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越是困難時越要不失時機推動改革--人民網評--獨家--觀點--首頁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不失時機推動改革,善於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當前正是全球疫情蔓延的關鍵時期,中央再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確要求,是我們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克服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重要遵循。下一步,我們要在實踐中穩妥把握化危為機與改革開放、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創新意識與底線思維等的辯證關係。

有觀點認為,當務之急是保增長、保民生,要把精力放在落實好各項調控任務上,改革的事可以“緩一緩”。此論謬矣!即便是在國內疫情防控最緊要階段,深化改革開放的步伐也始終沒有停頓。當下,世界經貿往來受到重創,外部需求不振、國際供應鏈不暢,我們唯有堅持推進改革開放、激發經濟內生動力,方能短期對沖疫情造成的創傷,促進經濟儘快復甦,進而為中長期的發展蓄積潛力,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

應當講,困難不是改革的麻醉藥,相反恰是改革的催化劑。回望歷史,中國改革開放的光輝起點,正是源於國民經濟運行的困難時期。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言,“不搞改革開放,只有死路一條”。道理其實很簡單,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事實上就是經濟困難倒逼了改革闖關。

今天這個道理依然,但責任更大、擔子更重、使命更光榮。我們面臨的不再是“從0到1”的突圍,而是在更高起點更高水平上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只有堅持以改革促調控、克難關,於困難中推改革、抓創新,我們才能練好內功、強筋健骨,從而牢牢把握住發展的主動權。

所以“臨渴掘井”,拖到“問題扎堆”再改革萬萬要不得。當前,應將更大力度的宏觀政策實施與全面深化改革結合起來,尤其是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係。以要素市場化改革為例,痼疾由來已久,不治將恐深,在疫情防控、擴大內需過程中暢通循環,保障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獲取生產要素,消除各類隱性壁壘,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既是打基礎、利長遠的必然選擇,也是克時艱、謀全局的客觀需要。可見改革與調控完全可以統一起來,統一在釋放動力和潛能的進程中。

越是困難時,越能考驗領導幹部的定力與能力。拿出抗擊疫情時的勇氣,拿出落實調控時的智慧,就一定能形成改革攻堅的合力。要相信,困難和解決困難的條件,總是一起產生;要相信,改革和推進改革的辦法,一定會在抗擊疫情、擴大內需的戰鬥中昇華。

“重大的歷史進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災難之後。”讓我們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把自強不息、革故鼎新的民族精神落到實處,將改革進行到底,不失時機抓難點、補短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