫鈕土領,後來調至臨潁縣當公安局局長。

“1953年,社會上還有敵對分子,為防止他們破壞生產,不少單位的保衛科都配有槍支。”他回憶,單位保衛科有5把步槍、1把手槍,他們常對著倉庫中的深井試槍,夜間曾帶槍巡邏。工作多年,他們沒有遇到過突發情況,槍支也沒有派上用場。

倉庫用桐油做了防潮處理,房頂60年不曾滲水

許昌紡織品站往事之二,曾是商業系統明星企業,保安夜間帶槍巡邏

位於解放路南段的許昌紡織品站倉庫

張書貴原來所在的許昌針織品公司的辦公地點在天平街上,即現在工商銀行西側。針、紡合併後,他仍在許南路倉庫保衛科工作。除了這裡的倉庫外,許昌紡織品站在解放路上還有7座大倉庫。

“你看,我家對面的這幾座大倉庫就是當年花紗布公司的倉庫,後來成為許昌紡織品站的倉庫。”張書貴介紹,針、紡不分家,針織品通俗地講,就是用針勾出的、以線圈相連的編織物,如毛衣、毛巾、襪子、手套、鞋帶、毛毯等;紡織品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其實應該叫梭織布,由經緯線編織在一起,常見的有成衣、布匹、窗簾等。

據張書貴回憶,許昌紡織品站的倉庫最早存儲有棉花。每年收購棉花時,棉包堆成山,倉庫中放不下,就堆放在外面,用帆布蓋著。這些棉花被分配到許昌各棉織廠,紡紗、織布、上色,最後成為紡織品商品,再統一調撥分配。

走進倉庫區,一進大門,“安全防火,人人有責” “不準把火種帶入庫區”等字樣赫然在目,提醒著人們防火的重要性。倉庫中車輛進進出出,倉庫外堆放著不少大鐵鍋。北側的倉庫最為高大,內部十分陰涼,頂梁均為紅松木,經久耐用,看上去有些年頭了。

如今,這裡主要儲存著家家樂市場的日用百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商戶告訴記者,這些倉庫都是計劃時代的產物,很長一段時間內,倉庫牆壁上還印有毛主席畫像,寫著各類宣傳標語,竣工牌上還有“花紗布公司”字樣。後來,倉庫租了出去,內部進行了裝修,這些歷史特徵現在都已無處可尋。

記者注意到,該倉庫非常高大,內部足有三層樓高。一名商戶透露,棉花和部分紡織品會起熱,堆放時要特別注意通風、散熱。為此,紡織品倉庫一般都會做加高、防潮處理。

“這個倉庫的房頂全都用桐油進行了防潮處理,工藝相當精湛,60年來沒滲過水。”

原文載於2018年7月18日許昌晨報 記者 賈同嶺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