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科普: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之前和大家一起谈了什么是心房、为什么会发生房颤等话题。今天和我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房颤的药物治疗。

干货科普: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导读


房颤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纠正房颤,恢复窦性心律;

二、减慢心室率,缓解症状;

三、抗凝治疗,防止并发症。


一、纠正房颤,恢复窦性心律


顾名思义就是使用药物终止房颤,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正常心律)。

这种治疗多见于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及使用药物转复的房颤,但疗效一般。

能使房颤恢复正常的药物有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普罗帕酮、胺碘酮、伊布利特等。

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使用较多,近代因为副作用较大,已基本不用,医院也没有货;伊布利特国外使用较多,国内大多数医院都没有;常用的只剩下普罗帕酮、胺碘酮。


普罗帕酮、胺碘酮

这两种药物都是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除治疗房颤外还可以治疗很多其他心律失常,他们转复房颤的成功率在初发房颤都很高。

阵发性房颤刚开始使用效果很好,但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转复成正常心律的成功率逐渐减低,转复一次需要的时间也越长。

但普罗帕酮、胺碘酮长期使用副作用都不小,就最常用的胺碘酮来说,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肺纤维化;由于含碘对甲状腺的损坏也不小,还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等,但在急性期短期使用还是安全有效。

在这里我不详细的谈它们治疗房颤的作用机制和用法用量等,那是医生考虑的问题。


当患者恢复了正常的窦性心律后,下面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尽可能的维持窦性心律,使房颤不发生或少发生,即便是发生了也要症状轻一点,不那么难受。这就需要患者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坚持药物治疗。


二、减慢心室率,缓解症状


房颤因为心跳不齐和发作时一般心率>100次/分,病人会因此感到心悸、胸闷,气短。

如果您是老年朋友或同时是心衰的患者,症状会更重一些,会造成心衰发作或加重,而心衰又会促进房颤的发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想要得到有效治疗,打断这个怪圈很重要。

有一类药物长期口服可以减慢心率,使心跳的相对规整一点,这样在房颤发作时就可以减轻症状。

国外也有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明,这类药可以很好的控制心室率及恢复窦性心律的预后(虽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管怎样缓解症状总是没有错的)。

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片和倍他乐克缓释片、比索洛尔,地高辛、维拉帕米等(普罗帕酮、胺碘酮也有这样的作用),它们的优点是安全、有效、患者的耐受性好。


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

β-受体阻滞剂还有心脏保护作用、可以改善心脏的重构(心力衰竭CHF发展过程中,心脏发生几何形状和心肌结构的改变称为心脏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地高辛是一种强心药物,它在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的同时可以减慢心率,达到控制房颤患者心率的目的。

β-受体阻滞剂和地高辛联合应用一度是控制房颤心室率的标准方案,一个控制安静时的心率,一个控制活动时的心率,多完美的组合呀!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三、抗凝治疗,防止并发症


房颤发作时心房是无规则的乱颤,血液在心房内无规则的流动,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特别是在一个叫做心耳的结构内更易长血栓。

干货科普: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这些血栓块会随着血流跑,尤其在左心房的血栓危害最大,它随着动脉血流动,动脉血到哪儿,他就栓到哪儿,最容易栓塞的部位就是大脑的血管,一旦发生就可以引起脑栓塞造成偏瘫,因此房颤的抗凝治疗,非常重要

干货科普: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房颤的病人在医院,医生都会做一个房颤栓塞和出血的评分,看看哪个危险更大,一般不是出血的高危人群,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口服抗凝药物。

前面讲的纠正房颤,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

如果房颤发生在48小时内,可以直接进行复律治疗,如>48小时,在复律前就要先抗凝治疗了,怕心房里有血栓,复律时脱落引起栓塞。

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华法林,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是经典的抗凝药物。

优点是疗效可靠,使用经验丰富;缺点是治疗的窗口期很短,少了没用,多了容易出血,为达到合适的抗凝效果,需要反复多次的抽血化验,给病人带来额外的痛苦。

它还和100-200种食物、药物相互之间有作用,所以合理使用法华林是一门艺术。

近年来出现了一类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它们的优点是不用反复抽血检查,疗效可靠,缺点是价格贵,现在在国家的努力下价格已下降了不少,相信过不了多久,它一定会人人吃的起。

房颤是21世纪的高发病,它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方面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患者出发,为患者的获益最大化考虑,施行个体差异化治疗。


让我们携手为健康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