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最大的理想是什麼?

偉大的時代


秦始皇的理想,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徹底完成,耗費百年才完成大一統

秦始皇,作為華夏曆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一統六國,北驅匈奴取河套之地,南伐百越擴地百萬平方公里,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歷史上都說秦始皇是死於尋求長生不老藥,對於秦始皇的執政,評價為“苛政虐民,扼殺民智”;但是誰能明白秦始皇真正的內心,秦始皇的最終目標,只不過是想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帝國,不再像戰國時期那般,互相征伐。

但是秦始皇的雄心壯志,當時的人們不懂,後世的人們又過於苛責;如果非要說秦始皇的缺點,可能就是太過於急切了一點,數千年的分封制已經深入人心,又豈是短短十餘年時間就能改變的?

秦始皇的目標,在短短的秦朝並沒有完成,在秦末時期,整個華夏隨時可能又重回當初戰國諸侯並列的時代,所幸是一個如今看起來是“地痞無賴”的劉邦奪得了天下。

雖然看起來,劉邦和秦始皇是兩個截然不同類型的人,但劉邦卻是秦始皇理想最完美的繼承人,劉邦性格上雖然是個“小人”,但是劉邦的內心,卻一直視秦始皇為畢生的偶像,也是天下寥寥真正懂得秦始皇抱負的男人。

一句“大丈夫當如是也”,充分展示了劉邦這個“秦始皇迷”的內心。尤其是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也面對了秦始皇當初所面臨的困境,但是劉邦終究不是秦始皇那個硬派男人,做事懂得委婉,加上在秦末長期的戰爭中,山東六國貴族已經消失殆盡。

所以劉邦面臨的困難比起秦始皇小得太多,雖然劉邦也分封了許多諸侯王,但是隨著國家穩定後,劉邦又陸續消滅了這些諸侯王,如今很多人都在為韓信抱屈,為此辱罵劉邦是個“背信棄義”的“小人”。

但是如果劉邦乘著他還在世能壓制天下的時候,消滅這些異姓諸侯王,後世再想做就難了,這樣會有什麼後果?這也是後世開國皇帝都要例行的剪除開國元勳的一個最重要原因,有的血腥,有的比較溫和,但目的都是一樣。

但是劉邦想徹底融合民心,也深感無力,他也想學習秦始皇,發動一場對外的戰爭,用來激勵民心的認同感,但是在北伐匈奴的時候,卻差點把命都丟了,“白馬之圍”是劉邦一生中最大的恥辱。

在之後的西漢統治者,面對匈奴的強勢,只得選擇屈辱的和親政策,送出了無數劉氏宗族女子,以換取苟且的和平;之後的漢文帝和漢景帝也是潛心選擇發展國力,並徹底消滅諸侯勢力,包括劉氏諸侯王。

直到漢武帝劉徹時期,國富力強,也或許,漢武帝劉徹才是秦始皇理想的真正實現者,手握衛青和霍去病兩員千古難出的絕世名將,通過幾近讓漢王朝徹底崩潰的多次戰爭,終於徹底打敗了壓在華夏北方數百年的匈奴。

雖然後世對漢武帝的評價有很多都帶著“窮兵黷武”的標籤,但是漢民族,卻是通過對匈奴的偉大勝利中,建立了民族的認同感和一致性,也只有在此時此刻,屹立在東方的大帝國才是真正大一統的王朝。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如今的人說出來是那麼的輕巧,但這卻是古代先烈,用賭上了國運才實現的,這其中到底有多少無名的白骨和鮮血,現在已不得而知;有空的話,建議大家可以看看“從秦始皇到漢武帝”,從塵封的歷史中,尋找如今華夏再次崛起的血性

秦始皇是有野心有偉大抱負的人,是一個值得欽佩的人。



付凱91458867


豹眼認為,秦始皇最大的理想就是孤獨求敗,他已經天下無敵,人生的目的就是希望遇到一個對手,能夠擊敗他一次。之所以尋求長生不老,也是在等待對手的出現。只有活著,才能有機會遇到可以與之交鋒的對手。

不管歷史對於秦始皇如何評價,不可否認他是頂尖牛人。他的成就不必多說,還是用毛主席以唐朝另一位牛人李白的詩對秦始皇的評價,作為說明吧:

古風·秦王掃六合
唐代:李白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 。。。

領袖認為古今稱讚秦始皇的文字太少,對此很不滿意。在與有關領導談話時,就引用了李白的這首詩,來說明秦始皇很了不起,給與了很大的肯定。

正如李白所言,秦始皇掃滅六國,虎視天下,何等的威風。

一統中國後,哪裡還能遇到真正的對手呢?孤獨、鬱悶哦。

因此,豹眼認為,始皇最大的理想就是孤獨求敗。

秦王政自為始皇帝,之後希望把皇位傳給二世、三世、直至萬世。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既已,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秦始皇已經無事可做,總要找點事幹。

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聽齊人徐市等人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島上有神仙居住,那裡有“不死之藥”,服用後就可以“長生不老”。

秦始皇聽說後就動心啦,派遣徐福(一名說徐市)帶領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

自秦王政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年),秦始皇連續到東方沿海及江淮流域巡遊,恐怕就是為了尋找高手對決,同時也有求仙訪道的意圖吧。

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得渡。上問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

秦始皇路過彭城,想要打撈周鼎,命上千人下到淮水裡去尋找,但沒有找到。泛舟江上,本打算去湘山祭拜,卻遇到了大風,幾乎不能渡水上山。

秦始皇就問博士,博士回答說:“聽說堯帝的女兒、舜帝的妃子娥皇、女英,為了去南方尋找死去的舜帝,死後就埋葬在這裡。”人們把二妃稱作湘君神,秦始皇就以為是湘君神作怪,於是大怒,命令三千刑徒把湘山上的樹木全部伐光,光禿禿的湘山都變成了紅色。

在人世間,秦始皇已經沒有對手,也沒有他感興趣的事可做,毫無快樂可言。只能去打撈周鼎、與湘妃等神仙過招,以尋求短暫的樂趣。

群臣誦功,請刻於石,表垂於常式。

無論走到哪裡,秦始皇都要刻石記功,其實更像是向天下發出挑戰的英雄帖,其意是不服就來幹。

漢初三傑、劉邦的謀臣張良,本是韓國貴族,韓國被始皇滅掉之後,就不甘心。在博浪沙就對秦始皇下了黑手,但運氣不佳,只擊中了秦始皇的副車,沒有得手。

不過,也把秦始皇嚇得夠嗆。

此後,再也無人敢於接招,秦始皇也覺得毫無生趣,於是把精力放在尋找神仙上。

盧生就對秦始皇說:“我們尋找了很久,也沒有遇到神仙,恐怕是有些東西傷害了他們。君主您要時常躲避惡鬼,那麼真人就來了。”

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於是,秦始皇也不再稱朕,乾脆自己就稱作“真人”。

由此可見,秦始皇是多麼渴望能一睹神仙的風采。

世上哪裡有靈丹妙藥,人間哪裡有神仙?盧生、侯生弄不出靈丹妙藥就逃跑了,始皇大怒,就焚書坑儒。徐福也不敢回來,就跑到日本去了。

秦始皇也在鬱悶中,孤獨地死去。

無論內心多麼強大的人,一旦沒有了對手,也會孤獨、鬱悶,這或許就是英雄惺惺相惜的原因吧。

這或許就是“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亦無窮”吧。

在豹眼看來,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已經強大到沒人可與之相比。

掃平六國,可謂與人鬥;修長城、修阿房宮,可謂與地鬥;求仙訪道,可謂與天鬥。

都是因為精力過剩,總得有個地方發洩才是。最終不稱朕而稱真人,到處尋找神仙,也就是想找點事做。

對於一個征服欲超強的人,沒有了對手,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孤獨求敗,並非說說而已,的確是一生最大的一種追求。


豹眼看歷史


秦始皇是一個偉大而神秘的君王,他橫掃六國,成為當時的霸主。

他統一度量衡、貨幣,興建長城,統一中國,可以說是雄才偉略。

他一生的理想好像都已經成就,但是唯一遺憾的是,不能長生不老,也看不到江山永固。

他完成了消滅六國,統一中國的理想,希望秦國從自己開始,千秋萬代

秦始皇的第一個理想統一中國,這也是秦國幾代君王的理想,在他手上終於成為了現實,總說理想會照進現實,秦始皇把理想的微末之光,變成了陽光普照。

第一個理想,應該就是秦國能從自己開始,實現千秋萬代。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實現了“菜刀管理制度”,每五個人共用一把菜刀。商鞅還發明瞭“秦簡”,這相當於最早的身份證,出門在外,不帶“秦簡”一律視為犯罪分子,投進監獄。

商鞅劇照

“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這就是秦始皇的理想,延續國祚到千秋萬代,可是歷史的發展,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變,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各地豪強紛紛揭竿而起。

他最大的理想,應該是長生不老,然後看到大秦帝國繼續強盛

秦始皇晚年時,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之道,用大量金錢,派徐福東渡扶桑去尋求仙藥。

可是徐福並沒有求來仙藥,而是逍遙到了海外。而秦始皇也沒有等到那一天,於公元前210年9月10日死在巡遊途中,享年49歲。

而他夢想的千秋萬代,永續國祚,也於秦二世手中毀滅。

歷史總會不停的向前走,哪裡有什麼永垂不朽,千秋萬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